构筑新常态的“湖北引擎”

2015-04-09 11:56甘勇袁阳平
支点 2015年3期
关键词:枝江奥美湖北省

甘勇 袁阳平

核心提示:湖北经济能有9.7%的增速,主要动力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双引擎”:政府持续简政放权,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2014年GDP增速降至7.4%,创24年新低。

在有些省份增速甚至降至5%以下的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增长9.7%,增速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

“在全球经济缓慢抬头,全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大格局下,湖北为全国经济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看到湖北省交出的2014年经济成绩单,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如是说。

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打造“双引擎”,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加快成长,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使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深入分析2014年湖北经济结构发现,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湖北能有9.7%的增速,主要动力正是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双引擎”:政府持续简政放权,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在主动作为中,换档不失速,高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坚实基础。

肩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时代使命,湖北已在新常态下积极争取更大作为。

“1.5系数”的底气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新规律。中部省份发展快于沿海省份,内需导向型省份快于出口导向型省份。在全国稳中求进的大局中,有的地方要快一些,有的地方则稍缓些,竞进是湖北应该担当的责任。

湖北经济增速放缓,但总量并不低。去年,湖北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均突破万亿元。武汉市迈入“万亿元俱乐部”,襄阳、宜昌两市总量均超过3100亿元,宜都继大冶之后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源自降低门槛。去年湖北市场主体突破401万户,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其中来湖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6家,达到228家。

“这几年来,湖北把各种审批事项减少到最低程度,湖北在全国已走在前列。2013年,湖北私营企业户数增长90.8%,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秦尊文称,“自2013年起,湖北就已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没有之一。”

下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先手棋”,去年湖北新取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89项。

民资“接力”政府投资,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去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24303.05亿元,增长20.4%,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0.1%。其中,去年湖北交通投资突破千亿元,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作为中部“粮仓”,湖北勇挑重担。去年湖北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增产16.6亿斤,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不仅粮仓满满,湖北人的钱袋子也领跑全国。去年湖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852元和10849元,增长9.6%和11.9%,增速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农民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新常态下,湖北着眼长远,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朝着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态势发展。

这是立足国情做出的理性选择。湖北研究出台支持传统工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结构升级。全省技改投资增长25.1%,增速居全国第一,一批传统产业在调整改造中焕发生机。

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引领推进全省创新发展。其中代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个北斗地基增强应用示范系统率先建成。数据显示,去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3%。

在大格局中大布局,湖北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湖北以全国经济增速1.5倍的系数加快发展,弱数字,强作为,积极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空间战略中主动作为。去年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出台不久,湖北省主要领导率领全省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三国签订16个协议项目,企业收获颇丰。

放眼未来,湖北在国家战略新布局中所起到的作用,更令人期待。

技术革新催生龙头企业

面对中国经济的新变化、新态势,湖北砥柱立中流,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这份靓丽答卷来之不易。

春江水暖鸭先知。湖北企业迈出“走出去”新步伐,成为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本。这为新常态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注解。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国棉纺行业遭遇近20年来最困难的局面。而在湖北南部,枝江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简称“枝江奥美”)出口医用纺织品却增长9.9%,利税等指标也大幅上涨。

全国棉纺行业面临萎缩,枝江奥美何以逆势奋进?

记者在枝江奥美的芯片纱布手术巾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将纽扣大小的绿色芯片,缝进一块块医用纱布里。检测线上,“嘀嘀”连响,确保每个芯片手术巾灵敏有效。

“仪器一扫,多少块纱布进出手术室,一目了然,杜绝遗落。”枝江奥美董事长崔金海说,芯片手术巾价格比普通手术巾高出两倍有余,全部出口欧美地区。

“我们从深圳做外贸起家,产品在国内采购,销往国际市场。”崔金海介绍,1997年,深圳奥美进军实业,收购枝江市内衣厂,转产出口全棉医用纺织品。

枝江奥美纺织车间里,3名纺纱工骑着自行车,巡视34台德国进口气流纺纱机。“一个人管12台机器,一趟就是1公里,骑自行车才有效率。”纺纱工说。

12台气流纺,约合5万锭环锭纺,一个人管得好?

秘诀是工业机器人。只见每台纺纱机上,两台机器人来回巡逻,遇到断线的纺轮就停下来接线,5秒钟,线头接好。纺轮纱线缠满后,机器人自动将其推落,通过传送带送到指定位置。

设备升级后,枝江奥美纺纱生产线用电量减少了13.5%,万锭用工量远远低于65人的行业平均水平。“纺织厂月产1400吨纱,相当于20万锭,加上管理人员总共只要120多人。”崔金海说,同等产能的传统纺纱生产线,至少是千人大厂。

外需大市场,舞动全产业链。枝江奥美先后投资建立脱漂、纺纱、织布、医用敷料、终端产品消毒生产线,打造完整产业链,附加值不断提升。如今,枝江奥美已成为国内医用纺织品出口龙头企业,年出口额超过2.8亿美元。

“鸟枪换炮”打造产业集群

以枝江奥美为核心,一个产业集群正在当地形成。但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枝江医疗纺织产业集群探索企业合作共赢模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企业联合体,最大限度发挥集约效应。

“依托奥美,发展帝元;多织布,织好布。”宜昌帝元医用材料公司的新厂房上,标语格外显眼。

“纱由奥美供应,布由奥美回收,我们是奥美的来料加工厂。”帝元公司总经理王玉平说,“更重要的是,更新设备的5000万元,全是奥美借给我们的。”

这5000万元,是枝江奥美“硬借”给帝元的。

枝江奥美一个月用布约3000吨,但在枝江,包括帝元共3家供应商,只有500吨产能。“他们用的还是‘一五’期间定型的有梭织机。”崔金海说,为了采购原料布,跑新洲,走襄阳,下南通,最远跑到了青岛。

为了让这3家供应商更新设备,崔金海带着他们参加上海纺博会,参观江苏、山东的先进企业。震撼之余,3位老板摆出了现实难题:投入大,风险高,缺资金。

枝江奥美又借款1.5亿元,为三家供应商“鸟枪换炮”。“以前只能织1.27米宽的布,现在换成了喷气织机,可织2.15米宽的布,转速从180转提到了600转。”王玉平说,不仅织布质量明显提升,而且产量提高了4倍,工人却减少了13%。

枝江奥美还牵头成立了织造管理委员会,3家供应商参与其中,共同决策生产、定价、质量等事项,协调生产经营。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经营,集聚发展。一个国内领先的医疗纺织产业集群,正在湖北枝江崛起。

绿色发展激发生态潜力

密集型、高污染的纺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给湖北抑或全国经济“调结构”增强了信心。这种信心源于湖北坚定不移地走环保优先、生态至上的发展之路。

1月27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绿色”超越“市场”置于首位。看似细微的调整,其实,举足轻重。

将“绿色决定生死”放在首位,强调的是绿色发展重要性。彰显全省上下践行“绿色决定生死”的决心和行动,昭示湖北开启建成绿色支点和美丽中国示范省的全新篇章。

2月1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推进综合利用。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5%以上。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北,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当部分秸秆被付之一炬。来自湖北省人大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湖北省年产农作物秸秆约3000万吨。传统的露天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空气污染、危及公共安全,还加重土壤板结。

在此背景下,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则有三个好处。一是减少大气污染;二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三是通过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全省范围内的秸秆禁烧,一方面是为了治理大气污染,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环保倒逼经济结构转型。”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这表明湖北下决心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发展经济。

湖北省将“绿色”放在首位,也是在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突出绿色发展动力,强调生态发展潜力。

早在2014年3月27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从法律层面进行制度设计。2014年末,湖北省人大又审议通过《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草案)》,正式提出在2030年建成“生态省”的宏伟蓝图。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龚胜生说,去年开始实施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就体现了比较先进的工作机制。比如说,行政首长制、终身责任追究制等工作机制的制定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秦尊文也认为,继去年《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后,今年又通过了《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他预测,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条例将成为下一个生态亮点。

去年湖北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十堰、宜昌、神农架林区进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也能主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去年,湖北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0.3万人次,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526家,停产、关闭重污染企业895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16件。

数据显示,去年湖北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任务之内。

“湖北在转型发展中还要加大力度,湖北拥有武汉城市圈及两型社会试验区等相关配套政策,以及省内提出两圈两带发展战略,都注重发展生态经济。新常态下,湖北责任在肩,过去一味追求高速度,而现在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竞进提质显得尤为重要。”秦尊文称。(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

猜你喜欢
枝江奥美湖北省
枝江石油的一次远足
Benoit Wiesser升任奥美亚洲首席策略官
True Joys in Life
奥美宣布亚太区的几项重要领导层任命
枝江柔雅白酒风格浅析
奥美中国晋升滕丽华为奥美北京办公室总裁
奥美中国晋升滕丽华为奥美北京办公室总裁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