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史略

2015-04-10 05:18曾丽荣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鲜卑河西政权

曾丽荣

(西北大学 丝绸之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9)

“五胡”之中,鲜卑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与北方汉族融合最为迅速、彻底的一个民族。其中居于河西的鲜卑各部更是在推动河西开发、促进河西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缘此,对于河西鲜卑的研究,后世学者多有涉猎。然而,以往研究大多侧重于河西鲜卑的源流、族属以及与周边各族的关系等内容,对于其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涉及较少。因而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对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鲜卑进行较为详实地阐述。

一、历史渊源

河西,也就是金城黄河之西,包括今青海湟水流域。

“河西鲜卑”,顾名思义,应指居于河西地区的鲜卑。“河西鲜卑”一称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牵招传》,“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夷虏大小,莫不归心,诸叛亡虽亲戚不敢藏匿,咸悉收送”[1]732。然此处“河”当指山陕黄河,而甘宁以西的“河西鲜卑”概念应出现在西晋时期。《晋书》言:“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其先与后魏同出。八世祖匹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2]3141。其与拓跋鲜卑同源,钱大昕考证“秃发”即“拓跋”之转,二者无异[3]324。《元和姓纂》十记:“圣武帝洁汾长子疋孤(匹狐),神元时率其部众徙河西。”秃发匹孤迁出此地的时间当是拓跋力微在位之时,即公元219~256年。

河西鲜卑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于397~414年建立“南凉”政权的秃发鲜卑。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鲜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赦其境内,年号太初”[3]3142。太初三年(公元399年)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遣其族人分镇各地。其后乌孤弟秃发利鹿孤又迁居西平(今西宁市),改称河西王。建和三年(公元402年)利鹿孤卒,弟傉檀继位,回徙乐都,改称凉王。一度降附后秦,镇姑臧(今甘肃武威),后实力强盛又脱离后秦统治。此后连年征战,先后败于北凉沮渠蒙逊及夏国赫连勃勃,复迁至乐都。南凉嘉平七年(公元414年),傉檀率兵袭青海乙弗部,西秦乞伏炽磐乘机袭取乐都,南凉为西秦所灭。

还有一些河西鲜卑部落散居于河西,诸如乙弗、折掘、意云、河南、北山、思盘、麦田、车盖、乌啼、高昌、契汗等部。此后,在前凉政权建立的时期,有关河西鲜卑的记载史籍均无所见。

二、分布地域

西晋初年,鲜卑虽已分布至敦煌、酒泉以北,但未能大规模入塞。依文献记载,鲜卑大规模进入河西应与树机能叛乱有关。张轨统治河西初年,在河西平定鲜卑叛乱,表明西晋晚期已有大量鲜卑部落定居河西。后聚居于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以东,其“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3]3141。大致东起今甘肃平凉的牵屯山,靖远北的麦田城,西至今青海湖东,南达今青海贵德,北接今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秃发乌孤部落联盟更是控制了东起洮水、西至西平、北达洪驰岭的广大地区。此后又不断用兵,确立了对湟水流域的统治。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底,迁都姑臧,南凉政权发展到顶峰。此后不断衰落,至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仅据有乐都、湟河、廉川三郡之地。

三、经济生活

(一)农业与畜牧业

秃发鲜卑由漠南迁至河西地区以后,仍以游牧经济为主。至4世纪初,秃发乌孤“养民务农,循结邻好”,逐渐向定居农业转化,但从事农业的主要是秃发部统治下的晋人和羌人①。南凉政权还曾安排大量侨民开发边疆,兴办屯田,其范围除了武威等四郡以外,远至湟水流域。其他河西鲜卑部落还专门从事畜牧业的发展。如河西鲜卑中的折掘、车盖、乙弗等部,他们在自己世居的地域内选择牧场,逐水草而牧。其中居于敦煌以南至吐谷浑以北的乙弗部,畜牧经济最为发达。同时,他们还利用农田以外的闲散土地饲养家畜,尤其注重马匹的饲养。

(二)手工业

冶铁和铸铜业也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用具、兵器乃至钱币都需要这两个部门提供。时河西秃发鲜卑反晋,西晋政府派马隆率兵镇压,鲜卑兵皆穿铁制销甲,马隆“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3]1555。可见冶铁及铁器制造业在河西鲜卑诸部中也获得了发展。

(三)其他经济形势

“五凉”时还存在一种“掳掠”的经济形式。南凉政权为秃发鲜卑所建,以牧立国,更能显示出这一特征。秃发傉檀即便在姑臧被北凉攻克之后,依然“率骑七千袭击乙弗,大破之,获牛马羊四十余万”[3]3155。

四、社会文化

河西秃发鲜卑建立政权一百三十余年,由于与河西汉族杂处,因而在保存自己原有的部落形式和习俗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如利鹿孤在位时,便接受史暠的建议,以汉族硕儒田玄明、赵诞为博士祭酒,以教胄子[4]106。南凉统治者秃发傉檀就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后秦韦宗曾叹曰:“命世大才、经纶名教者,不必华宗夏士。……车骑神机秃发,信一代之伟人,由余、日磾岂足为多也!”

(一)文学

秃发氏热心于汉文化,其国人自然也不同程度地受汉文化影响。因此,南凉国内盛行的是汉语文学。但因游牧民族特性使然,秃发鲜卑统治下的南凉,文学发展并不突出。可考的南凉作家只有秃发明德归一人。

秃发明德归,史载:“(嘉平)二年(公元409年)正月,以子明德归为两中郎将,领昌松太守。归隽爽聪悟,(傉)檀甚宠之。年始十三,命为《高昌殿赋》,授笔即成,影不移漏。(傉)檀览而善之,拟之曹子建”[4]106。由此可见其才学甚佳,但作品无存。

据《晋书》所载,南凉政权建立之初和后来移都姑臧,吸收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士,其中就应该包括一些文人作家。比如“文齐杨(雄)、班(固)”的张穆、边宪等。

(二)婚姻形式

魏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氏族制的古风犹存。

1.氏族外婚制

鲜卑部实行氏族外婚制。《魏书·官氏志》载:“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次兄为拓跋氏,后改为长孙氏。……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可见鲜卑上层贵族也保留着本氏族内不通婚的原则。

2.妻后母、报寡嫂与寡妇再嫁

魏晋时期的鲜卑族在父亲死后,儿子可娶后母为妻;兄弟死后,其弟可娶寡嫂为妻。史书称之为“妻后母、报寡嫂”。当代人类学家称这种婚姻为“收继婚”,即寡居的妇人可由其夫的亲属收继为婚。胡族婚俗中,寡妇再嫁也是常有之事。

除此之外,还有同姓婚、抢婚、劳务婚、自由择婚等婚姻形式。

3.宗教信仰

十六国时期,诸凉对佛教的东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崇信的程度各有不同,但它足以吸引东来西往的佛教倡侣驻足河西。南凉秃发儒檀时有一名僧,名叫昙霍,曾劝秃发傉檀“若能安生无为,则天下可定,柞禄克昌;如其穷兵黩武,将及己。”[5]143百姓称昙霍为大师,顶礼膜拜,直到义熙三年南凉转衰之时。又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自长安赴天竺游学,从西平北过楼山(今养女山),浩门水(今大通河),从扁都口越祁连山,到张掖②。法显一行不走传统的河西路,而先行到乐都、西平,然后越祁连山直至张掖,其原因可能是到南凉弘法或与那里的佛教徒会聚,此事亦说明南凉境内佛教的流行[4]110。

五、民族关系

(一)与汉族的关系

秃发利鹿孤采用了其安国将军铃勿蝓的建议:强迫晋人在诸城镇内外,进行农业生产,以供军国之用;而秃发部人(国人)则专从事征战,开疆拓土,以掠夺更多的人口[3]3145。由于秃发鲜卑在诸方面存有许多军事游牧生活的遗风,以及秃发氏“宜置晋人于诸城,我则习战法以诛未宾”的态度,使得汉族大姓往往被摈弃于政权之外,由此导致胡汉士民常相怨望[6]124。此外,秃发氏还推行以掳掠为务的“以战养战”政策,从根本上破坏了南凉域内自乌孤立国以来胡汉合作的基础[7]228。各民族的不团结,也是南凉政权走向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与其他河西鲜卑部落的关系

南凉境内还有许多从事畜牧的鲜卑部落,如鲜卑北山、思盘、麦田、车盖、乌啼、意云、折掘、乙弗、契汗等部。北山鲜卑即今合黎山、马鬃山、龙首山一带鲜卑的总称。思盘鲜卑位于武威和张掖之间。麦田鲜卑居于今甘肃靖远(今白银辖区)北。车盖鲜卑居于武威西北之显美方亭。乌啼鲜卑居于山丹县(今张掖辖区)金山之西。

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秃发鲜卑击败了河西鲜卑乙弗部和折掘部。后又不断用兵,不仅使意云鲜卑归附,还收编了河南鲜卑即金城黄河以南的12部鲜卑,其他鲜卑部落大都为南凉政权所役属。他们基本保持原来的习俗与部落组织,但须不时向南凉纳贡且率部落兵助南凉征战。这些部落的首领大都被委以官职,其中折掘氏还与秃发氏王族通婚,并有质子在南凉的都城。

(三)与氐、羌的关系

河、陇地区原是氐、羌的活动地区之一。在鲜卑建立政权的前后,氐、羌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前秦(公元350~394年)、后凉(公元386~403年)和后秦(公元384~417年)。纵观十六国时期河西秃发鲜卑与氐、羌关系的历史,仍是以兼并争战为主。

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秃发思复犍遣子奚于助张大豫攻后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三月,“吕纂来伐,使傉檀距之”[3]3144。结果为秃发傉檀所败。

义熙二年(406年),后秦姚兴连年征战,国内矛盾尖锐。秃发傉檀此时加紧密图姑臧。秃发傉檀在进攻北凉后,便向姚兴献马三千匹、羊三万头以请赏。“兴乃署傉檀为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匈奴中郎将、凉州刺史,常侍、公如故,镇姑臧”[3]3149。还将凉州五郡(武威、番禾、西郡、昌松、武兴)之地赠予傉檀。秃发傉檀迁都姑臧时,“虽受制于秦,然车服礼章,一如王也”[8]337。可见秃发鲜卑是在降于羌的过程中,利用羌族势力逐渐发展起来的。

历经魏晋十六国,河西鲜卑不久便融于其他民族。其在促进民族交流、推动我国多民族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由秃发鲜卑建立的“南凉”政权,利用政治优势,在发挥威武等城市的商业作用方面,尤其在弘扬宗教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注 释:

① 河湟一带的羌人早在汉代就有部分从事农业,见《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② 法显一行路线考,参见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载夏鼐《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年。

[1][西晋]陈 寿.三国志[M].26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唐]房玄龄.晋书[M].126卷.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M].2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4]周伟洲.南凉与西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5]洪 涛.五凉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赵向群.五凉史探[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7]高 荣.河西通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8]汤 球.十六国春秋缉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鲜卑河西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升级版河西之战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
鲜卑神话考实
河西行(组诗)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