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静美学概念对油画教学的意义

2015-04-10 08:49张小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油画美学内心

张小进

“虚静”是哲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观念,是人在与自然生活交往中深度的理解[1]。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虚静”是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变换,用静态来展现动态的过程。在油画教学中引进“虚静”的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对于油画艺术的本身理解,还是作品的创作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虚静美学的解析

虚静美学即是把虚静的哲学思想引入美学领域所形成的美学认知。庄子认为,当人带有主观性,摆脱现实中的束缚时,对于事物局部的理解,才能真正获得彻底客观的认知[2]。强调内心的体验,不会受到表象现象的影响,直击事物的本质。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再次复绘,脱离了本身的形态,而是加入了画者的认知,自身的品格,价值的叠加。在对事物的感知上,呈现神会的意象,“不经意间”实现主体与客观统一,呈现艺术的美感。

虚静美学是静态的审美观念,是通过保持心灵的平静,避免事物的纷扰进行人感性逻辑状态的艺术途径。主体的人在“虚”和“静”的状态下观察物体时,已经具备了审美的思想状态,现实活动的功利与色欲不再影响人的判断,无功利的审美成为头脑主要的活动形式。与其他的美学观相比,持虚静的美学观的人通常有着宽阔的视野,心态平和,对于问题的理解深入,从当下社会活动的反思,到理想中的生存环境都涉及其中。而且摆脱了低级的心理诉求,超越了肉体自我,透彻地理解美的真谛。在对于“美”的解释上,不再受到强加于已有的主观认识、条条框框的影响,而是顺应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扬弃和参悟的最佳结合。

虚静美学概念对油画教学的意义

1.发现真正的“美”

虚静的理念引入油画教学后,首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学生重视认识“油画的创作是通过人的眼睛,发现内部独特的美[3]。作为芸芸众生的人,在接触生活,走近自然时,容易受到头脑中固有认识的影响,被表现的光色所刺激,无论是发现美,还是认识美的真谛中,都很难把握本质的特性。长时间单调地审美,会让人的头脑出现停滞,出现审美疲劳,影响学生的艺术水平提高。如果不能发现真正的“美”,即使再好的色彩搭配,再精巧的技法,所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原物而已。事物的美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面,只有人与事物实现心灵的相通才能发现它们的美。

能够让学生在油画学习中保持平衡的心态。作为普通的人,在油画学习当中不可避免地会把现实中的感情带入其中。心态不平和,容易出现明显的波动。既不利于学习,也无法实现练习,事倍功半。引导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抛弃不必要的私心杂念。人处于社会中总会遇到问题,即使学生的生活相对单纯,但总会被许多的事情困扰。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绘画中,学生就会处于焦虑的状态,头脑自然缺乏清晰的创作思路,学习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我们选定写生物象时,应耐心地观察,认真地琢磨。认识上虽然可以接受别人的建议,但绝不能人云亦云,整个过程保持心态的平和,出现的困难、短暂的惊喜都不应影响情绪的变化。每次实践课前十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适当地放松,如深呼吸,放轻柔类型的音乐,逐渐把学生带入创作的感觉思维中。

艺术创作的本身就是要创新,突破前人绘画的风格,要有自己的观点,并在创作中加以体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人物在每个人心中也会有不同的形象。时代的变迁,也会催生美感的变化。把握内心的呼喊,用“灵魂”的呼声来引导画笔,找寻属于学生自己内心的那块“美”,也许初始时会遇到各种阻碍,但对于美的向往会让学生按照内心的想法更坚定地走下去,最终获得鉴赏人士的认可。整个培养的过程要求学生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这对于正处青春期的学生实属不易。宜采用循序渐进结合重点强化的方式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适应期,并在条件合适时,让学生自己主导,使虚静美学的内涵由理论成为学生潜意识行为的构成。

2.自我价值的找寻

自我价值的找寻粗看起来,与油画教学并无一点关系,但实际上,这恰恰是油画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当人处于浮躁时,很难看清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前景或者迷茫,或者过于强烈地盲目追求某种风格。而当人沉静下来,用内心来分析自己的作品,性格的特点,并与油画本身结合起来时,却会能找到一直以来希望在作品里表达的内心情感。通过画作分析,让学生了解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自我价值,并被观赏者认可的作品才能成为流传长久、过目不忘的艺术精品。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所见,用手下的画笔来表现人与自然的联系。学生练习中把注意力放在油画创作本身,专注于笔下的画板。用油画体现内心的价值,撇弃过多的功利观念。

作为绘画艺术,油画的创作不应只是在工作室,受限于课时,课外写生的次数也相对有限。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入大自然,走入现实的生活,在与大自然、普通人物的接触中去感悟,去理解艺术,发现平常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勇于尝试着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认识世界,发现属于他们个人的艺术源泉。在创作中,捕捉头脑中闪现的火花,用内心的方向引导手下的画笔,着力绘出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画作。

当学生在必要绘画的技法学习后,应该尝试性地主动求变,摆脱现有技巧知识体系的影响,“虚化”头脑中已经规划后的路线,尤其是理论知识结构对于他们表现力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整个练习过程,教师多引导,多鼓励,避免不必要的批评,给予学生前进的信心。在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单独与其谈心,用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来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学生的年龄尚小,对世界的理解,他们自身的评定,与客观存在经常会有明显的出入。教师可以用过来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列出可行性的建设,还可以让学生成立创作小组,用同龄人的视角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经过一段的反复,螺旋的上升,学生的油画水平必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人格的塑造

虚静的美学对油画教学意义还在于人的塑造。正所谓“画如其人,见画如见人”,透过作品的赏析,画者的品性可见一斑。因此,拥有健全人格的画者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油画作品。老师教授学生油画技巧的同时,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善待人与事,发现生活中的美丽,让他们所绘的油画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人们带来美感享受的同时,实现个人精神世界的升华。

日常行为中学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由于人保持高尚的情操时,与对待接触的人与物时,自然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的头脑。从心理层面上也更容易靠近绘画对象的内心,形成“美”的共鸣。对于学生本身,也能在繁复的学习期间,经常性地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无端的困扰,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油画学习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可利用有效学习的时间,拓宽了教育范畴的广度和宽度,能够持续不断地提高油画学习的绘画水准。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执行者,与学生距离最接近的教育者,教师应以身作则,从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做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英雄崇拜心理,学习教师的优秀品质,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师的生活,近距离地了解大师的人格魅力,加深学生对于人格在油画学习中重要意义的理解。在大学这一人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品行兼优的油画艺术工作者。

单纯地从技法角度上看,虚静的思想本身并不会对学生的油画知识结构和能力带来丝毫的改变,但它的影响却是超越了技巧本身。它的引入改变了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加深了对于油画的理解,对于正处于人生成长期的学生更有着全方位的正向影响。通过对“虚静”思想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精力放在油画的艺术创作上来,用心去创造油画精品,把单纯的技法学习转变成美学境界的塑造,将油画教学变成真正的艺术培养学习之旅。

[1]李晶:《话语油画“中国性”——论赵无极绘画的“虚静”与“文气”》,《美术界》2011 年第 11 期,第 76-79 页。

[2]李勇:《论中国抽象油画的意境之美》,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2。

[3]朱辉:《中国古典风油画唯美思想研究》,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油画美学内心
仝仺美学馆
一张油画
盘中的意式美学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油画《塬下》
油画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纯白美学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