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禁用之物”一例考释

2015-04-10 11:25沈梅丽
史志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皮料海獭成衣

沈梅丽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红楼梦》“禁用之物”一例考释

沈梅丽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红楼梦》第105回贾府抄家罪名之一为府内发现诸如金银器具、成衣皮料等“禁用之物”,抄家名物单上尤为详记38种成衣皮料名目及其数量,其中之一海龙皮在现有相关文本注解和翻译中存在不同释义。本文从价格、产地以及康乾时期皮料贸易等角度考证认为海龙皮是康乾时期价格昂贵的宫廷御用及朝服成衣皮料,与被混为一物的水獭皮在价格及准用群体上有明确差别。

《红楼梦》禁用之物海龙皮

《红楼梦》第105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在情节上属于高潮、“分水岭”,小说写西平王带领锦衣府赵全等人查抄贾府细节时,交代“在内查出御用衣裙并多少禁用之物”,抄家名物单上看这些“禁用之物”主要是金银器具、成衣皮料、宫廷衣裙衣料以及潮银赤金等,名单中对成衣皮料登记尤为详细,共计38种。突出38种成衣皮料,应与清皇室喜好皮衣传统以及相关服饰令制有关[1]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P334-336)。

与貂皮等其他成衣皮料一样,海龙皮是康乾时期十分珍贵的一种宫廷成衣皮料,但在各类《红楼梦》文本注释及辞典中关于海龙皮的解释则一直有分歧,如1982年红研所校注本将其解释为“是一种类似水獭皮的皮毛”,陈诏《红楼梦小考》“海龙皮”条释为:“海龙皮,即水獭皮也。”[2]陈诏.红楼梦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P263)周汝昌则将“海龙”解释为“海獭”[3]周汝昌.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P212)。《红楼梦》英译本中也是两种翻译,《红楼梦》英译本选择“海龙皮”译词时也不同,杨宪益、戴乃迭将其与“獭子皮”同译为otter skin;霍克斯则将海龙皮译为sea-otter skin、獭子皮译为otter skin。霍克斯的译法,有据可循的文献有1885英国传教士艾约瑟《中国口语入门》[4]Joseph.Edkins,Progressive Lessonsin theChieseSpoken Language《(中国口语入门》),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M ission Press. 1885(P72),该书中将sea-otter与汉语“海龙皮”对应。到1908年,《英华大辞典》otter条解释为“水獭”,seaotter解释为“海龙”“海獭”[5]颜惠庆等.英华大辞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其实,海龙皮与水獭皮不是同一种成衣皮料,它们在价格、准用群体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在《红楼梦》成书前后的康乾时期,海龙皮价格极为昂贵,多为宫廷御用及朝服成衣皮料,同时期獭皮包括水獭或江獭等相比较而言则要便宜许多。

清代史籍中记录海龙皮者较早见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暖帽之初,即贵貂鼠,次则海獭,再次则狐,其下者滥恶,无皮不用。然当日所谓海獭即今之染黑狸皮,但初用时皆精选,故价至每顶纹银二两,戴者甚少。其后日渐滥恶,乃以黄狼皮染黑名曰骚鼠,毛细而润,老者类貂,一时争用,骚鼠贵而海獭贱,无人非海獭帽,今骚鼠之阔口者,每顶亦值银二两,然无人非骚鼠冠,而海獭非乡愚极贫之人不冠矣。康熙十五、六年之间,江甯新制剪绒帽,色黑而细密,长阔宛如骚鼠,其价最精者不过值银三、四钱一顶,士林往往用之。康熙二十三年,京师始尚海龙皮,毫短而劲,色黝而明,初价每顶四五金,年来减半,意即真海獭皮所染也。”[1](明)叶梦珠撰.来新夏点校.阅世编.中华书局,2007.(P200)这段话既记载了海龙皮“即真海獭皮”,康熙年间京师流行用海龙皮做暖帽的时尚,但此书同时也记载当时有以黑狸皮染色假作海獭皮,故应当与后文记载的“海龙皮”区别开。杨宾《柳边纪略》则记载时人将海豹皮误作海龙皮,卷三:“海豹皮出东北海中(唐开元中新罗国与果下马同贡者也),长三四尺,阔二尺许,短毛淡绿色,有黑点。京师人误指为海龙皮,染黑作帽。海龙皮大与海豹等,毛稍长,纯灰色,京师人又指为海獭皮者也。”[2](清)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三).中华书局,1985.但海龙皮即是海獭皮,则是清人共识,道光年间何秋涛《朔方备乘》卷29“海龙皮”条:“臣秋涛谨案志略云:俄罗斯出海龙,按即海獭皮也。”海龙皮(海獭皮)的产地,除《朔方备乘》中提到的俄罗斯国之外,《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康熙二十年十一月的一份关于“宁古塔捕海獭官明阿纳”的户部复议,宁古塔设有专门的“捕海獭官”。但到乾隆朝,其时《内服务奏销档案》以及其他文献记载所采购海龙皮具为到恰克图、乌里洋海两地向俄罗斯人购得,并不见关于宁古塔地区的海龙(海獭)皮购买或进贡记载。

从《阅世编》记载来看,康熙二十三年真海龙皮才在京都流行,海龙皮贵为皇族、朝官阶层才能享用,其价格也高出一般,《内务府奏销档案》统计显示,乾隆时期一等海龙皮(注:此时海龙皮共分三个等级)银价高到50两一张,三等的也要30两一张,连库存因虫蛀等要变卖的海龙皮也要卖到30两一张,范留柱等在恰克图购进海龙皮最低银价也在27.8两。在同时期各类皮张当中海龙皮价格都属顶级,同比下,貂皮购进价只一两左右一张的价格。而较常见的水獭皮价格较贵时市场上要价为7两左右,到恰克图、乌里洋海购进俄罗斯的水獭皮进价只有2两到2.1两一张[3]内务府奏销档案.台湾中研院电子全文http://www.ihp.sinica.edu.tw/ttscgi/ttsweb?@0:0:1:thii@@0.19016567790041017.。即使乾隆时期开通中俄贸易后,珍贵海龙皮大量入境,便宜时也要卖到10两左右一张。獭子皮则最多一张2.1两,貂皮最贵亦只1两多一张。海獭皮、獭子皮(水獭皮)这两种成衣皮料在康乾时期都是王公贵族使用的上等皮料,它们的区别不仅在于因皮质优劣而产生的巨大价格差异,还因为水獭在盛京地区产量也不小,每年该地区都向朝廷进贡,《柳边纪略》卷二:“东边部落贡盛京者曰库牙喇俗,与窝稽同产海豹、江獭皮,其地在土门江北岸,与南岸朝鲜庆远府城相对,去宁古塔五百里,岁一贡。”

海龙皮等名目繁多的各类成衣皮料在中国的流行,皮料市场的高利润,不仅使得中俄贸易中断期间,俄罗斯不畏远道海路将大量皮货运到广东口岸,再进入中国市场。朝廷对这一现象的政策是禁阻,《清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一份传谕要查禁俄罗斯贩运到广东售卖的海龙皮等:“近年俄罗斯因未通贸易北边一带。稽查严紧。私将海龙黑狐等项皮张货物。由洋船贩至广东售卖……如贩有海龙等物。务须严行查禁。毋任稍有偷越。亦不得因稽查违。”而同时期,西方贸易也从澳门涌进。英美国家在澳门进行贸易的海龙皮其来源是在太平洋西北海区,1797年成书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曾载商船去Nootka(即属加拿大、美国西北海岸阿拉斯加地区海域)收购“sea-otter skin”[4](英)Sir.G.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An authentic accountof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GreatBritain to the Emperorof China)》(英文版)208.London:Printed byW.Bulmerand Co.forC.N icol,Bookseller to HisMajesty,Pall-mall.M dccxcv2,1797.(P208)销往中国,该书中译本中叶笃义译为“海龙皮”[5]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1963.(P115)。

海龙皮是清朝服饰令制中属于严禁一般官用、民用的皮料,但一般水獭皮及江獭皮则不在禁用之列。与水獭、江獭等獭子皮相比,海龙皮(海獭皮)皮质优良、价格昂贵,属于御用服饰皮料,故《红楼梦》第105回查抄到海龙皮等服饰衣料时以“禁用之物”名罪。查《清史稿·舆服志(二)》载录,“海龙皮”是作为皇族、官员朝服、吉服冠的几种有限的主要皮料之一,具体如下:皇帝吉服冠冬用海龙皮等,朝服冬加海龙缘;皇后则是朝袍、朝裙可以冬加海龙缘,此两项皇贵妃同皇后;皇子只有朝服可冬加海龙缘,亲王则是朝冠可冬用海龙。此外,民公朝服、民公夫人朝袍、皇子福晋吉服褂、朝裙、贝勒夫人朝袍等亦皆可冬加海龙缘,从《舆服志》来看,皇族、王公及有爵位的各类人可被准许使用海龙皮作为服饰皮料基本限于吉庆、祭祀等典礼场合所穿朝服等[1](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舆服二(卷一百三).中华书局,1976.(P3033)。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朝服之宜忌》:“臣工召对、引见,皆服天青褂、蓝袍,杂色袍悉在禁止之列,羊皮亦不得服,恶其色白,近丧服也。故朝服但有海龙、猞猁狲、貂、灰鼠、银鼠,而无羊皮。”[2](清)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P6174)海龙皮不是一般民众可以享用,也非一般官员常服使用,在清朝严格的服饰令制中,皇族成员、亲王及各级官员皮饰必须符合身份地位。虽然乾隆时代内务府大量卖出毛皮,朝廷逐渐放宽穿着之地位限制,不过从实际看来,一旦服饰令制作为执法依据的一种时,它便发挥着非常严肃的作用,比如海龙皮不能作为官员常服材料使用,一般民众亦更不可违禁使用皮料,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328则明确规定:“市井小民、仆隶优伶凉帽上戴有红绒菊花顶,又或穿貂皮海龙等皮及各样细皮者,查拿从重治罪。”[3]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328.光绪二十五年八月石印本.但“獭皮”不禁民用,《阅世编》卷八记载康熙申明服饰禁令:“迨康熙九、十年间,复申明服饰之禁,命服悉照前式:貉、裘、猞猁、狲,非亲王大臣不得服……所不禁者,獭皮、黄鼠帽,素绸罗绢及茧绸葛布、三梭细布而已。”

上文从产地、价格、国际贸易以及清朝服饰令制等角度考察康乾时期的海龙皮皮料情况,其与獭皮(水獭皮等)的差别之大不应忽视,因此《红楼梦》研究和翻译中区别海龙皮与獭子皮不仅只是避免误识,求其正名。且从故事情节设置来看,第105回中锦衣军查抄宁国府“在内查出御用衣裙并多少禁用之物”,即这些衣用、赏玩物品是“逾制”,抄家名物单细致交代贾府使用貂皮、海龙皮等各种禁用或限用的昂贵成衣皮料,实则是为贾府逾制、僭越之罪名成立的材料之实证。

(责编:樊誉)

沈梅丽(1976—),女,安徽巢湖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古代文学批评。

猜你喜欢
皮料海獭成衣
有只海獭上网课
一种有香味的新型牛皮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爱“梳发”的海獭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借块海獭的小石头
极致未来
假如你是海獭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
故事里的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