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的几点感悟

2015-04-10 11:54倪爱香蔡秋蓉苏秋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进展编辑部广东广州510640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稿源责任编辑学术期刊

倪爱香,蔡秋蓉,苏秋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进展》编辑部,广东 广州510640)

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的几点感悟

倪爱香,蔡秋蓉,苏秋成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进展》编辑部,广东 广州510640)

摘要:以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新能源进展》为研究对象,探究中文科技期刊解困之策,通过编委、编辑人员、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编委约稿、创刊号出版专刊、“刊、学、研”结合以及将本研究所科研团队作为优质稿源的孵化器等措施解决了稿源难的问题.期刊创刊即获得业界认可和被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收录,为后续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办;学术期刊;稿源;责任编辑;《新能源进展》

科技期刊是发布知识创新成果,推进学术信息交流和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今年是中文期刊诞生200周年,经过2个世纪的积累和沉淀,中文期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已达4944种[1],目前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期刊体系.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需求,作为能源领域科研成果记载、传播的重要载体:《新能源进展》期刊于2013年8月正式出版,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刊号:CN44-1698/TK,ISSN2095-560X,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现有学术生态环境、科研评价导向、期刊评价体系面前,优质稿件流向SCI期刊,中文学术期刊陷入了困境.对于新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稿源压力最为突出.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可见,TK(能源与动力工程)类共有科技期刊73种,其中进入核心版的有13种.还有约80%的中文科技期刊未进入核心版,其中有的期刊已有几十年办刊历史,因管理不当、质量问题等各种因素,未能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这类期刊“醒来得早,起来得迟”.如果没有改头换面的魄力和有效得力的举措,很难克服历史评价数据和既定印象形成的巨大惯性,要想改变现有状况,还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和代价,仅仅依靠改变办刊人的学历和非编辑业务的资历,是很难扭转这个局面的.

要办一份好的学术期刊,就要在办刊之初就树立把期刊办成精品、办成名牌的创新意识,需要扎实的举措和不懈的努力.在创刊过程中,曾有中文新刊的编辑打电话咨询《新能源进展》期刊的稿件处理流程等相关事宜,笔者将《新能源进展》创刊两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解决稿源危机等关键问题的举措与同行分享,抛出引玉之砖.

1 创刊号出版即被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收录

在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领导的支持下,在《新能源进展》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进展》创刊即被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收录,即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入编“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开通并实现了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优先出版.

本刊目前已优质按时出版13期,刊载的多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项目等科研活动产出的论文,基金论文比达到95.4%,在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TK)类的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传播到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年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获得2015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2015年被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广东省特色期刊”.

2 创办新学术期刊的关键问题及举措

2.1组建编委会、编辑队伍,搭建出版平台

《新能源进展》编委会成员由能源领域的58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是本刊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的审议和咨询机构,研究和提出本刊的办刊方向和报道重点.编委会坚持为推进新能源领域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服务的办刊方针,监督、指导和帮助编辑部的工作,把本刊办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刊物.

编辑是需要终身修炼的职业,编辑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和丰厚的文化底蕴[2],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公开发表的首位介入者,是期刊质量建设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3].资深责任编辑懂得恪尽职守,不唯上,不畏权,捍卫编辑的独立性;深谐责任、自律、规范[4].《新能源进展》主持编辑出版工作的责任编辑,其编龄14年,曾是核心期刊《电路与系统学报》的副主编,有将普通期刊打造成三连贯中文核心期刊的业绩,有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科研背景,有在 《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发表论文的成绩.资深的责任编辑根据现有办刊条件,定制了一套符合刊物特点和资源优势的质量控制和稿件管理流程,跨越和缩短了期刊荜路蓝缕、曲折发展的过程,是期刊质量建设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引导期刊健康、有序、规范的运行,是期刊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新能源进展》创刊之初就建立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选用的是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稿件处理软件,保证作者、审稿专家、责任编辑能实时、高效在线处理稿件,缩短了稿件的出版时滞,也为期刊建立了一个作者、审者、读者、编辑交流的窗口,兼顾发布期刊获奖信息和发展历程,实现对期刊及时的宣传和有效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2.2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又不断更新的审稿专家队伍

《新能源进展》始终秉承“为科学家办刊、由科学家办刊”的宗旨,让高水平的科学家主导期刊的发展方向,使得期刊成为本研究所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断发现热心学术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并将其吸收到审稿专家队伍,目前已经遴选出500多位审稿专家,他们分布在全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对新创办学术期刊最到位、最长久、最有效的宣传,审稿专家通过对同研究方向的稿件审阅,关注和了解期刊,资深的责任编辑加强与审稿专家的联系,给审稿专家定期赠刊,审稿专家就转化成了读者;随着审稿专家科研项目的推进,承担的课题产出的科研论文就投到了熟悉认可的《新能源进展》发表,审稿专家就变成了作者.资深责任编辑的良好互动,实现了审稿专家三重身份(审者、读者、作者)的自然转换,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加上审稿专家都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对期刊的认可是对期刊发展最有力的支持.

2.3创刊号出专刊,遴选优质稿源

要办好一个新刊,就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主办单位办刊的优势,挖掘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的办刊积极性和学术贡献力.

《新能源进展》第1卷第1期,是由本刊编委会的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储能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优质论文,创刊号专刊的顺利出版,昭示着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已成功搭建.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张亮教授等在本刊发表的“潮流能研究现状2013”论文两年单篇被引17次;华南师范大学李伟善教授在本刊发表的“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进展”论文两年单篇被引11次.两年统计结果显示:单册影响因子为5.8,单册无零被引论文,由此可见,主编和编委会是优质稿件的核心贡献力量.

2.4“刊、学、研”结合,孵化优质稿源

良禽择木而栖,作者有投稿的自由,不能苛责.没有稿件,期刊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争取优质稿源是期刊人永不停歇的追求.《新能源进展》刊期定为双月刊,稿源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出版周期短更是凸显了稿源难的问题.

对于已经入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中文期刊,已无稿源之忧,工作的重点是在择优稿件和内容加工上.具有优质资源和经济实力的编辑部也会主动向权威专家学者约稿.对于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期刊的发展路径,寻找到一束“驿路梨花”.

组稿约稿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办刊多年,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通过学术会议争取稿件,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捷径,但对于新创办的学术期刊,若照搬成熟期刊的约稿经验,临时抱佛脚,靠在学术会议上抢约特稿、专稿,无疑于业余选手与姚明同场争抢篮板球.即使最后争取回来的稿件,多为粗制滥造的肤浅之作,即无创新的零发表价值的稿件,这种劳民伤财,急于求成的结果容易将编辑部工作引向无序混乱的状态.怎样走出适合本刊的自我发展之路,新创办期刊必须有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找到优质稿件的产出基地,实现“刊、学、研”的有机融合[5],走向“田间、地头”的具有良好互动性、持续性、扩展性的“有机策划”,实现全天候、自主型的对接、互动和融合,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兼顾新标准的宣贯,对研究生写作能力的培训指导,成为研究生作者的良师益友,赢得口碑,催产出优质稿件.

科学出版应该鼓励探索科学真理的年青人,2011-2012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的论文贡献率达36.8%,对国内高水平论文贡献率达32.3%,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近80%是国内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6].作为一个资深编辑要善于发现人才,培育作者,笔者曾在《电路与系统学报》担任副主编十多年,培育了数以千计的有学术潜质的优秀作者,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若瑜同学,在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 《电路与系统学报》《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半导体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如果仅以地位、名气来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就不可能有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的“西塔潘猜想”破解论文[7]发表在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Journa1 of Symbo1ic Logic).传承至今,万世景仰的爱因斯坦,当时年仅26岁,是瑞士专利局的三级技术员,德国《物理年鉴》在1905年,连续发表了爱因斯坦的6篇划时代的论文,《物理年鉴》记载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贡献[8].

《新能源进展》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注重于年青学者的培养,是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的依托单位.拥有博士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主办单位在奖励、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本单位研究生、科研人员投稿,为刊物提供了较为稳定优质的稿源.

在投来的稿件中选题都很好,都能抓住学科发展的热点、难点,不足之处就是写作规范性和表达方面比较欠缺,笔者在食堂就餐时给一位研究生指导、交流,作者获益良多,很快将一篇稿件高质量完成修订,并将后续研究成果总结并接连编写了两篇新的论文,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相继发表,这位优秀硕士毕业生曹园树同学,以第1作者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常态化的“刊、学、研”互动,使本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不仅是研究生的培养基地,也是优质稿源的孵化器.

随着科研项目向纵深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学术潜质的作者将成长为科研的主力军,成长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终将成为支持期刊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和物等学科方向的优质稿件,形成“晶核效应”,吸引外单位的相关研究方向的作者投稿.已刊出的优秀论文中,接近半数稿件的作者都来自研究所,还有国内“985”等高校师生、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等单位作者的优秀论文.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编校质量、出版效率形成了凝聚读者和审稿专家的核心动力.

2.5争取资助

《新能源进展》2014年度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资助.是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6个主办单位8个学术期刊中率先获得资助的期刊,在惊喜之余,也倍感压力,在困境中打拼的我们不再感到孤独无助,因为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以及主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学术创新进一步向前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催生新的研究成果,真正在学术创新中发挥作用.

3 结语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资源优势,各具特色,结果不能复制,但方法和过程可以借鉴.中文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编委、专家学者的作用,调动编辑部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出版质量,将中文学术期刊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朱妮,马丽.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增达4944种[EB/OL].(2014-09-26)[2015-08-12].httP://scitech.PeoP1e.com.cn/n/2014/0926/ c1007-25743909.htm1.

[2]杨辉祥.编辑是需要终身修炼的职业[EB/OL].(2014-07-03)[2015-06-22].httP://www.chinaxwcb.com/2014-07/03/content_296964.htm.

[3]于军民.试论科技期刊编辑的稿件处理艺术[J].编辑学报,2013,25(3):220-222.

[4]游苏宁.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若干思考[J].编辑学报,2014,26(1):3-6.

[5]李祖平,汪新红.“刊学研结合”支撑中国学术期刊“最具国际影响力”[J].科技与出版,2015(4):34-37.

[6]邱晨辉.研究生导师成新兴“高危职业”[N].中国青年报,2015-06-05(07).

[7]新华社.中国学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EB/OL].(2011-10-09)[2015-07-19].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1/2011-10/09/content_54116.htm.

[8]约翰·梅纳德·史密斯.爱因斯坦在1905年[J].自然杂志,2005,27(2):110-113.

(责任编辑:邵晓军)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5348(2O15)12-OO48-O5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A030304015).

[作者简介]倪爱香(1964-),女,湖北天门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进展》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

Reflec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NI Ai-xiang,CAI Qiu-rong,SU Qiu-che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ditoria1 Office of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new1y-founded academic journa1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as an examP1e,and exP1ores the way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1s overcoming difficu1ties.This journa1 focused on the team of editoria1 board,editors and Peer-reviewers.The editoria1 board so1icited manuscriPts.A sPecia1 issue was made for the first issue.Periodica1-university-research combination and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re 1ike an incubator of high qua1ity manuscriPts and other measures to so1ve the difficu1t Prob1ems.This journa1 gained widesPread recognition by the other counterParts and was indexed in three Chinese authoritative databases.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ture foundation of new academic journa1s.

Key words:foundation;academic journa1;source of manuscriPt;executive editor;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猜你喜欢
稿源责任编辑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声 明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English Abstracts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