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明清帝讳字与古籍版本的鉴定

2015-04-10 19:38冯方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4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毛氏刻本雍正

冯方(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长春130024)

例谈明清帝讳字与古籍版本的鉴定

冯方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吉林 长春130024)

依据帝讳字来判断古籍版本是版本鉴定的重要手段。明清帝讳字在文中有的是避讳字,有的不是避讳字,一定要判断准确;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佐证作用,还有的是作者书写或是刻书人的习惯,而不是避讳字,对于这些务必析离清楚;古代亦有代用字,那是约定俗成的,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只是到了现代成了难理解的问题了,弄清这些,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定尤为重要。

明清帝讳字;古籍;版本鉴定

古籍刊刻年代的鉴定主要是依据牌记、内封、序、跋、避讳字、文献中职官、地名等称谓、书口下的刻工及藏书家的题跋、识语、藏书印、文献内容、纸张、版式风格、相关书目的著录及相同文献的版本比对等条件来进行的。在古籍版本鉴定中并非这些条件皆备方可,但也绝不可仅凭一个孤立的条件就来断定一部书到底是哪个朝代的版本,一定要几个条件综合地来考查,方能做出正确地判断。笔者主要谈一下比较常见的明清帝讳字在古籍版本鉴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常见的帝讳字《史讳举例》中列有明末熹宗由校之“校”改为“较”,毅宗由检之“检”改为“简”。而诸清帝名讳或以原字缺笔来表示,即“”、“”、“”、“”、“”、“”、“”等,或依次改“玄”为“元”、改“胤”为“允”、改“禛”为“正”或“祯”,改“弘”为“宏”、改“琰”为“俭”、改“宁”为“甯”、改“淳”为“湻”等来表示。通过古籍普查实践工作,笔者认识到在古籍版本鉴定中一定要判断正确,不能轻易地妄下结论。

一、并非讳字

《山带阁注楚辞》六卷首一卷《余论》一卷《说韵》一卷,卷首中有雍正丁未(五年)蒋骥的《后序》,书末有其孙(蒋)锡桓“高王父涑塍公……著有《山带阁文稿》等,梓行于世……刊板选入内廷,因久未刷印,板渐残缺,锡桓恒慨先人苦心孤诣渐就湮没……壬子冬整理《楚辞》原本付剞劂氏,越今已三易寒暑,始得修补其缺,重加校正,以续成原刻”[1]之识语。又文中“玄”、“贞”、“真”皆缺末笔为“”、“”、“”,避康熙帝、雍正帝讳,不避乾隆帝的“弘”及嘉庆帝的“琰”,结论为清雍正五年(1727)武进蒋骥的山带阁刻本。但却在文中发现了一个“湻”字,如果“湻”是讳字,中间不可能隔四代不避讳,并且这相互矛盾的证据也使上述结论难以成立,笔者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山带阁注楚辞》中找到了证据,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其《楚辞说韵》“觉乐内萧肴豪部三十九”下所列的三十九个字中也是这个“湻”字。与此书版本内容完全一致。说明此处它不是清载淳帝的讳字,《四库全书》成于弘历乾隆帝时,前朝皇帝不可能来避后几代的帝王之讳,说明乾隆帝时那个“湻”字就那么写。此结论在笔者找到的几部字书中也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异体字手册》“淳”,篆文为“”[2]。《类篇·

二、决断讳字

《唐诗金粉》十卷,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国图等馆著录为雍正刻本,但笔者认为其并非雍正刻本,此书内封题为“归安沈东甫辑/唐诗金粉/冬读书斋藏板”,在雍正甲辰沈炳震自序中虽有“顿有碎金,瑇瑁籖中,平添雕玉,固攟香猎艳,搜采无穷,亦提椠怀铅,取携最富者,已然狐兮,千腋巧匠,聚以成裘”[4]的字样,但在翻检书时找到了皆缺末笔的“玄”与“弘”即“”、“”,避康熙与乾隆二帝讳,不避嘉庆帝“琰”讳,所以这例中避讳字“弘”就把是胤禛帝的雍正刻本的结论推翻了,因为雍正朝不可能避儿子乾隆之讳,故此书绝非雍正刻本,当为弘历帝的乾隆年间刻本。

《毛诗日笺》六卷,前边虽有“其于古书之真伪,昭昭然,分白黑而别淄渑,其识甚卓,今梓是笺,以启来学,葢有与集传相发明者,不可谓非紫阳氏之功臣也。康熙庚辰且月商丘宋荦序”[5]之语,但文中除了“玄”缺末笔为“”,避康熙帝讳外,“胤”字也缺末笔为“”,还避雍正帝之讳,同样父辈不可能避子辈之讳,故定此本应为雍正年刻本,而不能凭序中之言来定为康熙刻本。

这两例中帝讳字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三、佐证讳字

《说文长笺》一百卷,在赵均《刻说文长笺成敬题》序尾有“……俱事黎枣……崇祯辛未季春朔旦男均敬题于寒山小宛堂”[6]字样,不避清帝讳“玄”、“弘”,而“校”写作“较”,避明天启讳,故定此书为明崇祯四年刻本。

《诗韵瑶林》八卷,内封为“乾隆丁未春镌/诗韵遥林/寻乐斋藏版”,前汪钢序中有“既成进士后,益肆力于古,其于古音及等韵之……不屑为是书之刻,非伊园意也……从徇友人之请,遂授之剞劂耳”[7]之句,又文中“玄”、“贞”、“弘”缺末笔为“”、“”、“”,避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讳,但不避嘉庆帝之“琰”字,故定此本为乾隆寻乐斋丁未(1787)刻本。

以上两例全是帝讳字起着佐证的作用。

四、习惯讳字

《月川曹先生录粹》一卷,虽“校”字写做“较”,不避“玄”,但前边《録粹序》尾有“顺治戊戌仲冬……崔起鹏撰”[8]字样,卷首题孟化鲤辑,张璟校,孟氏于1545年到1597年在世,为明人。张璟为清顺治时人。故定此书为清顺治年刻本。就不能以“较”字来定。当为明末刻工习惯所致。

这例中的帝讳字不起什么作用。如果以“较”定版本还是会误断。

五、代用讳字

《乐府诗集》一百卷,版心镌有“汲古阁”、“毛氏正本”字样,卷末叶有“东吴毛晋订正”及“男扆再订”字样。又文中“校”写作“挍”、“检”写作“捡”,又书末虞山毛晋跋云:“囙(因)匄(丐)大宗伯钱师荣木楼所藏宋刻,手自雠正,九阅月而告成。恨未得徐陵《玉台新录》、吴竞《古乐府词》,并付筑氏耳。”[9]故此书定为明崇祯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清初顺治毛扆重订本。《史讳举例》中虽未有此例,但经查有《经史避名汇考》卷二三所云为证:“明季书于芝检、石检、玉检、防检、闲检等,概作‘捡'”,是以“捡”代“检”。又云,明季于行文通用之字,“校”皆改从“较”,“唯经书、字书及前人诗文集多减笔,如汲古阁所刻《十三经注疏》、《十七史》及唐宋人诗文词……‘校'作‘挍'”[10]。由此可知,此书亦应在避明帝天启、崇祯

讳之列,又毛扆为藏书家毛晋之子,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明崇祯帝统治十七年,清顺治帝统治十八年,他有能力刻书当在顺治末康熙初。又文中不避清讳“玄”字。故定此本为明崇祯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清初顺治毛扆重订。

《唐诗试贴课蒙详解》十卷,钱陈群乾隆二十六年序中有“安知今为明牎之椠铅,不转为明廷之述作”[11]之句,又文中“玄”写作“”、“弘”写作“”,《輶轩语·敬避字》“强弱字上写作口,不可作厶,上半本是讳字。”故定此本为清乾隆二十六年以后之乾隆年间刻本。

由此可知,我们不仅要将陈垣《史讳举例》中的帝讳字烂熟于心,还要注意周广业的《经史避名汇考》及散布在其他史书中代用的帝讳字及变体等避讳字的相关情况,才能更好地完成古籍普查工作。

[1]屈平.山带阁注楚辞[M].六卷本.武进:蒋骥山带阁,1727(清雍正五年):尾跋叶B.

[2]林瑞生.异体字手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92.

[3]司马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394.

[4]沈炳震.唐诗金粉[M].十卷本.[出版地不详]:冬读书斋,1736-1795(乾隆年间):序叶一B.

[5]秦松龄.毛诗日笺[M].六卷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723-1735(雍正年间):序叶一B.

[6]赵宦光.说文长笺[M].一百卷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631(明崇祯四年):序叶六B,七AB.

[7]程伊园.诗韵瑶林[M].八卷本.[出版地不详]:寻乐斋,1787(乾隆丁未):汪钢序叶二A.

[8]曹端.月川曹先生录粹[M].一卷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644-1661(清顺治年间):序叶二A.

[9]邵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一百[M].一百卷本.虞山:毛氏汲古阁,1644-1661(清初顺治年间):卷第一百叶十二B.

[10]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7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329-330.

[11]王錫侯.唐诗试贴课蒙详解[M].十卷本.[出版地不详]:文德堂,1761-1795(清乾隆年间):序叶四A.

Identification of Emperor Taboos and Ancient Version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ENG Fang
(Librar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emperor's name word to judge the edition of ancient book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version identification.Ming and Qing emperor taboo words in the article some taboo words,some not taboo words,must be accurate judgment;they play different roles,there is a decisive role,some supporting role, and is the author of writing or engraved Book People's habits,not taboo words,for these must be separated clearly;ancient also substitute words,it is conventional,history is written,only to the modern into difficult question of understanding,clarify these,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books version.

Ming and Qing emperor taboo words;Ancient books;version identification

H028

A

1007-5348(2015)01-0023-03

(责任编辑:薄 言)

2014-11-05

冯方(1965-),女,辽宁法库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特藏文献分类编目及古籍普查。

猜你喜欢
毛氏刻本雍正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精细典雅
时尚达人:雍正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