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研究*

2015-04-11 08:58王寒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情境

王寒冰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便携式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也同样惠及移动学习的发展。移动学习是由学习者主动发起的即兴的、片段式学习活动,使用移动设备,可以把学习带到工作现场,让学习者得到个性化(或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习变得即时可用;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化学习,构建专属于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天地;可以方便的支持到那些无法固定在电脑前学习的一线员工;还可以方便的创作并分享。移动学习不仅构建了新的学习价值观,也十分迎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是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前提,移动学习的灵活性、时间短、即兴式等特点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正式学习的延续和补充,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不仅要保证学习内容的连续与完整,还要特别注意在不同情境中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移动学习的界定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移动设备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到个人在移动中使用便携设备学习,甚至利用移动设备实现终身学习,移动学习的内涵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广义上理解,“任何学习如果不是在固定的、预设的地点进行的,或如果是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学习机会进行的”都是移动学习(O’Malley et al. 2003)。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技术已经融入个人生活的无时无刻,移动学习的定义也越来越强调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移动性,并呈现出延续性学习、跨情境学习、即兴学习和互动学习等特点。

(一)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延续[1]

便携式移动设备实现了在课外对学习活动的持续支持。移动学习活动可以发生在个人生活的随时随地,相对于固定地点的学习来说,移动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它发掘了个人学习更加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但移动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不能承载学习的全部过程,只能是正式学习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如何实现顺畅的连续性学习?如何让非正式学习反过来促进正式学习?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教学方法、评估办法等一系列学习环节重新思考和设计。

(二)跨情境学习

与单纯的课外补充学习不同,移动学习是发生在多个地点的跨情境性活动,是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根据情境的变化随时调整个人的学习内容,灵活控制学习的方式与进度,例如:在户外可以点播学习视频,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则可以开始练习或测验。而互联网上迅速的资讯传播和社交工具的应用,使个人的学习情境由真实情境扩展到了虚拟空间中,例如:获取资讯情境、交流情境、信息检索情境或娱乐情境等。跨情境的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无处不在。

(三)互动式即兴学习

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活动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移动学习不再有固定的课堂模式,也没有明确的学习发起指示。学习活动依赖个人的主动与即兴发起。在零散的时间里学习,除了明确的学习需求外,个人要获得学习成就感,就需要在虚拟的环境里找到存在感和参与感。移动技术的发展同样以交互为核心,因而移动学习要鼓励个人灵活的参与学习和交流,例如:学习提示、发表学习观点、做练习、分享学习感受等。

二、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特征

学习资源是非正式学习中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学习时间的不确定、移动设备的技术特性和个人学习活动发起的意愿等因素决定了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个人的生活习惯。移动学习资源用于“碎片”时间学习,具有“小”、“微”等特征,但作为正式学习的延续,它并不能割裂知识的连贯性与延续性,知识单元应能够灵活选择与组合,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认为,移动学习的资源融合了知识传播、生活习惯、技术呈现、交流与沟通等多种需求。资源的组织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内容短小,针对性强

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移动学习的发起是在被允许的情境下对关键知识的巩固学习或者对个人感兴趣的知识点的拓展学习,还可能被某种情境所激发,从而产生对某一知识点的临时学习动机。特定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时间的约束,要求学习内容不能过于庞大,并具有针对性。移动学习资源要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在教学设计上以案例教学和指引式教学为主。课堂式的章节教学设计不再适用于移动学习,过于详细的理论释义只会降低学习的效果。而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实际问题的简短分析与案例教学应是移动学习资源框架设计的出发点。

(二)单元关联,结构松散

在网络时代与“大数据”时代,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学习活动也自然会融入网络生活的多种情境中。同时,移动学习降低了学习者对有线连接或固定学习地点的依赖,进一步释放了主动学习的能量,受不同情境的影响,个人发起学习活动的兴趣更强。与孤立的知识单元不同,移动学习资源仍具有连贯性,学习单元之间保持知识关联,但在主观意愿下,个人可以对学习单元灵活的选择和组合,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给了学习者一种知识动态成长的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关注点,随时搜集和创造有用的信息,形成个人知识库,并不断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在这种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中,学习资源的设计在保持内在的知识连贯性前提下,还要体现出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从而给学习者更大的思考与组织空间。这种松散的积极建构过程使知识单元呈现不规则的发展与交互,最终会促进整体知识的优化与更新。如图1、2所示:

图1 移动课程资源网络情境

图2 知识单元主动建构与关联图示

(三)可视化资源为主体

信息技术与移动设备的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便于携带、不受环境约束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显示屏幕小、受无线网络速度影响较大、文字阅读困难等缺点。移动设备的技术特性对学习资源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的表现形式要考虑使用多种媒体的呈现,尤其应重点使用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2]。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就是视频教学资源的典型。微课是时间在5~1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焦建利将微课定义为“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2013)。可见,微课可以作为移动学习视频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此外,图片也是可视化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占用的空间少,呈现速度快,在窄带的环境下也可以方便呈现。图片可以把知识的逻辑关系、发展流程、技术特点、计算方法等内容详细的描绘出来,令学习者一目了然[3]。

(四)交互性资源

使用移动设备学习不仅实现了移动过程中的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的移动性和交互性。借助移动技术进行交互会话减少学习的孤独感,提高学习认同感。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创建连接,形成网络化学习。资源本身也在频繁的互动中得到更新和成长。交互性资源使知识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移动学习不再是个人活动,更多的表现为网络化、工具化、组织化的社会性活动。交互性资源关注个体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资源设计上体现在知识发布、知识讨论、知识更新、评价与反馈等方面[4]。

三、基于知识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基于知识微单元的资源设计是将知识细化分解为知识传递的基本单元,即知识点,再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照标准的结构组建一系列知识资源包与知识关联的合集。学习者通过浏览微单元的分布获得整个课程知识分布的初步认知,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入学习。从学习者角度审视,基于“微单元”的资源设计符合移动学习的习惯,个人利用片段时间即可实现单元化学习目标,不仅能激发学习动机,知识的细化分解和资源的标准化设计也能促进学习者进一步自主建构知识。

(一)基于“微单元”的资源设计元素

1.元数据描述元素

微单元以知识单元资源包方式呈现,即资源一级目录为微单元目录。如何给学习者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准确识别和获取所需的知识点,资源设计中对微单元的教学信息描述是不可缺少的。微单元的教学信息描述即微单元的“元数据”,主要提供该微单元最直接的资源结构描述与知识定位描述。元数据是微型独立单元的描述文件,也是课程知识网络的连接点,除了作为知识点的标识,在基于微单元的资源设计中还起到关键词定位、知识分类与知识关联的作用。元数据的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单元“元数据”设计图示

2.课程分析元素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并非照搬传统课堂或者E-Learning在线学习的课程设计,强调根据移动终端和学习情境的特性对课程资源和学习活动的再设计。首先,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虽然过程和方式与正式学习不同,但学习资源同样要保证微单元知识的完整性,做到与正式学习的衔接与呼应。因此,在进行课程微单元的资源建设前,需要再次对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分类、学习焦点、呈现方式、关联性、学习交互等进行重新分析与设计。第二,移动学习离不开适当的引导与指引,学习者可以通过引导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最终在自主学习的体验中也会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第三,课程类别的不同也决定了资源最佳呈现方式的差别,例如语言类课程和操作类课程在案例资源、实践资源和拓展资源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课程分析阶段正是从课程特点、移动学习效果、资源呈现等方面来对移动学习模式下课程学习资源的无缝衔接与学习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分析,进而为资源的制作提供需求依据。课程分析内容示意如图4所示。

图4 课程分析图示

3.媒体呈现设计元素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平台的日益强大,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已具备了普通PC的很多功能,而且更容易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其图文并茂、音视频俱佳的媒体传播方式也充分满足了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相同的知识内容在移动端可以用更加简洁、生动、便捷的媒体呈现,供我们选择的媒体类别也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移动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移动学习中资源的易获得性与完整性也是制约移动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但不一定越先进越好,例如移动学习对带宽较为敏感,如今高速无线网络还远远未能普及,对移动学习的制约较大,如使用高清视频技术制作学习视频只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因此资源文件不宜过大,最好能保持在窄带环境下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自己制作资源,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多媒体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同时,课程资源的多媒体呈现不能忽略知识的完整性,要以知识点和微单元为单位,合理设计多媒体呈现与微单元的知识融合,以及不同媒体呈现之间的连贯性如图5所示。

图5 媒体呈现设计关注点

(二)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组织方式

移动学习是正式学习的延续,学习活动的发起与控制由学习者和技术共同承担,促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不再强调知识结构的固化表达,而是以“微单元”为单位呈现出内在关联,外在松散的资源组织方式。学习者通过知识描述寻找个人的学习关注点,通过“微单元”的资源关联与交互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脉络。

1.“微单元”的资源构成

移动学习的时间与环境特点决定了每次学习活动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学习者都希望能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学习资源并完成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甚至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因而,“微单元”的学习资源均由内容简短的“微资源”组成,“微资源”与知识点可以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的关系。“微资源”最好由可视化的视频或图片呈现。每个“微资源”也有自己的描述性资源与关联性资源。“微单元”提供学习评价性资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

2.课程学习资源组织

移动学习的课程学习资源组织不再凸显知识结构的固化表达,而是强调以“微单元”为单位呈现出内在关联、外在松散的资源组织方式。如图6所示。整体来看,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构成了一幅课程“知识点地图”或“知识关联库”。“微单元”的元数据描述不但是每个知识点的一张名片,还与知识关联库的信息节点紧密相关,担负着知识点描述与知识点关联的责任,通过这种资源组织形式,学习者可以清楚的获取知识点的分布与阶段性学习目标,从而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知识点的关联信息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联想与发散学习。当学习者对课程学习和微单元有清晰的学习脉络和结构认识以后,就会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和较规律的资源排列,并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需要持续强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的组织也会变得更加精简和高效[5]。

图6 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组织图示

四、思考

(一)非正式学习资源的实用性需求[6]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表现在学习者的地理位置是变化的,其学习内容与交互方式也是变化的。作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利用工作与生活时间的间隙参与移动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习的实用性目标。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与资源设计并非是把E-Learning模式平移到移动端学习,而是针对学习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的、即时解决问题的、获取课程资讯的、提高操作技能的种种实用性需求,进一步分解与提炼课程知识点,有效、直接的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微单元”资源设计模式的“课程分析”阶段应从关注实用性学习目标角度分析课程资源的移动端表达。

(二)知识性资源与关联性资源

关联性资源更多的出现在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中,它是知识元数据的一部分,也是每个知识单元的“名片”。在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模式中,课程资源由众多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的明确学习目标和移动终端屏幕的局限性都决定了移动学习资源需要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关联库来准确的描述每个知识单元,实现短时间内的有效学习。因而知识性资源与关联性资源在移动学习设计中是不可分割的。

五、小结

在移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人们出现信息需求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拿出手机,马上检索。可见,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与快速可用性已融入大众的生活。移动学习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方便易得。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最好为可视化、碎片化、简洁化。基于“微单元”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式将移动学习视为传统远程学习资源的延续和补充。以此设计为基础,我们可以从满足实用性与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开展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

[1][英]迈克·沙普尔斯.肖俊洪译.移动学习:研究、时间和挑战[J].中国远程教育,2013(3).

[2]司国东,宋鸿陟,赵玉.认知负荷理论基础上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9).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4]张博夫,杨简,石莹,潘贺,刘海燕.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6).

[5]陈媛.微内容的自组织学习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6]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护患情境会话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