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验对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2015-04-13 11:57宋玉霞李艳春田晓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养老

宋玉霞,李艳春,王 玮,苏 伟,田晓燕

(齐鲁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255213)

养老服务体验对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宋玉霞,李艳春,王 玮,苏 伟,田晓燕

(齐鲁医药学院,山东 淄博 255213)

目的:深入了解养老服务体验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新途径。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选取我校2012级48名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为实验组,参加养老服务。在护生参与养老服务前后,采用美国护理学家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两次对护生进行关怀能力测评;在参与养老服务后,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该组学生对养老服务体验的效果评价。结果:该组学生在参与养老服务体验后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体验前(P<0.05);分别有83.3%、81.3%、79.2%和72.9%的学生认为养老服务体验对督促自我学习护理理论和技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和增加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结论:养老服务体验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为建立人文关怀能力的临床培养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养老服务;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应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且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1]。作为护理本科生必备的素质—人文关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病人的患病体验,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2]。护理学生(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人员,其人文关怀能力对于个体的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等多个方面都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关怀品质与能力不可能仅靠在校学习的几门人文关怀课程和面对仿真模拟人进行机械操作就可以简单获得,我国护理学者郭瑜洁曾指出:人文关怀教育单单靠简单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它需要让学生体验关怀,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和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3],通过体验,引导其感悟关怀,进而在临床工作中自觉表现出关怀行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焦点,在医护比例严重失衡的今天,护理人员需求量更是与日剧增,对于广大护生来说,养老护理在不久的将来既将是机遇又将是挑战,本研究旨在开发学生第二课堂,使护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体验真实情境,从内心深处感悟生命、升华情感,为护生以后的学习、实习以及就业奠定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方便抽样法选取我校2012级48名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均匀女性,年龄(20.16±0.43)岁。

1.活动组织。由本课题人员带队,在两个学期里,1次/周定期到养老院为老人开展护理服务:周日,三人为一小组,对一位老人进行照护;节假日,表演节目,做互动游戏等。每次活动结束,每位学生需要书写反思日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以下三个领域进行反思,包括:认知领域,如“能否认识到老人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需求的整体、能否及时掌握老人的关怀需求”等;情感领域,如“能否感知老人的情绪变化、能否与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技能领域,如“能否无差错、熟练、轻柔地完成护理操作、能否正确而有效地进行健康指导”等。

2.服务内容。生活照护、陪老人聊天、帮老人读书看报、测血糖、量血压、用药指导、传播健康知识,实施健康干预等。

(二)效果评价。

采用美国护理学家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4],该量表共37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理解(评价学生对关怀的认知程度)、耐心(评价学生的耐性和韧性)、勇气(评价学生主动关心自己、他人以及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非常赞同”到“完全反对”,分别赋值为1-7分,其中13条反向评分,24条正向评分。总分<190.29分,表示关怀能力较低;190.29-211.12分,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11.12分,表示关怀能力较高。

由课题组结合专家意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提高了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督促自我学习护理技能”、“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增加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等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题为“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帮助”、“没有帮助”。调查该组学生对养老服务的效果评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相对于养老服务体验前,48名护生在总分和理解、勇气、耐心三个纬度的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护生参与养老服务的体验评价如下(见表2)。

表1 服务前后护生关怀能力及各纬度得分情况(±s,分)

表1 服务前后护生关怀能力及各纬度得分情况(±s,分)

项目 实践前(n=48) 实践后(n=48)tP理解71.15±7.19 76.96±4.80 -4.30 0.00耐心 55.42±3.61 58.13±5.36 -2.05 0.04勇气 59.50±7.72 63.27±6.63 -2.95 0.02总分186.07±14.26 198.36±13.68 -4.02 0.00

表2 养老服务体验评价 n(%),N=48

三、讨 论

(一)养老服务体验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养老服务体验实施之前,部分学生透露出曾有转专业的想法,认为护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特别是生活护理,通过养老服务,护生了解了老年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专业知识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服务期间,护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如就地取材,制作马蹄形垫帮老人洗头;帮老人进行功能锻炼、翻身、背部按摩、指导老人有效咳嗽等,真实的情境激发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使职业价值观发挥最大作用,并最终根植于学生的综合品质中,使护生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好。

(二)养老服务体验使护生更有爱心、耐心,有助于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及关怀能力的提升。

在实训室里,护生面对的是模型人,总感觉模型人无法真实互动;在医院见习、实习时,因带教护师的数量和素质的影响,难以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护生在与老人近距离交流、互动过程中触动了对长辈尽孝的强烈责任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老人。人到老年,都会出现行动不便、孤独感、无用感、记忆力差、爱唠叨、任性等现象,面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护生们开始尝试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老人,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制作防跌倒标识,搀扶老人;学生学会以微笑、倾听、鼓励、安慰、询问、解答甚至眼神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养老服务体验让护生们学会理解、包容,形成尊重他人、关怀他人的性格品质,使培养的护生更人文化和社会化,促使其人文关怀情感、认知及行为的完善与提升,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人文关怀理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养老服务体验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对老人实施照护的过程中,三个护生团结协作,在增进了护生情感交流的同时也拉近了护生与老人的距离,了解到怎样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从而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关怀和照顾。有的护生在访谈中表示,如果以后工作中有老年患者,自己的沟通肯定比没有去过养老院服务的护士要好,因为她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态度跟老人沟通、交流。如主动接近老人;说话时眼神尽量在同一高度,语速放慢,注意语调;聆听胜过多说;尊重老人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技能,也将有利于护生以后的护护、护患等各种关系的处理。

(四)养老服务有助于护生更好踏入实习阶段。

刚接触临床工作的护生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治疗的经验相对欠缺,体贴、细微的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信任心理,对于一些小失误或不熟练等问题:例如输液未见回血、操作时紧张等,能够做到理解、支持并配合。

四、小 结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灌输信念和希望的能力,促进情感交流的能力,帮助寻求精神力量的能力,提供良好环境的能力,协助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康教育的能力[4]。养老服务体验是传递关爱、培养护生人文素养的过程。护生走进养老院老人的世界,能够主动去感受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健康知识的渴求,从而促使护生采取各种服务形式和内容向老人表达关怀,满足老人个体化且多层面的需求。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更是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付出了爱心的护生们在得到老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激的同时,老人们的欢笑和满足也同样感染、影响着护生的情感,爱在双方内心世界传递,形成了一个充满关怀的环境,而这种人文氛围更加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1]马晓伟.在2007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活动上的讲话[J].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卫生政务通报,2007.

[2]American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The essentials of baccal 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R].Washiongton DC:AACN,1998:1.

[3]郭瑜洁,孟 萌,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1317-1319.

[4]黄弋冰,许 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72.

G642.0

A

1002-1701(2015)11-0030-02

2014-09

宋玉霞,女,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1.016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养老
养老生活
养老更无忧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养老之要在于“安”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