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8+1”带教方法在培养中医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应用

2015-04-13 11:57刘海静刘自力魏建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刘海静,施 静,徐 红,梁 清,刘自力,魏建文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PBL“8+1”带教方法在培养中医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应用

刘海静1,施 静2,徐 红2,梁 清2,刘自力1,魏建文1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通过对比研究PBL“8+1”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在中医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应用,探讨PBL“8+1”带教模式在培养中医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作用,结果显示,PBL“8+1”带教模式在中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于传统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科研能力;本科生教学;PBL教学法

随着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理念的进步及发展,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院校的重视[1-2]。但很多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对本科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3-5]。大部分医学本科生因课业繁重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完成学习任务上,学生的知识结构偏重于专业理论,却忽略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6]。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7]显示,我校中医本科生虽然对医学科研活动很感兴趣,很愿意接受这方面的讲座知识,认为科研对工作和学习及其提高业务能力很重要。但大部分的人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对科研的方法及过程不甚了解,对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不熟悉。本课题组针对我院中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在本科生为期一年的实习期进行了PBL“8+1”带教方法应用的对照研究,现将PBL“8+1”带教模式在培养中医本科生科研能力中的应用成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样本来源及抽样方法。

从我院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级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为实验班(56人),1个班为对照班(55人)。

(二)干预方法。

1.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方法[2],由实习医院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担任导师,导师结合自己的课题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8人)为单位,对相关科研内容进行培训,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一系列具体科研步骤。

2.对照班。按照我院的传统带教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可以参加学校或校外举行的科研方面的学术讲座,但不固定导师,不组成学习小组。

(三)结果评定。

1.评定量表。采用张玲等[8]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00949)“临床医学生开设科研素质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中使用的调查问卷。在研究开始前和结束时进行量表评定。

2.参考指标。学生在实习期间及毕业后1年内发表论文或综述数量、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

二、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研究结束时的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研究,使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Fish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

三、结 果

(一)干预前、后两班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比较,各调查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班学生在“是否了解科研的方法和过程”、“是否熟悉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是否经常去图书馆检索中英文文献”、“是否参加过教师或医师科研设计组”和“是否掌握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五个调查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班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比较

续表1

(二)两班学生发表文章数量及研究生录取率的比较。

两班学生在实习期间及毕业后1年内发表论文或综述数量、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班学生发表文章数量及研究生录取率的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

加强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提出,通过五年的在校学习,应获得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以适应今后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8]。由此可见,培养医学本科生良好的科研素质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研究生,本科教育阶段还没有建立强制性科研能力培养计划[9]。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更多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我院针推专业本科为例,开设了必修公共课12门、必修专业基础课18门、必修专业课13门,共计2880学时的必修课,此外,还必须完成192学时的专业选修课和288学时的素质拓展课。大多学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学生用于完成正常开设课程占据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平时学生顾及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加之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在实验室条件和管理方面,实验室仅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所需,并未充分考虑到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所用,致使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基本上没有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验条件。

鉴于上述客观因素对中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及能力培养的制约,我课题组将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中心移至课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实习期,将PBL“8+1”带教方法(即1位导师对8位学生进行PBL教学带教)应用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PBL“8+1”带教模式的系统性培训,实验班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统性的培养,与对照班比较,其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多个指标均有显著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

我们发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相对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全面,具有扎实的开展科研的基础,而且学习兴趣浓厚,PBL“8+1”临床带教方法在这个时期的应用,既合理使用了学生的有效时间,又充分利用了教学医院的科研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1]吴敏范,商丽宏,朱启文.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95.

[2]黎 刚,郝 杰.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58-160.

[3]黄大林,戴支凯,陈建宏,等.以导师制为中心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939-940.

[4]阮玉婷,田 京.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PBL与TBL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58-459.

[5]孙常莉,滕惠杰,陈 博,等.医学院校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6):5140-5142.

[6]Dale VH,Pierce SE,May SA.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an Employer-Led,Structured Logbook to Promote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the-Clinical Workplace[J].J Vet Med Educ,2013,26:1-17.

[7]刘海静,施 静,魏建文,等.中医本科生临床科研素质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42-143.

[8]张 玲,杨兴华,王 虹,等.临床医学生开设科研素质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54-1156.

[9]汪 青,钱睿哲,鲁映青.学科整合型PBL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2-3.

G642.4

A

1002-1701(2015)11-0097-02

2014-09

刘海静,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学。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医本科生临床科研素质现状及PBL“8+1”带教模式对培养其科研能力的作用研究(立项编号:GY11030)。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1.050

猜你喜欢
实验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