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定位与方式

2015-04-13 16:17张振声沈小龙
中国德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国家教育

张振声+沈小龙

摘    要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向性教育,使中小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具备国家安全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危害国家安全或颠覆社会主义的精神产品和不良信息有一定的鉴别和抵御能力。

关 键 词 国家安全意识;定位;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 张振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沈小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硕士研究生

伴随着教育国际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小学生“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如何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使其在国际交往中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将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确保我们伟大祖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善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外部环境,建立更广范围内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要义

及国际比较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生存权,没有安全也谈不上稳定和发展,谋求国家安全应该是一个国家追求的永恒目标。从广义上说,安全在客观上指不存在担心外来威胁的现实,在主观上指不存在当心外来威胁的恐惧感。而国家安全,就是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主权、领土、社会制度、社会准则、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利益不受威胁。当前,国家安全是“综合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也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尽管全球化时代赋予了国家安全丰富的内涵,然而国家安全实质上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保障和发展利益保障的总和。其最根本的内涵在于一个国家相对的稳定、完整,没有威胁、恐惧的状态,以及维持这种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知识,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由此可见,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向性教育,使公民在成长中逐渐具备国家安全意识;通过国情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认知性教育,使公民获得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知识、信息、基本经验;通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国家安全法教育等规范性教育,使公民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心理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等实践性教育,使公民在面对各种正在或可能给国家重大利益造成影响的威胁时,具有维护和获取国家重大利益的行为能力。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功能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是指党和国家社会对青少年面对国内外安全形势而表现在政治思想素质、法纪心理素质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在青少年中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应重点抓好学生的系统教育,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分阶段进行。所以,初级阶段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目标应体现知、情、意、行的规定,针对小、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总体应该是:使中小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对中华民族历史及当前的时代特征、社会环境有所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学生对国家安全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初步树立其国家观念、安全观念、法制观念、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各种国家安全教育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品质,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忍耐力、耐挫力,不轻易被威胁和挫折吓倒;培养学生在危急时刻或遇到突发事件学会独立思考,不轻信盲从,让学生筑起安全心理防火墙,对危害国家安全或颠覆社会主义的精神产品和不良信息有一定的鉴别和抵御能力。

尽管世界各国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情况各异,但都十分重视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战略地位。一些发达国家,譬如美国,国家安全和教育在美国是两项最受重视且开支最为庞大的事业,历届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利用教育来增进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把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知识溶入教育内容之中,并成为美国的国家传统。再比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两国政府也是历来对国民从小就开始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法国,早在戴高乐时代,法国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就为振奋民族精神和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做出过艰苦的努力,并取得过较好的社会效果。这种热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日俱增,时至今日已成体系,实行政府领导下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西方国家重视国家安全教育,东方国家也是如此。和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东盟各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虽然当今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武装冲突不断发生,促使东盟各国不得不反思历史,把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确实给牵系国家安危的国家安全教育以高度重视,始终用历史和现实这两面镜子来刺激人民对国家安全的关心。

二、我国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存在的问题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起步较晚,不过在探索与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效果相当显著,绝大多数学校对新时期的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位置未被摆正

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自身不重视、不支持,对加强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平时很少过问,未列入对学校、校长考核指标中,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有的学校国安任课教师具有随意性,极不稳定,本学期安排某数学老师兼课,下学期可能就换成了另外的物理老师或者化学老师等;学校落实国安意识教育的各种保障机制欠缺。这种状况与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地位是不相称的。

(二)少数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安全意识的认识有失偏颇

有的学校把“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看成是传统文化及其道德观念的延续和保留,认为学生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就无须再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联系、相似、交叉之处,二者在教育功能上都具备强大的社会动员作用。确保国家基本制度、核心价值观不受侵犯,培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公民责任感,巩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的不可动摇的底线。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广泛开展,现在的青少年爱国意识较强,可以毫不犹豫地判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也可以清楚地肯定维护国家安全很重要,但这代替不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实质上,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有区别的,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不尽相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也包括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不仅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还必须包括许多其他的相关教育;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一种情感,往往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的时期具有特殊的魅力,相对国家安全教育更倾向是一种情感教育,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长期的理论及实践过程中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倾向于理论教育、行为教育和心理教育。如果不能区分二者、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将会造成国家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

(三)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途径单一

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力量之间的配合相对被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全事关全社会,所以国家安全教育也应注入全社会的力量。许多学校忽视了这个问题,未重视起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这不仅削弱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力量,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还会被家庭或社会上一些消极影响所抵消。

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关键对象与承载者,对其教育要做到常抓不懈,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传统的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

(四)尚未建全“国家安全教育”法规,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我们过去制定的有关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有些已不适应当今世界新形势和现代社会的新情况,不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需要修订、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应尽快出台一些有利中小学生认识国家安全及国防建设工作、有效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所急需的教育法律法规。对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形式和要求有更加具体的规定,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保障和法律责任有更明确的要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将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应分层次进行

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一项奠基工程。开展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不应一刀切,应该是螺旋递进、逐层上升的。由于小学生具有幼稚性与可塑性、模仿性与易变性、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等心理特点,因此小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初步培养小学生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小学生深刻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使学生理解,纪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证;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和临危不惧的品格。中学生思想及心理具有过渡性与发展性、矛盾性与脆弱性、自主性与随意性等发展特点,教育总体目标应是:使中学生能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百年历史及我们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有所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学生对国家安全工作有一定认识,初步树立其国家观念、安全观念、法制观念、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各种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性;使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品质,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忍耐力、耐挫力,不轻易被威胁和挫折吓倒;培养学生在危急时刻或遇到突发事件学会独立思考,不轻信盲从,让学生筑起安全心理防火墙,对危害国家安全或颠覆社会主义的精神产品和不良信息有一定的鉴别和抵御能力。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平安、健康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其重要的保障。因此说,中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关注。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国家教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