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与效果研究

2015-04-14 15:42黄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考核班级体系

黄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与效果研究

黄艳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现今多数高校实行的英语写作考核体系的问题出发,提出考核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建构起以关注学生个体进步与提高为核心、强调作文修改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英语写作考核体系改革方案。运用教学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手段进行英语写作课程改革考核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

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设计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各大院校对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以培养学生规范、流畅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为目标的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形成性评估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是对教学环节中人与过程的发展状态的评分,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考核体系改革息息相关,较为完善的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体系对教学方法和实践改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今高等院校对英语写作课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系统较少运用于英语写作考核之中。同时,在教学研究上,对于英语写作课程考核的研究多集中于写作测试的设计、反拨效应、教学实证研究和效度研究上,对形成性评估方案的设计与研究较少。经CNKI检索,仅仅搜索到8篇,其中,实证研究论文较为贫乏,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的英语写作考核体系的设计与相关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

在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辅助软硬件设施逐渐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英语写作的考核方式仍然保持着闭卷考试的终结性评价系统,一考定成绩。虽然期终评定中包括平时的学生表现,但期末考试成绩仍构成期终评定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终结性评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技能,但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进步和提高,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

首先,终结性考试评价无法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反映学生在英语写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长,并存在考试中学生由于解题错误所产生的与平时写作能力的成绩误差,不利于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实际进步与水平,对考试发挥失常的学生和虽有较大进步但成绩仍然不理想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意愿,也不能及时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其次,英语写作考试的内容相对格式化,考卷中所涵盖的内容较有限,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富足,评卷要求亦多以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为依托,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构思架构的考查显得尤其薄弱,而且这种单向评价的考核方式无法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多角度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显得单一。

再次,应试性的英语写作考试易导致学生只重视应试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从而背诵一些常用的写作句型和套用模式,使学生的英语文章愈加趋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却使学生的作文缺少创造性和活力,并且在语言、语法、拼写等写作细节上出现较多的错误,难以达成踏实写作、通过不断修改润色来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写作考核改革理念和目标

1、改革理念

作为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英语写作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应试作文的得分训练,而应是更为拓展开来的自由写作、创造性构思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的快乐与成就感,养成勤修改、勤思考、勤动笔的良好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笔头运用能力,促使其不断发展。

在每个阶段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都应通过教学、练习、修改、测试来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写作能力的情况各有不同,不应只从一次性的期末考试来判断他们在这门课程中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成长,这有悖于英语写作课程的基本授课理念,易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挫。因此,英语写作课程应采取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写作兴趣和专长选择写作项目中的不同命题,并通过反复修改和相互评价,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对学生写作实践中各个阶段的水平进行跟踪、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商讨并寻求解决写作问题的方法,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前进,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性和逻辑思维发展。

2、改革目标

改革目标包括考核体系建设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其中考核体系建设目标在于以形成性评估体系为理论基础,改变终结性评估在英语写作考试中的主导地位,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进步。同时,改变单一的成绩考核体系,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多角度考核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丰富考试内容与覆盖面。

能力培养目标则通过不断的作文训练和修改过程,使其有目的地进行英语写作学习,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真正提高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培养学生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

基于英语写作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将英语写作课程的考核方式制定为以形成性的评估方案为主要模式。其中,写作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课后作文和随堂作文成绩、进步分、作文互评分、优选分和小组活动分六个部分。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程度和活跃度和师生互动(课间互动、网络教学平台互动、以及其他形式互动等)。

在写作成绩设定中,课后作文占写作成绩分值的40%,包括不同体裁的作文写作,由教师评分,可反复修改,促进学生对作文的自我修改和实践,取最高得分,计入成绩。若无修改,则记录初次提交的作文成绩。

随堂作文占比重的30%,以四六级作文题目进行30分钟的课堂应试作文,由教师评分和同学互评,取两者的平均分,不允许修改,以培养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

作文互评分占分值的10%,由学生交换修改随堂作文,要求修改语言、语法、拼写,并给出各项写作指标分数和整体修改意见,视修改的仔细程度评分。评分后可对照教师作文评分分数,看学生互评分数是否合理。

进步分占分值5%,在课后作文的反复修改之后,修改稿与初稿的分数值差取平均数(若修改三遍以上,进步分=进步总分/修改分数;修改二遍,进步分=进步总分/3;修改一遍,进步分=进步分/4),最高分5分。

优选分占分值的5%。从学生的作文里选出优秀作文录入第二课堂英语学习网站(http://djzhx.glut.edu.cn/english/index.asp)的“佳作园地”板块,入选一篇加1分,本学期每月选一次,每次选5-10篇作文,共选5次,共5分。

小组活动分值占10%。由学生以2-4人为组合,采取课前准备、课堂展示的小组活动,以英语辩论、主题项目写作等方式进行策划与组织,每学期1-2次小组活动,按各个学生的表现分别评分。

四、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效果研究

1、英语写作进步对比研究

通过教学观察和学生这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成绩比较,控制组班级和实验组班级在英语写作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后测考试比前测考试提高1.4-1.5分,按各项指标分值的平均值来看,学生在文章结构和切题方面进步较为明显,但总体上来说,两个班级提高分数差别并不大。但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所进步:

(1)作文修改次数增加

实验组班级在2014-2015上半学期中,修改作文次数共计70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课堂作文不要求修改,仍有11个同学提交了修改稿,其中有3位修改了两次以上。而虽然教师鼓励控制组班级多修改作文,但因无任何约束,因此,控制组班级在该学期中修改作文次数仅2人次。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作文评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我修改与润色,在10分作文中,实验组班级每篇作文平均提高1.25分,并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语法拼写中不断修改提高。学生由教师督促学习转变为主动交流学习,并逐渐懂得自我提高与修正。

(3)师生互动频率增强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同学通过课间交流、网络教学平台、OICQ、电话、短信等方式多次与教师进行写作技巧和语法修改问题上的交流,其频率远远大于控制组,根据统计,实验组班级人均与教师互动频率达到4.78次。

(4)写作速度得到提高

由于实验组班级在作文训练中,修改作文的次数远远大于控制组班级,也就是说,作文练习的数量约等于控制组班级的3倍,在后测考试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实验组班级的同学优先于控制组班级的同学完成答卷,提前10-20分钟交卷,写作速度明显快于控制组班级。

2、学生反馈研究

通过前测和后测调查问卷的对比研究,获取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课程的第一手反馈信息,以得到学生对于英语写作考核体系改革以及学习效果的真实态度与评价。

(1)在课前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出对课程考核的方法的态度。其中,虽有1/3的同学认同现有的考核方法,但超过一半的同学希望能有不一样的考核体系,进行课程考核改革有相当的必要性。

(2)从对写作课程练习的比例和频度安排调查来看,超过70%的学生对作文练习持肯定态度,认为写作练习对写作教学有促进作用,亦愿意以一周或两周的频率来完成一份写作作业。从学生对写作练习的正面肯定态度上来看,“以考促练,以练促学”的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

(3)在比较传统的英语写作考核体系与现行的改革体系中,86.2%的学生愿意选择现行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对英语写作课程的考核改革持肯定态度。

(4)在了解学生对改革后的英语写作考核方式体系的态度上,65.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我的英语写作水平”,55.2%的学生认为“可以使我有目的地反复地修改作文”,41.4%的学生认为“可以使我重视每一篇作文的写作”,34.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写作的热情”,仅3.4%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因此,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相应地进行改革,在学生的评教活动和问卷调查中,从学生对教师的评分和意见反馈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和新的考核方式持肯定态度。在本学期,教师的英语写作评教成绩高达98.5,是历届英语写作课程中评分最高的一次,而学生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也可看出他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很轻松地让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3、存在问题

虽然英语写作课程考核改革项目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们在参与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有积极参与者与消极参与者,积极参与者从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中比消极参与者获益更多,而消极参与者由于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基础较差,尽管他们承认这一考核改革体系有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在作文练习和修改过程中呈现较为消极的态度,因此进步程度也略为不明显,对考核改革的实施亦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反映在课后调查问卷和考核成绩中。

(2)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稍显缺少变化,在写作题目的设计中,更多考虑一些应试题目,而较少考虑到一些真正能让学生有兴趣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的开放性题目。

(3)在课程考核体系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作文批改工作量较大,评阅过程较为繁琐,改革后期阶段可适当运用一些作文批改网站进行工作协助。

五、结语

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的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强调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必将推进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深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英语笔头表达和元认知学习策略能力的综合发展。

[1]黄洁芳.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0,(03):?228-229.

[2]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04):63-72.

H319.1

B

1008-7508(2015)09-0046-03

2014年桂林理工大学课程考核改革建设项目,文件编号:桂理工教[2014]24号。项目负责人:黄艳;项目参与者:彭惠玲,徐闻,谭英。

2015-04-28

黄艳(1979-),女,广西桂林,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考核班级体系
班级“四小怪”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不称心的新班级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