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完善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5-04-14 15:42李辉来孙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数学课程大学

李辉来 孙毅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科学完善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李辉来孙毅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吉林大学科学完善公共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科学完善;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2000年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为吉林大学,成为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面临着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学校,摆在我校合并后的数学学院公共数学教学中心的任务艰巨而重要,公共数学课程如何进行和合理安排,给我们提出来新的要求,本文就我校十几年来科学完善公共数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做以总结。

一、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公共数学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公共基础理论课,经过合校初期的教学改革,我们把吉林大学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整合成七大系列共51门课程。七大系列是:大学数学(理工科)系列,经济管理数学系列,工程数学系列,文科与医科数学系列,实验数学系列,网络数学系列和研究生公共数学系列。课程内容涵盖了处理连续变量的微积分课程、处理离散变量的线性代数课程、处理随机变量的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基础理论课程;还涵盖了积分变换、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法和科学计算方法等数学方法类课程;又涵盖了数学建模、金融数学、数学课程实验等数学应用课程;也涵盖了数学文化、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等提高学生素养的数学素质课程。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综合性大学各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经过近几年来公共数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能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基础扎实、数学的应用能力提升以及与各专业有机结合等,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为更好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进一步进行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我们在合校之初第一轮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2005年启动的“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展开了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整合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建设精品教材为依托,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新一轮公共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内容、教材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精神和要求,分析当前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课程的现状,结合吉林大学各专业对数学的实际需求,借鉴前几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重视基础、强调方法、突出应用、注重需求、因材施教、提高素质、统筹本研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科门类再进行科学的整合,完善了新的教学平台,把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模块式管理,按专业要求可以在不同的模块中进行选择。将公共数学课程体系整合为6大系列:大学数学理科系列(物理、计算机、软件、电子等);大学数学工科系列(工学、地学、通信、化学等);经济管理数学系列(经济、管理、商学等);医科数学系列;其它与公共选修数学系列;研究生公共数学系列。将51门课程教学平台整合成42+4(4门课程实验)门课程的教学平台。

三、深入教学内容改革,打造立体化精品教材体系

精品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从公共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科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入手,按照分门别类、求同存异、专项研究的原则,确定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网络教学方式为次,辅修课程与讲座为辅的教学方法,建立以纸质教材为主、教学课件为次、网络资源为辅的精品教材构建体系,将公共数学教材体系分为六大系列:大学数学理科系列(物理、计算机、软件、电子等);大学数学工程系列(工学、地学、通信、化学等);经济管理数学系列(经济、管理、商学等);医科数学系列;其它和公选数学系列;研究生公共数学系列。这六大教材系列共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其他教材共20本,大学数学系列教材和经济管理数学基础系列教材包含了主教材、与主教材配套的习题课教材、多媒体课件、标准化作业、课程网站等。精品教材的出版与修订保证教学的需要,奠定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更加扎实和提升数学的应用能力。

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保证公共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是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A、B、C、D、E类教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分为A、B、C类的教学。特别是针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开设的唐敖庆班、李四光班、匡亚明班和卓越工程师班等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疑难的数学问题中讲述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几何背景,为学生演示以往用粉笔难以描绘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五、公共数学教学体系创新性

1、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经过几年的深化改革,不仅取得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还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公共数学教学团队,高等数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团队分别于2009年、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2、对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调整,特点是:将公共数学课程分为六大系列和若干模块能充分满足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各专业对数学的实际需求,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3、教材编写的系列化,多层次的公共数学立体化精品教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大学数学系列教材(八本)获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4、首创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编写了大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并出版了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公共数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面积为600多平方米,拥有320台计算机,1台大型工作站,多媒体工作室,装备了多种数学应用软件,安装了服务器等设备,基本上能满足“大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开课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

5、精品课程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吉林大学公共数学三大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已建设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建成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均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六、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的成果

我校从综合性大学非数学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在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2013年修订了新版本科教学大纲中的公共数学教学模块,经过实践、修改和完善逐步得到升华,在吉林大学公共数学教学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按新的教学体系修订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系列化、立体化实用性强的特点。大学数学已出版第3版,共10次印刷,共印40万余册。经济管理数学基础已出版第二版,第10次印刷,共印18万余册。用于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得到广泛的认可。我校自主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取得了突出效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校的“科学完善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打造一流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教研成果,获2013年吉林大学教研成果特等奖,2014年吉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

总之,公共数学教学体系深化改革与实践,既在吉林大学公共数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也有效的带动了国内其他院校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国大学公共数学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G642

A

1008-7508(2015)09-0051-02

2015-08-13

李辉来(1962-),吉林大学数学学院长兼公共数学教研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孙毅(1965-),吉林大学教授,理学博士,从事公共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数学课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大学求学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