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对陕西省的启示

2015-04-14 15:42杨富宽花晓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陕西省法治

杨富宽 花晓丽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浅谈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对陕西省的启示

杨富宽 花晓丽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这两个重要决定是相辅相成的,依法治国可以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的成果来促进。只有深刻领会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两者的关系,才能为陕西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依法治国;深化改革;陕西省;启示

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事项都与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牵扯到对现行法律的修改与完善,这些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凝聚改革共识、引领改革方向、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一、依法治国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作用

从中国古代史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到近代史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的《临时约法》,从亚洲日本的明治维新到北美洲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无一不是法治引领了社会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从古今中外众多的例子中,我们看出法治对社会改革的以下几个作用。

1、法治可以凝聚改革共识

当前以至以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着任务重、难度高的问题。伴随着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全面推进法治,凝聚社会公众的改革共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当人们旧有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新的利益需要得到保障,人们呼吁改革的时候。政府就应及时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遵照民主的精神,让社会各利益阶层、相关群体和利害关系人参与到法律制定过程中来,让他们表达对于改革的意见主张和利益诉求,同时考虑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诉求和意见,让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主体通过法律程序充分讨论,理性协商,相互妥协,达成共识,最终用法律条文予以确定。

2、法治可以引领改革方向

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刑书”“铸刑鼎”到明朝时期朱元璋的《明大诰》以及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来,每个公民都密切关注法律的规定以及变动,因为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从商鞅“立木为信”开始,法律的权威性得到树立,法律的权威性不容挑战,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这次全会提出的许多改革措施涉及现行法律规定。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有的重要改革举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如果改革需要突破法律规定,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来修改或创立新法。改革涉及到社会众多方面,改革内容也有主次之分。通过对改革主要方面的法律修改和颁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及进程,降低改革进程中的风险。改革没有法治护航,取得实效也就无从谈起。

3、法治可以保障改革的成果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1954年宪法以将其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有力地保障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如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农民签下“生死状”,反映了当时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把集体土地分开由个人承包,在全国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我国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这一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引起不同利益群体的强烈反应。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啃掉的“硬骨头”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将其予以确定,改革取得的成效必须依靠法律来“保驾护航”。如果缺少了法治,改革取得再大的成效也可能付之东流。

二、深化改革对依法治国的推动作用

改革会改变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法的本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人们产生了法律的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关系是法的调整对象。深化改革进程的深入,必然会对法律的完善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经过法律界人士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缺乏必要的威慑力,得不到应有的敬畏和严格的执行。因此,如何保证宪法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准确、一致、严格的执行,已经成为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如何建设高效权威公正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司法机关是贯彻法律的国家力量,在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行使法律,实现司法公正的同时还应该监督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日常事务,以实现依法行政、全民守法。推动依法治国,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2、深化改革给法律提供了新的领域,促使法律不断发展

自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开始,法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获得了空前的重视。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用六个“紧紧围绕”概括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向,具体分解出五十几项相关的改革举措,每一项都包含着详细的改革事项。每一改革事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都牵扯到现行有关法律的修改与完善,还牵扯到相关不合时宜法规的废止。从去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修改了十几部相关法律,在多个领域废止、下放和简化行政机关的审批权,进行国务院职能机关的改革;审议通过的废止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使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审议国务院提出的议案,在做出重要修改后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深化改革给法律提供了新的领域,促使法律不断发展。

三、二者关系对陕西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陕西省的法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体现为制订了一系列了《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和领导得到加强、行政决策做到依法民主科学、立法重点突出质量提高、行政监督全面强化。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深入理解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识,聚合力量,更好地推进陕西法治政府建设。

1、加强普法宣传

2011年“六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以来,“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陕西省普法工作取得较大实效,但依然存在不足。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性质、职责、编制等缺乏统一专门规定、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无法适应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现实需要。市县政府法制机构普遍力量薄弱,特别是有些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处于有名无实状态,有些地区依法开展法治宣传的工作人员不足,普法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真正使普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人人知法、懂法、用法,法律的权威才会得到保障,深化改革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重大改革措施需听取民意

新《立法法》授予设区的市有地方立法权,规定了地方立法的权限和范围,比如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设立税收的种类、确定税率和税收的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必须经由法律程序形成法律条文。这条法律规定代表着,以后政府收什么种类的税,向哪个主体收,税率多少,怎么收等问题,都要由人大的立法决定。陕西省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凡涉及到人民利益的重大政府决策,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充分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政府将改革意图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将社会的改革共识凝聚起来转化为法律规定,这样有利于防止政府滥用改革措施,确保改革措施顺应民心,为人民谋福利。

3、政府要“因地调整”法律

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则创造了法律完善的另外一种方式,即法律的“因地调整”。这个方式,为法律保障特定地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提供了新途径。省政府要结合本省具体情况,更加注重促进和保障民生、规范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政府法制机构加强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标准进行审核,着力提高质量。改进法案起草方式,积极开展立法后评估,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4、立法保障改革成果。

陕西省2014年省监察厅推行干部任前廉政法律考试制度,安康、商洛、高陵、凤县等地,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法律学习的普遍开展,各项制度的落实,使政府及部门领导的法治意识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城管执法局“标准化执法”的管理模式,在省內首先实行在城管重要执法项目中公证全程参与的监督机制,获得了首届“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这些好的改革措施都要通过地方立法将其确立下来。

[1]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M].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文显.全面推进法制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

[3]刘长春.发挥法制对改革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J].理论视野,2015,(2).

D081文献标码:A

1008-7508(2015)09-0124-02

2015-07-08

杨富宽(1990-),男,延安大学政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依法治国理论。花晓丽(1990-),女,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陕西省法治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