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一代》的异化主题的初探

2015-04-14 15:42秦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弗洛姆克莱尔异化

秦冲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400)

《X一代》的异化主题的初探

秦冲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400)

作为哲学概念的出现,“异化”一词最早是由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后来美国精神分析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基础上对异化作了新的定义:“所谓异化就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作一个陌生人。”本文主要是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从社会环境与人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两方面分析道格拉斯·库普兰德的《X一代》的异化主题,探索了异化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活富裕下的社会以及人的异化,造成了安迪、戴戈和克莱尔的自我极端追求,以及他们对所谓的爱情、永恒和家的求索无望,追寻无门的悲剧。

弗洛姆;异化;X一代

一、“X一代”和《X一代》

1、“X一代”:“X一代”是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年轻人。按照《时代》杂志的概括:这些当时才二十来岁的“X一代”感到被抛弃了。他们充满怨言并且害怕承担责任。“X一代”是由一天到晚“挂着钥匙的孩子”成长起来,电视成了父母的替代品,甚至,“X一代”被周围的社会问题彻底搞垮了——《时代》杂志把当时的社会现状描述为“种族冲突,无家可归,艾滋病,破碎的家庭与联邦赤字。”

2、《X一代》:《X一代》一书是由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德所写,讲述了三个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在年近三十的时候辞掉稳定工作,来到加利福尼亚沙漠。为了追寻能让生活产生意义的巨变,他们选择生活在记忆的残片中。

二、异化的含义

作为哲学概念的出现,“异化”一词最早是由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后来美国精神分析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基础上对异化作了新的定义:“所谓异化就是一种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作一个陌生人。”异化就是一种心理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物质生活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充裕丰富,而个人却因各种外力的影响而丢失了自己本质或受制于人类所创作的社会,个人自身逐渐会有孤独感,从而感觉世界是荒谬的,充满各种失望甚至是绝望,极力想要逃离这个“世界”。

三、《X一代》中异化的主要表现

1、社会环境与人的异化

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理论为基础,提醒世人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性格的发展是不健全的,现代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病态状况,人们已经陷入了一种深度的精神异化状态。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的同时又不断异化的历史,只是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异化才变得无处不在。

在这个时期中,美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女权主义和性解放兴起,人们要求更多的自由。在这样物质生活充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的性格都是扭曲的。就像《X一代》中描写的那样,戴戈把自己工作的地方比喻为“小牛催费圈”,在那里他有一种冰冷孤独的感觉。“克莱尔穿着膨起的泡泡糖似的卡布里裤,无袖上衣,围着头巾,戴着墨镜,活像个失意落寞的小星星。而戴戈,恰恰相反,穿了一条垮垮的斜纹布裤子,一件平整的棉质的裙摆衬衫,光脚穿一双平底儿休闲鞋,基本上就是他平日里摩门教徒形象的简化版。”对于安迪来说,戴戈和克莱尔的穿着就是年代混搭,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几个不同时代的衣服拼搭在一起,创作出自己的穿衣风格。对于这样的穿着,他们还引以为豪。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三个人居然喜欢去无名酒鬼俱乐部的聚会,正如安迪自述到的“无名酒鬼这个组织的成员想要探究的是你的生活究竟沉沦到何等令人发指的地步,没有什么低迷才是真正的低迷。关于家庭暴力、挪用公款和无政府主义在这里都是被推崇和期待的。我亲身体验过这种处于人生低谷的人群中的相互关系,他们会因为我没有与他们分享自己足够龌龊和放荡的故事而感到愤怒。”可见,x一代受如此的周围环境影响,价值观已经是偏离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轨道,他们会以自己经历的低俗经验而引以为豪。

上一代的人们会为了吃饱饭、穿暖衣而努力拼搏工作,而如今,人们已经不再为了吃穿住而去烦恼、受苦。就是在这样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之余,人们变得懒散,甚至放下自尊去骗取国家的福利保障,人们的价值取向开始偏离正常轨道,认为把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当成是对自身的束缚,极力想要寻求真正的自由,于是x一代的年轻人们开始选择逃避他们所处的环境,正如文章所写的要去没有任何羁绊的“加利福尼亚沙漠”——一个可以让灵魂游荡的地方。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个人化实现之后,人就自由了,但自由的同时也变得孤立无援,使人无法获得一种归属感,所以人们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孤独变得恐惧,因此才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这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人的性格异化。

2、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弗洛姆认为:“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错位,成为“两个抽象物,两个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利益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目的,每个人都被看作是商品。而衡量人际关系的远近标准则是由人的利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利己主义成为了主流。人际关系中爱与恨的感性因素已不复存在,友好的背后是冷漠、疏远和不信任。

《X一代》中,克莱尔的家庭是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家庭,在面对自己家庭成员关系的复杂,似乎是蛮不在乎,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是同母异父,甚至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等等都无所谓,亲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关爱根本看不到。在克莱尔的眼里,她的那些所谓的兄弟姐妹总是假模假式地高谈阔论着什么,而她从来不会参与到他们的讨论当中。在一个周末的家庭聚会当中,在家人们热火朝天的讨论问题时,“而克莱尔,坐在那里,看得出,她对自己的家人激烈而惹人眼球的对话并不感冒。当与季节不符的狂风从圣扎西塔山刮过来时,克莱尔心不在焉地把盛着低热量高纤维的菠萝豆苗和无皮鸡肉的纸盘子往桌子中央推了推。”文中的与季节不符的狂风似乎在说克莱尔与家人们的格格不入,无法相容。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便是,当克莱尔父亲在游泳池旁边因心脏病突发倒下的时候,克莱尔的反应全是不予理睬,认为父亲的这种突发病是一年会上演三次的表演,而所谓的兄弟姐妹的假情假意的关怀她更是蛮不在乎,置若罔闻。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无法去想象孩子对于父亲的冷漠与无视,可如果我们去设身处地的去想想克莱尔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给她带来的消极影响,不难想象正是亲人的冷嘲热讽以及漠视导致她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变得扭曲。从另一个角度,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也正是克莱尔的父母亲给了她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才会让她觉得对于和亲人的关系来说,也不外乎利用价值的大小,而每个人似乎都有私心,她没有得到父母以及所谓的兄弟姐妹给予的爱,更何谈她对这些亲人的爱与恨了呢?一切都是冷漠的,人们似乎已经变成了冷血动物,不知冷暖。

其实,这也真实的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导致了人与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单纯,人们似乎为了某种利益,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更有甚者,即使牺牲了自己的最亲的人,他们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见,当代人们已经被各种利益冲昏了头脑,置他人于困境,只要自己高兴就好,人性似乎都已经异化扭曲。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是否应该去深思:爱是相互的,如果我们都去主动给予他人爱,感化他人,让这样的爱传递下去,那么,社会上类似克莱尔的悲剧是不是会少之又少呢?

四、结论

面对社会的异化、人们性格的异化,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尽管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空虚孤独的。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从而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人们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是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责任二字。一个人不但要对社会负责,家庭负责,更应该对自己负责。结尾库普兰德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表现出了忧思,但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安迪、戴戈、克莱尔尽管对现实状况失望选择逃避,但他们一直都在追寻着“太阳”,这就是希望的象征。

[1][美]道格拉斯·库普兰德.X一代[M].张颖,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4]甘文平.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杨仁敬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7,(1).

中途分类号:I106.4A

1008-7508(2015)09-0141-02

2015-07-21

秦冲(1991-),女,辽宁省大连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弗洛姆克莱尔异化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退赛的克莱尔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树洞里的皇冠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与人的孤独——对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不乐多冤
小熊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