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以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埃博拉患者治愈护理体会

2015-04-15 16:19秦玉玲孟玉华立解放军第30医院北京00039急诊科药学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博拉护理患者

宋 兵,秦玉玲,孟玉华,秦 立解放军第30医院,北京 00039急诊科;药学部

1例以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埃博拉患者治愈护理体会

宋 兵1,秦玉玲1,孟玉华1,秦 立2
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1000391急诊科;2药学部

埃博拉出血热;护理;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1],高于2003年SARS的3级。该病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数次流行,本次疫情自2013年12月在几内亚暴发至今,是该病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数已超该病发现以来的总和。作为一名护士,有幸奔赴塞拉利昂一线执行援非抗埃任务,期间参与救治了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现报告1例以极度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护理经验和体会。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GIBRILLA TARAWALIE,病例编号340),27岁,以极度疲倦,乏力,全身不适为主要表现,于2014年12月29日被送入塞拉利昂中塞友好医院进行救治。接诊时患者被搀扶入院,自觉乏力明显,查体体温正常,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腹泻、咯血、鼻衄等临床表现。当日下午抽血送检并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2 000 ml,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抑酸、保护胃黏膜,甲氧氯普胺片10 mg镇吐等治疗。次日患者自觉乏力较前加重,但未出现懒言,神智尚清楚,应答切题,查体体温仍正常,皮肤黏膜未见脱水表现。查血结果回报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得知后情绪低落,经医护人员积极劝导后配合治疗。此后继续加强补液、抑酸、镇吐等治疗,但乏力仍明显。至第3日,患者出现极度乏力,已无法自行下床活动,无其他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已完全缓解,继续前述治疗并给予加强饮食支持。第4日起,患者乏力症状开始逐渐缓解,未有其他不适。住院9 d后复查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出院。

2 护理经验和体会

2.1加强防护措施 埃博拉出血热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与体液,或者通过接触患者体液、血液飞沫喷溅的周围环境而间接感染。为了避免疾病传播,在诊疗时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4级防护标准[2],佩戴面部保护用品(帽子、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面屏)、防护服、防水隔离衣、长靴、靴套以及双层手套等11件个人防护设备(PPE),经历33道穿脱流程。由于是极度乏力患者,在护理中常需协助患者起卧、服药、进食和大小便等基础护理,极大地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因此每次接触后都要用山诺士(SANOSIL S010)(5万过氧化氢溶液+银离子)进行喷洒消毒和手卫生。查房时距离病人应在1 m以上,尽量避免与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护理操作要在尽可能不接触患者的前提下进行,若已接触患者要随时进行山诺士消毒,在处理患者病床呕吐物和排泄物时应先用山诺士喷洒消毒,再进行整体更换,最后按流程对自身彻底消毒。

2.2采用红外线体温枪监测体温 为了方便快速测量和随时监控,在测量体温时,医务人员应当使用保鲜膜包裹红外线体温枪测试,使用完后用百能消手液擦拭消毒。体温枪存放于病区内固定的相对清洁处(如药房)以防止交叉感染,便于重复使用,切忌不可反向由病区带回清洁区。

2.3乏力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对于该类患者应进行乏力程度评估,并观察有无休克或者脱水症状,查房时应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嗜睡,是否有凹眼,皮肤捏后是否回弹缓慢等脱水体征。由于患者不能起床,且无力拿起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容器,护理中给予加床栏防止坠床的安全护理,协助患者侧卧,为患者自制吸管及塑料包裹的斜形枕头以便可以半靠姿势口服ORS。由于病房工作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可安排已有接触史的埃博拉轻症患者与其同住,以帮助重症乏力患者频繁口服ORS。

2.4粗略计算患者的24 h出入量 针对乏力型埃博拉患者,我们一般采取口服补液疗法。进液量可通过护士发放的饮用液体和食物含水量计算,难点在于患者出量计算。由于排泄物具有高强度传染性特点,且该乏力患者常直接将排泄物排于床单上,无法精准计算出量,只能根据患者排泄次数和平均量大致估算,这成为了病情观察指标和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3]。

2.5饮食护理 在贫穷的塞拉利昂地区,长期进食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也是极度乏力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塞方统一配比的餐饮中对于极度乏力或饥饿患者应增加特殊饮食,并进行饮食测试。在饮食测试中为患者冲服蛋白粉,耐受后给予蛋白粉特殊饮食。然后应增加饮食次数,从入院前每日一餐增加到每日三餐,多餐可有效避免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当乏力减退时鼓励患者多进食,逐渐增加食物量,达到每天增加100 cal的食物量,以满足埃博拉患者的营养需求[4]。

2.6健康宣教 由于塞拉利昂国家卫生体系十分薄弱,民众对疾病防控观念不强,且当地习俗与亲人尸体亲密接触,造成疾病埃博拉病毒广泛传播,针对入院病人应给予疾病认知、手卫生、自我监测、习俗观念等宣传教育[5-6]。向患者宣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习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7心理护理 多达11件的个人防护设备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人,又由于语言障碍,无形间增加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与塞方护士预先沟通十分重要。实际工作中,我医务人员在塞方护士翻译下通过与患者眼神、手势进行交流,传达指令和情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在保障安全情况下,设置谈话区域,使其可以和心理医生“面对面”的交流。向患者提供手机和充电设备,便于其与家庭成员联系。

2.8其他护理观察 此次在西非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表现出病情的多样性,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对于乏力患者,应当时刻注意防止低血钾的出现,由于条件不具备,各国基本未开展除埃博拉核酸检测以外的检查,患者低血钾的诊断主要基于医护人员的临床观察,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心悸等症状时警惕低血钾的发生[7]。

2.9结语 埃博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等级的4级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起病急、死亡率高。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和药物,因此对于该病的处理关键在于严密防控流程和对症支持治疗,这就对一线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极度乏力的患者,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帮助,防护措施和消毒流程上要求做到万无一失。同时,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这对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察能力都是考验,这些往往都凭经验,而国内医务人员对埃博拉患者的处理又缺乏经验。另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要考虑进入病区工作时间、次数、服务人数、自身状态等,这都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灵活把握和处理。

1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M]. 4th ed.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9: 11-14.

2 WHO.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the context of Filovirus 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EB/OL]. http://www.who.int/csr/ resources/publications/ebola/ppe-guideline/en.

3 刘琳. 液体疗法的护理措施[J]. 医药前沿,2014,4(5):254.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ICEF, World Food Programme. Interim guideline: Nutritional care of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Ebola virus disease in treatment centers[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ow to conduct safe and dignified burial of a patient who has died from suspected or confirmed Ebola virus disease [EB/OL]. http://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 ebola/safe-burial-protocol/en.

6 WHO. Ebola: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the general public[EB/OL].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what-you-need-to-know/en.

7 郑艳娟, 潘安枝. 32例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体会[J]. 内科,2014, 9(5): 630-631.

R 51

B

2095-5227(2015)09-0881-02

10.3969/j.issn.2095-5227.2015.09.006

时间:2015-05-26 16:19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275.R.20150526.1619.005.html

2015-03-16

宋兵,女,学士,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传染病护理。Email: songbing99925@hotmail.com

秦立,主管药师。Email: jndamao16@163.com

猜你喜欢
博拉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