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做法与体会

2015-04-15 21:07罗克品朱中权曹国辉李宏平解放军第8医院医务处桂林5400解放军7640部队卫生处桂林5400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

罗克品,王 惠,朱中权,曹国辉,李宏平,杨 明*(.解放军第8医院医务处,桂林 5400; .解放军7640部队卫生处,桂林 5400)

某院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做法与体会

罗克品1,王惠1,朱中权1,曹国辉2,李宏平2,杨明1*
(1.解放军第181医院医务处,桂林541002; 2.解放军76140部队卫生处,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探索与总结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上半年抢救成功率未达标原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创新院前急救模式、推行区域一化体卫勤保障等9个方面措施,提升院前、院内危重症抢救水平。结果2010—2014年上半年抢救成功率提高至85.12%~92.10%,达到三甲医院要求。结论采取综合措施能显著提高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军队医院;区域一体化保障模式

Experiences on Improving Successfu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Rescue

LUO Ke-pin1,WANG Hui1,ZHU Zhong-quan1,CAO Guo-hui2,LI Hong-ping2,YANG Ming1*(1.Division of Medical Affairs,No.181 Hospital of PLA,Guilin 541002; 2.Health Division,Unit 76140 of PLA,Guilin 541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successfu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rescue.Methods Investigating the reasons for which the hospital failed to achieve the target rate of successful rescue(>84%),and many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improve rate of successful rescue.Results Successfu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rescue reached 85.12%~92.10%.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these measur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rescue in hospital.

[Key words]successful rate of rescue; military hospital; regional integration medical support mode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5) : 415-416.

2005—2009年上半年本院抢救成功率均未超过84%,低于三级甲等军队医院要求。全面剖析抢救成功率不达标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9个方面措施解决或改进,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1 现状

利用“军字1号”综合查询系统查询2005—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医院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9.00%、80.64%、83.41%、82.79%、80.90%,在79.00%~83.41%之间,均未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抢救成功率不低于84%的要求。

2 整改措施

针对抢救成功率不达标的严重问题,医院反复组织包括医务处、质量管理科、一体化保障办公室、急诊科、重症室等在内的相关部门科室进行讨论研究,分析不达标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与方法。结果显示,影响抢救成功率主要因素是危重患者判定标准、抢救文书的规范书写、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院前急诊处理、重症监护水平、救治新技术应用、部队基层卫生机构院前救治能力等。医院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整改计划,分责到各部门,逐步逐条落实各项措施,定期对整改措施成效进行分析。

2.1制定临床病重、病危标准2006年底前医院住院患者报病重病危的比例2%左右,明显低于外院资料,参照相关标准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科室病危参考标准》,让医师判断危重病例有了标准和依据。执行病重病危标准后,病重病危患者占全院总住院人数的比例稳定在6%~10%[1]。

2.2加强抢救文书的规范书写在检查医院病历中发现存在不能正确记录抢救文书情况,包括少录、未录、漏记或误记等多种情形。医院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文书制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正确书写抢救文书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掌握抢救记录书写规范及正确填写抢救率的方法。

2.3建设培训中心规范心肺复苏术培训医院建立临床培训中心,对全院医务人员包括体系部队代职进修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医护人员必须按计划完成心肺复苏术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职医护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心肺复苏术考核,考核不及格的必须参加复训。

2.4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医院每年派出20~30名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重点是重症医学。进修学习回来的医务人员必须将所学习知识进行科内、院内交流。

2.5创新院前急救模式建立医警联动机制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逐年呈上升趋势[2]。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是事故易发、多发地带。据报道,交通事故伤致死的伤员大多死于院前,如果院前抢救得力,其中约1/3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3]。为加强交通事故伤员的院前急救,医院与当地交通警察部门签订“医警共建生命绿色通道”的合作协议。在通往市区的城乡结合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立5个医疗急救点,凡发生交通事故,急救点的医护人员与交通警察一起赶往交通事故现场实施急救。近5年交通事故伤员现场抢救成功率达93%[4]。

2.6建设监护室打造综合救治平台医院加强重症监护病区建设,建立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胸外科监护病房、移植重症监护病区、烧伤科重症监护病区、急诊重症监护病区等10余个专科重症监护病区。

2.7发展重点学科规模化应用新技术医院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重点学科的发展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心胸外科、肾病中心、颅脑外科、介入医学科等重点学科的发展,从人力、资金及技术予以大力支持。重点支持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肾移植、介入治疗、内镜诊疗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引进人工膜肺、主动脉球囊反搏、人工肾、人工肝等生命支持新设备新技术。在医学工程科设立设备支持中心,提供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治疗设备。

2.8强化院内科间协作整合院内现有资源强化科间协作,整合院内现有资源,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制定《院内科间协作管理实施细则》,先后成立心衰病房、脑卒中单元、介入治疗科等院内科间协作组织,通过理念更新、制度约束,以联合查房、共同制定诊疗方案等形式整合心脏外科、心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室等科室抢救治疗技术,充分利用各科室技术优势,提升严重心功能衰竭、急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2.9推行一体化保障提升部队救治能力医院与体系部队医疗机构试行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5],通过双向代职、主责学科帮带、远程医学会诊等方式,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医疗救治平台,提升体系部队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增强危急重症伤病员院前处理能力,为医院后续抢救处理创造条件。针对平时训练中易于出现的严重中暑等急症,医院组织专家下部队授课,传授防治知识,强调“先降温后后送”等救治原则,大大提升体系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处理严重中暑等急症能力,纠正急于后送而忽略降温等院前急救处理的做法,避免持续高体温导致不可逆损伤,而致抢救无效等情况的发生。

3 结果

2010—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5.12%、87.65%、88.81%、92.10%、90.85%,与2005—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抢救成功率比较,抢救成功率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earsonχ2=99.02,P = 0.000)。且后者均大于84%,达到三级甲等医院要求。

4 讨论

推行病重病危标准后,病重病危病例数量和准确率显著上升,重危患者得到了医护人员更多的关注及有效监控,治疗处理更加及时得当。规范抢救文书书写及正确填写抢救结果避免少报、错报、漏报,抢救成功率统计更加准确。规范化心肺复苏流程培训,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现场心跳骤停应急处理能力,促进了医护配合。有计划地安排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先进技术及诊疗经验,提高医护技术水平,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创新的医警联动院前急救模式明显缩短了患者伤后开始接受抢救时间,快速及时的院前急救有利于伤情的控制、生命体征的维护,为院内后续抢救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提升抢救成功率打下了的基础。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推行提升体系部队卫生机构自身诊疗救治能力,让危重伤病员病情在入院前得到有效控制与改善。发展重症监护室为重症患者的抢救打造综合专业平台。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为重症患者抢救提供新途径新办法,为既往“不治之症”提供全新救治方案。强化科间协作,整合院内现有医疗资源,提高院内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总之,采取针对医院自身不足的综合措施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银河,邓青云,罗丽洁,等.临床科室病重病危标准的制定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5) : 489-490.

[2]Hussain L M,Redmond A D.Are per-hospital deaths from accidental injury preventalel[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4,308 (6936) : 1077-1080.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14.

[4]孔质彬,刘洁,刘翔,等.城乡结合部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新模式探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4) : 56-57.

[5]向月应.军队医院区域性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 : 601-603.

(2015-02-11收稿2015-04-25修回)

(本文编辑马玉琴)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05-0415-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197.32

[通讯作者]杨明,电话: 13977320723

[作者简介]罗克品,男,硕士,主治医师,主任;电话: 13087737233

[基金项目]军队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13BJYZ04)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效果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对改善病情预后的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42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