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探析——基于长春市的社区建设实践

2015-04-15 21:39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工居民

曹 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引言

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程度来看,存在的诸多转型问题迫使我们需要将社区建设的观念纳入研究视野,并将其放在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加以对待。伴随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政治与经济体制转轨,这些由变革导致的社会问题以及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增长,使得专业社会工作的开展成为了一个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尽管,从社区建设的视角来看,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不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工作内容上都具有相同性。针对当前我国相关学者指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社区建设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居民的社区意识还没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社会非盈利性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还没能被调动起来;社区建设所需要的主要资源还没有真正纳入政府体制性安排;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评价体系还未真正形成。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1、社区管理事务不断增多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目前大部分都下沉到社区。目前,社区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有36大项,179小项,涉及33个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方面、文化建设方面、卫生方面、治安方面及组织方面等。

2、社区服务平台趋于完善

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地,尤其是一些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主要是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贫困群体、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群体。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考虑到特殊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文化和交往的需求,从具体事情抓起,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从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区、开展职业培训、介绍就业岗位、协助申请低保、联系社会救助、拓展老年人服务领域、进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加强社区内网吧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其开展服务。

3、社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区的居住环境也发生着改变。政府采取下列措施改善社区基础设施。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用房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次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意见》,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定在2015年前全省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现在全省社区服务用房的平均面积是638平方米,提前完成了社区建设任务。

4、社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首先,社区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政府通过公开招聘专职社工人员,使社区工作人员在文化层次、年龄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招聘社区公益岗服务人员,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其次,进一步发扬了基层民主,扩大直选比例,直接选举比例和户代表选举比例都有所提高,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建设和谐社区的积极性。第三,社区工作者待遇有所提高,2014年上半年,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联合出台了《关于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的意见》,要求达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起到了很好的拴心留人的作用,保证了优秀人才能够安心社区工作,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

三、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

城市社区缺乏广大居民的认同,常常是在职人员普遍缺乏认同感,许多人甚至没有感到社区的存在,不知自己所在的社区。这是由于城市居民习惯于对周围事物的冷漠态度。只有到涉及自身利益时,居民才会关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名称、社区办公地点。另一方面由于上班族工作日与社区工作日同步,当社区在进行对外宣传活动时,他们也没有能够参与,进而错失对社区了解的机会。同时,当小区内发生危害集体居民权益时,如物业拆除健身器材,或者他人侵占绿地等,居民往往觉得可有可无、事不关己,对社区建设、管理事务不关心。

2、社区自治程度不高

目前,城市社区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治体,多数社区在自治方面比较薄弱,自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类社团组织开展的文体活动和对弃管的物业小区的管理中。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水、电、热、气等问题多数是通过基层民主协商方式解决。

3、服务供给方式单一

现阶段,社区服务内容仍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为主,志愿互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首先,服务对象仍以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为主,直接面对社区全体居民的服务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其次,社区提供的服务大部分为行政服务。例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计生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等,而缺少针对大众的社会福利性服务,致使社区功能缺失;最后,服务方式多以政府提供为主,依靠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为辅。例如,政府为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办理老年证,享受相应福利待遇,却缺乏精神慰藉。社区受人员精力与能力限制,尚未完全发挥服务功能,这就需要社区整合资源,双管齐下,在物质与精神上协调供给服务。当前大部分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及社会公益组织,整合资源不到位。

4、社区建设工作负担过重

当前,社区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中,有很多本该由相关职能部门自身去完成的,却通过行政手段强压给了社区,社区承担了大量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同时,社区还要迎接各类检查评比,检查过多,并且流于形式。每年除上级政府安排的综合检查外,还有一些检查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

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建设的经典模式

1、在社区自治组织内介入的模式

在我国,实质性的社区工作在现实的社会工作中已基本形成,并且显现出了较为陈旧的特点,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社区的发展要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社区工作较为困难,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社区原有的体制下进行探索,创造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的模式。在长春市许多社区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使社会工作介入到社区工作中:

首先,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的作用。在当前社区建设的格局下,政府的行政系统较为完善,但社会组织并不完善。因为最初社区工作人员是在“政社不分”的这种理念下开展工作的,所以在运用当前社区工作体系开展工作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并且以前的工作模式无法满足现今社区居民的需求。因此,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在从事社区工作中价值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队伍更加壮大。例如对在职的非本专业工作人员要侧重理论和应用的教育,在职本专业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前沿工作方法研究的培养。长春市委组织部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专业进修学习机会,开展社会工作专科、本科继续教育。

2、政府主导、高校与政府合作模式

在我国的社区建设体系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专业社会工作依靠强大的公民社会,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在当前国内的现实背景下,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与推动,借助“官民合作”的方式介入社区建设。由于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公众也缺乏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因此,社会工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一个政治和社会认知合法化的过程。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社工服务站的运作基于政府主导,其主导地位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组织构成上,由社工服务中心指导决策,街道社会事务科成立社工服务社进行监督管理,社工服务站开展服务。二是在运营经费上,社工服务站的场地、设施设备以及日常行政和办公经费由街道提供。

尽管社工服务站的运作是处于政府主导之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和渗透,但是服务站在强化以社区公共事务为服务中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化为民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社区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3、政府采购、民间运作的模式

“政府采购、民间运作”模式以深圳市为例,专业社工的发展主要采取“政府采购、民间运作”的路径:政府扶持成立了各种非营利性的社工服务机构,并将一些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外包”给社工服务机构。政府将有需要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的部门需求纳入政府采购计划,面对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招标,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依据自身优势,公平竞争,提交投标书,由招标单位评议,最终由政府确定由哪家社工服务机构派驻社区提供工作。

[1]李永新.街道工作常识[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张丽娜.论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以太原市坞西社区为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工居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