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文化安全意识的思考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15-04-15 21:39安鑫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同学大学生

安鑫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浅谈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文化安全意识的思考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安鑫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随着科技时代到来,网络的普及使“90后”大学生成为使用微博的主要用户群,微博渗透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价值观念,也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针对“90后”大学生访谈调查进行个案深入了解,从中分析了石河子大学中“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由此展开对文化安全意识的思考。

“90后”大学生;微博;文化安全;意识

微博,用140字随时记录生活,2009年8月新浪微博出现,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2014年3月,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短短几年时间,微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传播革命,只需一个软件、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其他人交流,进行信息的传播。本文用访谈调查形式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微博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以及从访谈中探讨对文化安全意识的思考。

一、微博的特点和影响

1、微博的特点

这个平台涵盖生活、情感、文化、社会、时评等各类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具有的特点有以下:

第一,传播范围具有高效性。因为编辑的文字有字数限制,也就更易编辑易发布,提升了信息传播的编写速度,也提高了信息更新的频率,对于其他人发表的微博还有“第一时间”的效应,几秒钟内就实现信息的转发和回复。通过一键转发,微博信息传播更为迅速便捷并且还可以将海量信息传播出去,扩大信息的传播量,信息被转发的次数、转发之后的评论等也使信息实现升值。

第二,传播渠道的互动性。每一个微博用户个体都获得了平等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媒体贴近大众,不再远离人群,真正实现了媒体的平民化。发表的微博信息不仅能自由表达观点,还可以进行双向互动,而且能够让普通大众与明星、名人等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用“@”功能让指定的用户收到信息,这一特点让人眼前一新。

第三,发布信息具有主体性。发表微博信息时可以使用口语化的文字表达个人心情、身边琐事和社会动态等,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淘宝体”、“咆哮体”等语句。用户不仅成为了微博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传播和受众的合体,进行消息的转发或评论,是在相对平等的模式下与其他人交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微博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在使用微博这一新型媒介,“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这一款新的传播媒介进行娱乐、沟通和看热点。

从“90后”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现象的积极一面看:微博使他们进行的对话和沟通能够在一个传播平台上尽可能的公开、自由和平等,有自制能力、适度地使用微博,可以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对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加大关注,以及对国家新政策发布等谈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从“90后”大学生的角度看,是在这一大型社交平台上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形成代表青年民意的网络舆论,可以更好地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反,还有不少学生在使用微博时自控能力较弱,产生依赖感。微博网络社交还是虚拟空间,在这种环境中呆长时间,会容易疏远现实中的人群,影响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现在很多广告、虚假和垃圾信息也在大量流入微博,“90后”大学生心智并不是很成熟,判断时不能够完全分辨清楚,这些信息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一旦在虚拟的网络中上当受骗,可能会让“90后”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处理时产生消极态度。同时,在微博平台发表言论是虚拟和匿名,这容易使其忽视对言论自由的把握度,以及对伦理道德的认知底线,也有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等严重后果。

二、石河子大学“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调查研究

作者对石河子大学“90后”大学生进行了针对使用微博情况的深入访谈调查。对石河子大学50位有微博账号的“90后”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通过访谈提问和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使用微博行为分析如下:

1、“90后”大学生微博使用普及程度、关注内容及主要用途

访谈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普及程度较高,而电脑使用微博率为30%,30人通过手机使用微博,5人不经常使用微博或偶尔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微博,使用微博最长时间达4年,最短不足三个月,关注内容主要有明星、公共主页、朋友以及广告,主要用途中选择消遣娱乐的有60%,比例占绝大多数,还有选择发泄倾诉、记录心情和追求潮流以及其他。这说明“90后”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社会新热点报以热情的态度,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心情等发布到公共平台与他人分享。

2、“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心理

“90后”大学生中60%能够适度和合理掌握使用微博的时间,但26%的同学自控力不强,容易频繁使用微博,出现“刷微博”现象。大部分同学每天用微博,最少的每周登陆一次,有12位同学坦言说是“微博控”,一天花费在微博的时间大约超过2小时。选择微博这一社交软件的原因有50%的同学认为随时互动、评论和交流,还有30%认为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以及20%觉得微博搜索等更符合年轻人喜好。微博的优势在于语言文字随意性,66%的同学喜欢能够直接发表随心想法,26%的同学认为微博短短140字就能看完,方便阅读,也更加生活化。8%的同学认为微博能看到朋友的动态,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3、“90后”大学生对微博的感想

谈起微博与传统媒体比较,76%同学认为微博言论空间大,传播速度迅捷,20%的同学认为看到社会热点话题,4%的同学认为有潮流、创新段子以及新鲜信息。但大部分同学反应,微博中很多不明真假的消息能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开,这对于在校“90后”大学生是舆论上的迷惑,没有事实根据的小道消息,容易影响自身的判断力。不少同学还谈到“名人效应”,很多名人在微博中具有巨大影响力,他们所发每条消息有百万粉丝阅读和转发,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可想而知。另外,所有同学都提到,关于微博是虚拟网络交流工具,探讨如果转化为实名制对于生活的影响,笔者认为虚拟网络中有现实生活写照,对于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说,在虚拟世界也许能重新认识自己。

三、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文化安全意识的思考

文化全球化席卷全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也带来了文化不安全的因素。大学阶段是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等观念的重要时期,现在“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能够能做到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认同我们国家的政治信仰,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本民族的文化,但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环境下,小部分群体受到网络平台中虚拟信息的影响,产生不良的价值追求,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90后”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尊重有宗教信仰的其他同学,不干涉其他人信仰自由。学会鉴别信息的真实性,还有传播信息之后的后果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以及不造谣。这个青年群体在社交平台交流也要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要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加强文化安全意识的教育。让“90后”大学生意识到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就是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保护,保护本国文化的价值体系,防止其他不良文化的渗透。认真学习我国出台的关于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微博使用过程中增强道德感与责任意识。

第二,培养文化安全意识下的网络自律行为。能够让“90后”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接触虚拟世界区别信息具备的传播性与私密性,在网络围观中理性看待问题,不盲目转发所看到的信息,也不要在网络上发布片面或过于个人主义的言论。不一味地追随网络潮流,能够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第三,自觉去维护网络中的公共规范。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分裂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这对青少年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给年轻人心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监管机制去加强对用户言论的监督,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通过微博产生的负面影响,确保微博的信息安全,这也是我们共同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

小结

微博是一个能够广泛交流和学习的大舞台,只要我们能够从文化安全意识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加以利用微博这一新传媒工具,一方面将会既满足人与人之间表达与沟通的需求,增强了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还能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让“90后”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同时意识到要为微博时代的青年文化安全做出一定的努力,创造出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90后”大学生在微博文化影响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1]微博[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 1567099.Htm.

[2]王楠.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静,钟永秀.大学生微博使用的调查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2).

[4]李美敏.从小众欣赏到大众狂欢——解读Web2.0时代的微博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2,(02).

[5]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01).

[6]丁琴海.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2).

G641

A

1008-7508(2015)11-0087-02

2015-04-30

安鑫(1991-),女,新疆昌吉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石河子大学同学大学生
石河子大学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大会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石河子大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科技园为例
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