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的不足与难点探析

2015-04-15 21:39刘文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安干警民警培训

刘文纪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8)

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的不足与难点探析

刘文纪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8)

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给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的要求,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着的、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公安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是广大民警都无法回避的新课题。我们只有认识到了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并勇敢地去面对,才会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并针对这些难点和不足,深入实际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思考对策,力争不断完善在职民警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服务实战的培训,不断提高全省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在职民警培训教育;不足;难点

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给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强、要求,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着的、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公安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是广大民警都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为了不断改革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完善培训内容,扎实开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笔者对我省目前的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现状、难点和不足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准确把握培训需求

根据年初湖南省公安厅政治部和厅警官培训中心对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湖南警察学院党委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全”(全方位服务、全过程考核、全天候管理)“五率”(出操率、到课率、就餐率、就寝率、违规率)培训管理的新模式,为了检验这种新模式实施一年来的效果,调研组到岳阳、郴州、怀化、长沙等地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回访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我省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掌握民警在实战中的短板弱项,准确把握不同专业民警在继续教育、技战训练、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和需求差异。一是深入业务警种了解专业民警“缺什么”;二是走进战训基地了解一线民警“训什么”;三是征求学员意见了解参训民警“盼什么”。此次调研共收回问卷调查456份,其中涉及到市、县局副局长、支队副支队长、大队长、派出所所长、教导员等各种层次,反映了基层广大民警的普遍心声。

二、全省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中凸现的难点和不足

1、全省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难点

(1)一线民警体质状况总体上呈现欠佳的状态。一线民警长年累月的加班加点,昼夜颠倒,食宿无规律,打乱了正常人的生物节律,造成体力严重透支,再加上准时休息与保养措施跟不上,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相当一部分民警患有与职业相关的疾病,而进行短期培训确实很难提高体能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在职民警培训的效果。笔者抽出2014年岳阳市公安局体检情况,参加体检的总人数217人,高血脂、高甘油三脂、高总胆固醇97人,脂肪代谢异常占总体检人数的46.7%,年龄集中在30-50岁,是此次体检最为突出的健康问题,民警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大部分基层民警未妥善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部分民警存在有“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现象,有些民警的自身执法能力弱化。一方面,当前面临日益严峻的执法形势,公安民警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履行好职责。另一方面,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近几年来刑事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高发,加之开展的专项工作一个接着一个,从年初到年尾,民警忙于破案攻坚,治案防范,调处纠纷,疲于奔波。繁重的工作任务,超负荷的运转,使民警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实战状态,导致民警的工学矛盾较为突出,无暇顾及培训,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有些民警即使参加了在职教育培训,往往还会被临时抽回,应付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加上个别领导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职民警培训,任务是在职民警培训的软指标,可以搞台账应付,不愿挤时间、下决心抓好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与此同时,有些民警自身不太重视教育培训,大部分民警整体业务水平欠佳一是存在有“老民警吃老本”的现象。随着执法环境的变化和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规范化、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而一部分老民警抱着“吃老本”的心态,不注重办案程序的严谨,保留了一些不良的办案习惯和作风,对“信息化”执法办案要求熟视无睹,不会使用警平台,不会走流程,不能使用笔录系统询问笔录,有的甚至由于打字熟度不过关,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二是新民警基础差。近年来,公安机关招录了大批综合院校毕业的民警,这些民警在从警前从未接触过公安业务,经过一两个月的初任培训便奔赴岗位,公安业务知识欠缺,尤其缺少分析问题、吃透案情、做群众工作和解决疑难案件的能力,存在不会侦查、不会调查取证、不会制造卷宗等问题,从而滋生了怕执法、怕办案的心理。三是部分民警存在有“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现象,他们战斗在基层的一线岗位上,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战术上轻敌,敌情观念不够强,警惕性不够高。在一些情况下,民警已经能意识到被侦查、检查的对象有犯罪嫌疑甚至已经获取了犯罪证据,但是没有按规定进行搜身、检查,并采取必要的约束强制措施,对其控制不严或对其同伙未加防范,从而受到携带枪支刀具犯罪分子的伤害。由于部分民警的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强,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加上不了解在围堵稽查中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方法简单,方式单一,实战中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伤亡。因为平时缺乏正确勇敢观地教育,在面对民警与歹徒搏斗伤亡的事件当中,总结反思问题少。许多民警临战时没有携带警械、武器,也不懂得及时寻找合适的器具作为武器,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鲁莽行事,赤手空拳对付穷凶极恶的持有刀枪歹徒,盲目冒险,无谓牺牲,这样的案例在基层也数不胜数,令人深思。

2、全省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全省在职民警培训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还不十分完善,仍存在一些不足:

(1)当前的民警在职培训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公安干警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没有让广大公安干警充分认识到进行加强身体素质和实战技能训练的在职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培训的意义上来看,主要是解决广大民警对于在职教育培训的认识问题。当今社会治安形势异常复杂。执法环境、警民关系都不容乐观,在职民警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待遇压力不断增大。因为培训不仅仅是教会民警在室内靶场如何开枪,而是要培养他们使用枪支的临战能力,培训不仅仅是要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而是要教他们如何找到从事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和作为一名警察的职业荣誉感,调动他们投入到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当中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精气神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在当前的民警在职培训教育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培训结束后,广大公安干警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加强身体素质和实战技能训练的在职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牺牲人数达1100多人,受伤人数达14200多人,就湖南省而言,尽管笔者没有找到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因工伤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以这么说,从警队伍中天天有流血、时时有牺牲,这样残酷的现实使广大一线公安干警更加直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是一项提高民警政治、业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一项能使公安队伍更好地担当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决策,广大公安干警应该普遍认识到公安部制订了一系列当前民警培训的强制性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广大公安干警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实战技能,才能适应目前严峻的治安形势的挑战,才能提高驾驭民众治安局势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进行加强身体素质和实战技能训练的在职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当前,各类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会代训”、“灌输式”培训等形式为主,缺乏灵活性,存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弊端。笔者本次下基层调研,共收取问卷调查456份,从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情况来看,46.2%的人表示满意,51.3%的人表示基本满意,2.5%的人表示不满意。从客观上讲,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受教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紧密结合公安工作的具体实际,从主观上看,在职民警教育培训,被部分民警视为“放松自我”的大好机会,他们在接受在职教育培训时不能端正培训态度,存在着“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思想,使公安民警在职教育培训的意义被歪曲,从而出现了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的状况。

(3)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短期行为的教育培训居多,教育培训在低层次徘徊。“拼积木式”培训计划和“临时动意型”培训班占据了民警在职教育培训的大部分份额,教育培训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计划,追赶式培训多,强性培训少,培训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有时,这些短期行为的培训班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不合理,以至于全省各地州市县公安局疲于应付这些培训,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密集的工作安排导致民警的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他们无暇顾及培训,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国家不断有新法律、新标准、新规定出台,却没有给执法者一个较为充分的熟悉、消化的过程,而是采取向社会公布和向执法者传达同时进行,造成执法工作的被动,同时也增加了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难度。由于有的民警对新知识、新理论学习不够,工作中基本技能不够熟练,法律法规运用不够自如,相应的培训又没有跟上,而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又很容易被忽视。另外,由于受到师资、教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落后,缺乏情景教学和实战演练条件,虽然也搞了一些实战技能训练,但只是研究了一些皮毛,仍然很肤浅,不规范,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在课程设置上未能摆脱“大而全”,面面俱到的习惯做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课程安排较多,未侧重民警的培训需求。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不对接,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不对接,体现前沿性的课程不多,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贴近基层,贴近实战,在培训内容上求全而不求实,求多而不求精,使民警在职教育培训一直在低层次徘徊。

(4)民警在职教育培训成果的运用未能得到落实。在职教育培训结束后,为了检验在职教育培训的效果,当然要进行培训考试和考核。对于考试和考核的结果如何利用,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由于没有原则性的规定和制度,缺乏约束力。

从培训的目的来看,主要是向培训要质量,要警力,但是,这个目的是否达到了呢,结果不得而知。我们培训工作人员,培训职能部门和主管部门都没有办法去把控,更多的是我们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写道:全年共办了多少班,培训了多少人,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培训任务,年年如此。其结果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而培训。培训结束后,如何运用培训成果,如何参照培训成果,并与在职民警的警衔晋升、晋级、晋职和评先评优进行挂钩,调动广大公安干警投入到培训学习之中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尤其是顶层设计者们深思。

为了探索在职民警培训新模式,我们必须围绕“实战、应用、实效”方针,深入解决“为何训”的问题,以丰富内容解决“训什么”的问题,以因材施教解决“如何训”的问题。以人为本,对参训民警做到全方位服务,以警务化为标准,对参训民警实行全天候管理,以质量为前提,对参训民警进行全过程考核,解决“如何训得好”的问题,一是从上到下包括每位公安民警都要高度重视民警在职教育培训,要强化组织领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二是教育培训模式要推陈出新,力争建立专业型、实战型、平台型和需求型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水平。三是民警在职教育培训成果要综合运用,将民警在职教育培训成果与民警的警衔晋升、晋级、晋职和评先评优进行挂钩,调动广大公安干警投入到培训学习之中的积极性。

以上是笔者对当前全省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的几点肤浅的看法。我们只有认识到了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并勇敢地去面对,才会不断地鞭策自己前进,并针对这些难点和不足,深入实际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思考对策,力争不断完善在职民警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规范培训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服务实战的培训,不断提高全省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1][德]贝尔恩德.维纳.寻踪觅迹[M].张春生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

[2]龙亮.零距离感受德国警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G702

A

1008-7508(2015)11-0093-03

2015-09-15

刘文纪(1971-),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副教授,有多年从事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经历,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公安干警民警培训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培训通知
民警轩哥说案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民警轩哥说案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
和平区人大代表慰问公安干警
长春市公安干警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