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与二语习得研究

2015-04-15 21:39王欣欣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习得者第二语言二语

王欣欣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一、引言

一般认为,个体差异中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认知、语能、个性和学习动力等几个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可以说在个体差异中,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年龄和其它几个因素不同,人们能够预知年龄,从而能准确地描述年龄。研究者们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但并未能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比如,一些学者的观点为:从儿童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是最佳时期,在儿童时期学习要比成人阶段能够更好的习得二语。而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童的理解力没有成人强。因而,成人应该是更有利于二语的学习。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只要下功夫,都能成功地掌握一门二语。这反映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复杂性及年龄与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研究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年龄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

目前,有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对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经研究得出结论:年龄较小的二语习得者在关键的语言领域和阶段,习得二语的效果比成年习得者要好很多。并且,儿童时期学习二语,才能像母语那样说一口地道的外语。语言学家Oyama,对不同年龄的六十个来到美国的意大利人进行了调查。同时,得出十二岁之前来到美国的习得者,其语言能力要更接近于美国人,与在美国居住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Oyama的研究结果可以用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后为Lenneberg所接受的关键期假设来解释。Penfield是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设,之后,在1976年,被Lenneberg正式提出。也就是,从两岁到青春期之前这段时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整个大脑都参与到语言学习中。而青春期之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减退,因而,对语言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减退。尽管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同样也可用于二语学习。Lenneberg认为青春期之后,母语口音不容易改变,学习二语就需要下功夫,而且成人的外语也不能像母语学的那么好。在1991年,一些语言学家又进一步调查了与普通语法有关的语言特征。进而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语言获得能力将会逐渐下降。青春期之后,即在十四--十六岁时急剧下降。该研究又一次说明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存在及学习者二语习得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滑的。而且,成人习得二语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这种习得速度上的优势凸显在早期的词汇和句法上。但几个月之后,多数的成人语言技能优势会逐渐减退或者丧失。因此,在1978年,Snow和Hoefnagle-Hohl对三组人即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她们的母语均是英语,让其在荷兰学习荷兰语进行了十个月的跟踪调查。那么,结果是这样的:在这三组人在荷兰生活了三个月之后,对词汇、句法方面而言,青少年习得者最好,成人习得者次之,儿童习得者最差。但是在十个月之后,儿童习得者却在各种测试中却赶上青少年和成年习得者。因此,根据调查显示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1、起初,成年人的习得速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尤其在句法、语法这两个方面。

2、对获得母语的语法能力而言,儿童更占有优势。习得语法能力要比习得发音方面快。

3、成年人无论在习得发音,还是句法方面而言都要落后于儿童。

三、年龄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

Larwen-Freeman等一些研究者认为,尽管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对年龄作用的解释存在差异,也可总结为以下四种原因:

1、从神经方面上来解释。首先,随着人们发育的逐步成熟,人的大脑两侧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其次,习得二语的能力也会随着神经弹性的丧失而减退。可以总结为,人类的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塑性逐渐减退或者消失。

2、从认知理论上来解释。儿童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儿童就会较少的受到感情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当儿童在十一岁左右的时候,这使感性认知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语言能力的发展落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致上是同步进行的。对于成年人来说,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他们在习得二语的时候,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掌握语言知识及应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时,成人在语言方面的所具有的准确性、逻辑性等几个方面优势颇多。由于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的发展不是同时进行的,且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相脱离,从而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难。

3、从输入方面来解释。儿童二语习得者要比成人习得者会收到更好的输入。从而,将为儿童习得者在学习句法的时候提供大量的素材。同时,儿童习得者也更善于利用母语和同龄人沟通和交流,通过流畅和自发的交流,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一些语音方面的练习,进而使得二语变得更加地流利和地道。

4、从社会心理方面来解释。就此点而言,成人与儿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某种情况下,成人可能会刻意地讲某一形式的语言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等。因此,他们很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社会,而这恰恰是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之处所在。

四、儿童学习外语与成人学习外语的差异

1、习得机制的差异

二语习得者必须获得一门语言习得体系来影响二语输入。乔姆斯基称,人与生俱来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婴儿出生之后,在他们周围的语言环境及材料对语言习得机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成年人而言,这种习得二语的能力逐渐消退,一个母语语法体系在他们大脑中已经形成。二语习得者必须依靠自己建立的语言概念、系统语言知识和母语使用经验的复杂过程来帮助他们进行二语习得。

2、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

儿童母语习得二语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他们主要是在日常的生活及游戏中涉及母语的。我们可以说,她们是自然习得,而非刻意学习的。模仿父母的语言是她们习得二语的主要途径,他们认为模仿是一种乐趣,其特点是简单重复,并不是一项任务,注重内容而非形式。更重要的特点是他们是以交际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父母或其他人在真实交际中习得并运用母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地道的母语,而且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对于成人习得者而言,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是用第二语言作为不真实的交际语,完全脱离了现实。这种习得重形式,由教师主要是课堂的控制者,并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学生练习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很难以进行更好的二语交际。在业余时间里,学习者不会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使得习得者难以形成二语交际的能力。这个现象也是当今许多研究者研究的问题。

3、习得动机的差异

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带来强大学习动力的通常是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及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学习母语时,母语习得者利用母语进行沟通、寻求发展是生存的需要。而在学习二语时,二语习得者会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后天要求。可以说,习得母语是我们本能的需求,没有明显的主观意识。然而,成人二语习得是有很多动机和原因的。比如,一些人因为兴趣学习第二语言;有些人把第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或需要。而且,儿童母语习得过程通常都是以愉快的方式自发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成人习得二语是需要主动进行、有意识的布置和安排及长期的训练等等。

五、结论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尽管年龄因素不是其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巨大的影响。通过研究调查,我们注意到了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这样我们在学习二语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有侧重、有效率的教学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习得一门语言并使用它进行沟通和交流。

[1]Larsen-Freeman,D.and M.Long.1991.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Essex: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2]王欣欣.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7)

[3]李哲.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4]董彬蓉.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3).

[5]贯丽丽.依托和地缘优势常遭第二外语学习环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1).

[6]高霞.年龄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4).

[7]王欣欣.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史与现象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猜你喜欢
习得者第二语言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外语习得者书面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