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5-04-16 05:45张立枢孟治岳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崇信县蔬菜生产

张立枢,孟治岳

(甘肃省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崇信 744200)

崇信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张立枢,孟治岳

(甘肃省崇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崇信 744200)

通过分析崇信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促进菜农增收;发挥区域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强产销衔接,提高产业效益;加强协作,实现产销信息共享;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提质升级等发展建议。

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建议;崇信县

崇信县位于平凉市东部,东经106°50′~107° 10′,北纬35°1′~35°25′。东靠泾川、灵台两县,西与华亭县接壤,北连平凉市崆峒区,南与陕西省陇县毗邻,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 393 m[1~2]。属暖温、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9℃,日照2 296 h,降水量400~500 mm,无霜期150~180 d[3]。全县耕地面积2.4万hm2以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了更好地推动崇信县蔬菜产业发展,我们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发展优势

1.1 交通便利

崇信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省道304线穿越全县境内,北距312国道15 km,宝中线穿境而过,且设有崇信站,县域境内通村公路四通八达,水、电、路等基础条件良好,完全能满足蔬菜外运需要。

1.2 生产条件优越

崇信县年种植各类蔬菜2 0073.3 hm2,总产量达46.72万t。截止2013年底,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1 766.7 hm2、绿色马铃薯基地6 666.7 hm2,蔬菜生产基础条件好。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集果菜收购、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平凉方盛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0月在锦屏镇枣林村建成了年储量6 000 t的气调库,可大量收购各类新鲜蔬菜,经储藏加工后进行外销。创办的集蔬菜、花卉、苗木种植、繁育、推广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阳光生态苗木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纹洛式温室1座1 200 m2,配备有完善的控制系统、防滴露、内外遮阳保温、保湿及通风系统,制作手动式苗床24台(件),穴盘9 000个、丹麦进口基质,配套锅炉;日光温室2座,年可繁育高新品种蔬菜、瓜果种苗4 800万株,满足0.33 万hm2蔬菜种苗需求。实现了种苗繁育的规模化、现代化,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可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带动作用弱

目前蔬菜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储藏、运销、加工等相关企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对结构调整的牵动力不强。企业与基地、农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蔬菜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种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菜源,也没有稳定的市场。蔬菜从产出到进入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对外难以形成品牌优势[4~5]。

2.2 流通体系建设滞后,蔬菜产品流通不畅

崇信县的蔬菜生产受制于对外销售,处于以销定产的现状。2010年平凉方盛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定西市、榆中县等地客商,在锦屏镇杜家沟村、平头沟村、枣林村、薛家湾村流转土地68.53 hm2,客商们自带资金、种子、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进行高原夏菜生产,采取分批播种、错茬上市的方式,生产芹菜1 676.7 t、甘蓝1 946.6 t,经预冷、包装后全部运销到厦门、杭州、南京等地,收入680.32万元,纯收入186.1万元。2011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达到105.47 hm2,生产芹菜2 441.3 t、甘蓝2 804.9 t,纯收入216.3万元。但2013年客商们因故放弃了在崇信县的高原夏菜生产,当年部分农户盲目种植,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畅通的外销渠道和市场,只能在周边市场销售,因当地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导致菜贱伤农。2013年方盛公司又引进榆中县客商在冉李村流转土地10.53 hm2恢复生产,生产甘蓝147.4 t,花椰菜191.6 t,总产值146.2万元。

2.3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崇信县目前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滞后,主要表现一是不能为菜农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蔬菜生产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增产增亏本,以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生产过剩等现象。蔬菜价格涨到高位时,获益最多的是蔬菜流通商,大部分菜农并没有获得高菜价带来的实际利益。这暴露出蔬菜流通渠道中存在着环节多、成本高、利益主体本末倒置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不能为市场、流通组织、加工企业提供蔬菜供求信息,不能为外来商贩提供全面的产地信息和蔬菜收购服务。

2.4 土地流转规模小,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对蔬菜生产前景认识不足、经济基础差等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土地不能集中连片,增加了管理务作难度,制约了蔬菜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全县蔬菜生产布局小而全,每户都种多种蔬菜,每一个菜园种植的蔬菜种类很全面,样样有,样样少,没有重点,没有拳头产品;每个村社的种植模式雷同,只适合零售,无法装车外运。在当前全国一个市场的条件下,由于无法进行大批量购销和远距离储运,致使蔬菜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效益低下,销售市场窄小。

2.5 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目前崇信县蔬菜生产商品理念不强,全县至今未建成蔬菜分级、包装机构,也没有注册蔬菜商标,只是初级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3 发展建议

3.1 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能力

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切实提高本地蔬菜的自给能力,将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减少当地菜价的波动起伏。在提高本地蔬菜供给能力的基础上,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好崇信“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规划,扩大全县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消除蔬菜“淡季淡市,旺季烂市”现状。二要试点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推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发展,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同时,要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能力。

3.2 改善生产条件,促进菜农增收

一是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蔬菜生产抗灾能力。重点工作是通过开展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七网覆盖”(渠系、水源、道路、供电、通讯、技术服务、市场),把种菜地块规划成片,相连成群,形成规模逐年扩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提高优质种苗的供应能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首先要从育苗开始,集约化育苗代表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遇到灾情后恢复生产中,对保面积、保进度、保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切实抓好蔬菜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在耕作技术、育苗技术、植保技术和收获加工、储藏保鲜技术等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向广大种植户推广良种良法,宣传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减少生产用药,消除蔬菜质量安全隐患,提高蔬菜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3 发挥区域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

充分发挥崇信县种植蔬菜的得天独厚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进行规模化蔬菜生产,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积极开拓县外市场,提高蔬菜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疏畅蔬菜外销流通渠道,组建以生产、加工、市场为主体的集团公司,以良好的蔬菜外销作为牵引和带动,充分利用芮、黑河川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定位优质高原夏菜为主要生产方向,瞄准东南沿海大城市群夏秋季蔬菜供应空档上市销售,注重规模生产、专业化生产、订单生产,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3.4 加强产销衔接,提高产业效益

一是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减少蔬菜生产、流通的盲目性。各有关部门应鼓励和扶持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合作组织既可以对蔬菜生产、质量、安全进行监控,又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降低蔬菜成本的同时维护农民的利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进入超市、菜场。同时,倡导消费地的大型企业、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交易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三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确保品种结构、上市档期供需平衡。

3.5 加强协作,实现产销信息共享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强化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重点监测主要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档期和产、销地价格等指标,及时掌握蔬菜上市量、价格与供求变化情况。二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机构合作,建立蔬菜防灾抗灾预警机制,密切注意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各种灾害措施,保障蔬菜生产与外销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菜农损失。

3.6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航母,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的产业很难走远。崇信县在多年的蔬菜产业发展中缺少具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生产环节与加工销售环节不相适应,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发展壮大。且由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风险大,利润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不愿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为此,各级政府要设专款扶持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人力、财力,帮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补偿基金,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蔬菜生产经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模式,以公司加农户,企业连基地,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带动全县蔬菜生产的稳步发展。通过“合作社”、“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广大农户发展蔬菜,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利、农民增收。

[1]孟治岳,张立枢,蒲惠霞.4个冬小麦品种在崇信县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12):36-38.

[2]王军.崇信县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0):12-14.

[3]朱凤菊,王丽萍,刘琦,等.崇信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4141肥效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 (1):31-34.

[4]赵丽玲,赵贵宾.甘肃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14(2):52-55.

[5]李文德,张文斌,张荣,等.张掖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4(7):47-49.

(本文责编:陈伟)

S63-3

A

1001-1463(2015)05-0058-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5.018

2015-01-05

张立枢(1966—),男,甘肃崇信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8993308490。

猜你喜欢
崇信县蔬菜生产
崇信县: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首立“规矩”填补计划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空白
甘肃崇信县冬小麦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