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5-04-16 13:01谭爱军余玲江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茅管理所澜沧

谭爱军,余玲江

(1.云南省糥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思茅管理所,云南 普洱 665008;2.普洱市思茅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云南 普洱 665000)

云南省生物资源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位居全国第6位[1]。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1996年批准建立的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 997hm2,主要保护热带北缘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生态系统;保护印度野牛、亚洲象、桫椤、榆绿木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糯扎渡电站水域的水源林区。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保护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地跨普洱市的思茅区和澜沧县,位于100°22′—100°30′E、22°35′—22°47′N,南北长34km,东西宽11km,森林覆盖率88.20%。澜沧江从保护区中部穿过,形成“V”字形地貌,最高点仙顶营海拔1 873m,最低海拔580m,相对高差1 293m。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基带为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十分明显,年温差小,降雨充沛。年均气温为18.3℃,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0℃,最冷月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雨量1 601.5mm,降雨的季节性分配极不均匀。垂直地带性的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和新积土。保护区内澜沧江支流较多,呈羽状水系。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形成了独特、复杂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2]。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现状

2.1 生物多样性现状

2.1.1 植物资源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1科906属2016种(变种、变形),其中有蕨类植物32科63属102种,种子植物169科843属1 914种。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我国种子植物属的15种分布区类型、31种变型中,本区有13种类型、15种变型,并且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种子植物843个属中,热带性质的属有655个。保护区位于云南南部,我国特有的科、属、种不多,具有2个东亚特有科、11个中国特有属、452个中国特有种及其变型。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具有国家级保护植物31种,云南省级保护植物18种。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保护好保护区的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3]。

2.1.2 动物资源 保护区已记录脊椎动物29目83科312种,其中鸟类15目45科184种、兽类10目25科84种、两栖类2目6科19种、爬行类2目7科25种。鸟类东洋种110种,古北种2种,广布种46种,鸟类区系构成以东洋区成分为主。其中留鸟135种,夏候鸟12种,冬候鸟21种,旅鸟5种,居留类型组成以留鸟为主。

2.1.3 景观资源 保护区自然风光秀美,森林资源丰富,生长着多种类型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这里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不仅有美丽的澜沧江亚热带风光,还有极为罕见的大花香荚兰、蔓生山珊瑚、滇韭、云南松等珍稀植物。云南省最大的糯扎渡水电站,丰富多彩的拉祜族、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民间风情和歌舞,都已成为这里最具诱惑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2.2 社会经济情况

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共涉及普洱市思茅区和澜沧县的2个乡(镇)8个行政村,主要居住着汉、拉祜、哈尼、布朗、彝、佤等民族。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有的成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因而缺少社区发展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社区经济比较落后。社区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林业,对土地和森林的依赖程度较高,家庭收入单一,土地结构差,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落后的耕作方式,致使农作物产量低,品种少,收入较少。

2.3 保护管理现状

保护区地理行政上以澜沧江为界,澜沧江以东属思茅区管辖,以西属澜沧县管辖。1998年,分别在保护区的思茅片和澜沧片各自成立一个管理所进行管理,其中思茅片区12 20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2%,澜沧片区6 79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8%。思茅片最初由思茅港镇林业站的10名工作人员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进行管理,至2002年,管理机构完善为思茅管理所、茨竹林管理站和南爬河管理站,同时新增了10名管理人员。目前,共有管理人员20人,另外,聘请专职护林员4人协助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澜沧片最初也是由糯扎渡乡林业站工作人员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进行管理,至2001年,管理所机构完善为澜沧管理所、虎跳石管理站、勐况管理站,并配备了6名管理人员。另外,聘请专职护林员2人协助对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

3 存在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完善

保护区共有2个管理所、4个管理站26名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只有16名管理人员,另外10人是兼职,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低,多为非保护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教育,对保护区的管理知识掌握较少,难以适应新时期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保护区至今没有成立保护区管理局,而是由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协调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在行政上2个管理所归属各自区(县)林业局,业务上受保护办指导,缺乏独立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各管理所行政归属不同,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对保护区实施有效管理。

3.2 保护经费不足

除西双版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外,地方各级政府列入财政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经费较少。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经费短缺,无稳定的财政支持,不能有效地开展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经费的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管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科研监测缺少专项经费,致使保护区物种研究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监测体系,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3.3 对林地的蚕食严重

保护区建立后,思茅区和澜沧县开展异地扶贫工作,把保护区内的自然村迁移到其他地方或澜沧江沿岸及思澜公路沿线居住,但因村民念旧,部分又搬回原地居住,复垦现象突出。村民出于满足基本生活和追求更高经济收益的需要,而进行毁林开荒发展经济林,使周边地区的林地不断遭到蚕食,小面积的林分逐渐被经济林或农地替代,对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思茅片区的大荒田,将65hm2林地出租给咖啡厂种植小粒咖啡,澜沧片区的三等老寨将86hm2林地出租给外地老板种甘蔗,改变了林地的用途,造成生物多样性流失。另外,经济林基地涌入大量的外来移民,增长的人口需要开垦大面积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用材和烧材,直接威胁着周边地区的森林,使保护区森林面临巨大压力。

3.4 人为活动频繁

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主要是木材采伐、砍伐薪柴、采集(药材、野菜、松脂、观赏植物等)非木材林产品、放牧和偷猎。人为活动频繁,不仅会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破坏,而且会带来森林火灾隐患。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经常见到盗伐林木、毁坏森林的现象。大面积的思茅松林被过度采割松脂,导致松树长势变差而易感染病虫害,思茅松林内可看到采脂后出现的风倒木和10%~15%的病虫危害,森林已有潜在的衰退危机。采笋过度,致使黄竹自我更新受挫而老化,再加上放牧和砍伐的影响,已导致林分的数量对比变化而隐藏衰退。兰花类采挖最为严重,有些种已经被挖采近乎绝迹,很难见到。

3.5 野生动物危害损失补偿太低

根据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中有关亚洲象肇事的数据统计,仅普洱思茅区1999—2014年,亚洲象共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2011—2013年,3年共造成粮食作物损失2 855.7t,经济作物损失885.6t。针对野生动物危害事件,云南省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2009年起,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开展了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无力完全配套,兑现给受害群众的补偿金额较低。

3.6 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

糯扎渡电站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坝高260 m,正常蓄水位812m,总装机容量585万kW,2014年6月26日实现全部工程完建,年均发电量约239.12亿kWh,总投资约611亿元,是云南省最大水电站和实施“西电东送”及“云电外送”战略的基础项目。电站淹没区面积1 447hm2,位于保护区的实验区,是典型的森林生态敏感区。电站建设,使两岸海拔812m以下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竹林等主要植被和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西南紫薇、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江边刺葵等群落及篦齿苏铁、黑黄檀、喜树等保护植物被淹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植被的正常演替,被淹没的主干道改建工程使植被再度遭受破坏,局部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施工阶段带来噪音等污染,由于电站大坝的阻隔,一些水生动物也将受到影响,所有这些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安全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4,5]。

4 对策和建议

4.1 健全管理体制

保护区应尽早成立保护区管理局,统一协调各管理所、站之间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护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理顺经费投入渠道,制定管理计划和保护区今后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修改、完善各项行政和技术法规,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保护区的良好发展。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省内外专家,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准备有关材料,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2 加大资金投入

保护区应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进一步做好工作,积极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保护区常规建设和日常费用纳入地方政府计划安排和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保护区可以在实验区及外围地区进行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经营项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予以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积累资金。

4.3 加强宣传和保护管理

公众生态环境教育是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责之一。保护区通过电影晚会、张贴护林防火和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标语,同村民进行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许多有实际意义的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用材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偷砍、盗猎等行为,与周边地区以自然村为单位签订有关森林保护和利用的村规民约,实行与社区共同管护森林,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4.4 注重人才培养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与现有保护区面积不成比例,而且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保护区现有人员多是由乡镇林业站抽调而来,缺乏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素质总体偏低。这些人员中,生态、环保、动植物保护、管理等专业人员的比例偏少,没有自主科研和监测能力。保护区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保护区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能尽快地胜任现职工作,便于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管理。

4.5 积极开展科研监测活动

科研是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保证,监测工作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反映,是保护区工作的深化和细化。保护区要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保护组织来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科研人员,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影响。积极开展对亚洲象、印度野牛、黑黄檀、云南苏铁、云南松等主要物种和电站淹没区生态环境的监测,以获得较详尽的物种变化和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和资料,为今后进一步保护和管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

[1]李婧.云南建成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283万km2[N].云南信息报,2014-07-24

[2]曹善寿.糯扎渡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曹顺.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特点[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2):11-15

[4]陆鸿.糯扎渡电站建设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林业建设,2008(4):10-12

[5]莫傲.糯扎渡电站建设对自然保护区景观影响浅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24-26

猜你喜欢
思茅管理所澜沧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国道218线那拉提至巴伦台公路隧道管理所设置方案探究
关于做好房地产管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区长陈奇调研思茅区综合档案馆建设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
巴楚縣文物管理所藏龜茲語木簡與據史德語陶罐肩部銘刻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澜沧基督教调适及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