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地区退化防护林现状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2015-04-16 13:01付洪禹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龄林防护林株数

付洪禹

(辽宁省彰武县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200)

彰武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属辽西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北部为沙地,东西部为丘陵区。境内有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河经过。最低海拔57.6m,最高海拔为313.1m。彰武县属温和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土壤质地不良,结构松散、漏水漏肥。地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人工植被面积占总面积的99%。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也比较脆弱。彰武县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县及防风固沙造林重点县,因此防护林占的比重比较大。本地区林地总面积为143 174.1 hm2,防护林面积为93 729.8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5.6%。从防护林经营现状来看,一部分防护林生态效益较好,一部分防护林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现象。

1 退化防护林的成因

彰武地区土地贫瘠,年降雨量偏少,水和养分供应不足,况且防护林多处于丘陵和沙土地带,自然条件对树木生长不利,另外还有多种因素引起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现将防护林退化原因归纳如下:

1.1 非良种壮苗使用

造林苗木、品种不适地适树或虽然苗木、品种适合,但苗木不是优良壮苗,质量差,或因苗木感染病虫害等原因,导致林木成活率低,长势不旺,过早衰退。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1 714.3hm2。

1.2 经营管理不善

林地抚育、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修枝、除草、割灌、打药,使得林木出现保存率低,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等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1 261.7hm2。

1.3 人畜破坏

林地特别是幼林地,被牲畜啃食或践踏,使得林木被破坏。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农产品价格高,林农为了种地,故意毁坏林木,或因树木遮耕地,农民故意毁坏林木。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544.8hm2。

1.4 土壤水肥条件变化

因林木密度过大,土壤水肥供给不足,或因为地下水位变化,树木水肥供给不正常,导致树木出现衰退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412.8hm2。

1.5 自然灾害

因龙卷风、干旱、涝害、寒冷等恶劣天气,使林木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森林防护功能减弱。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7 902.4hm2。

1.6 树木生理过熟

因不能及时采伐,致使树木达到过熟林龄,以至于出现树木生理过熟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5 397.4hm2。

2 退化防护林现状

2015年初,对彰武地区退化防护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退化防护林面积为17 233.4hm2,占防护林总面积的18.4%。退化防护林按林种分,防风固沙林11 463.7hm2,护岸林853hm2,护路林138.7 hm2,农田牧场防护林1 395.6hm2,水土保持林3 353.9hm2,水源涵养 林26.4hm2,其 他防护林2.1hm2。 按 树 种 分,松 树7 263.7hm2,杨 树9 898.4hm2,柳树、榆树51.7hm2,其他树种19.6 hm2。按龄组分,幼龄林177.9hm2,中龄林4 792.3 hm2,近熟林6 373.3hm2,成熟林2 662.2hm2,过熟林3 227.7hm2。主要分布为:五个国有林场8 974.9hm2,分别 为北部沙区的章古台林场2502.3hm2,四合城林场2 451.7hm2,西部丘陵区的胜利林场3 331hm2,中部柳河沿岸的高山台林场88.8hm2,柳河林场601.1hm2。各乡镇8 258.5 hm2。

2.1 轻度退化

轻度退化的面积为7 097.8hm2,这部分防护林枯死、濒死木株数占单位面积株数10%以下,森林防护功能开始出现下降。幼龄林84.4hm2,主要退化原因为自然灾害和经营管理不善。中龄林2 832.1hm2,进熟林2 691.4hm2,成熟林1 447.4 hm2。主要退化原因为自然灾害、非良种壮苗使用、人畜破坏、经营管理不善和土壤水肥条件变化等。过熟林42.5hm2,主要退化原因为树木生理过熟。

2.2 中度退化

中度退化的面积为906.8hm2,这部分防护林枯死、濒死木株数占单位面积株数10%~40%,森林防护功能已经明显下降。中龄林300.5hm2,主要退化原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进熟林309.5hm2,主要退化原因为非良种壮苗使用和自然灾害。过熟林296.8hm2,主要退化原因为树木生理过熟和自然灾害。

2.3 重度退化

重度退化的面积为9 228.8hm2,这部分防护林枯死、濒死木株数占单位面积株数40%以上,森林防护功能严重下降。幼龄林93.5hm2,主要退化原因为自然灾害和非良种壮苗使用。中龄林1 659.7 hm2,进熟林3 372.4hm2,成熟林1 214.8hm2,主要退化原因为自然灾害、非良种壮苗使用、人畜破坏、经营管理不善和土壤水肥条件变化等。过熟林2 888.4hm2,主要退化原因为树木生理过熟和自然灾害。

3 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

造林选用优质壮苗,并且要适地适树。加强森林管护,防止人畜破坏。及时进行森林更新采伐。及时进行除草、割灌、打药、疏伐、透光伐、卫生伐等各种森林抚育措施。使林木处于合理密度,保障森林健康生长。

3.2 积极改造

全县统一规划,按退化防护林面积和地区,分10年逐步改造。改造时,根据防护林退化成因与程度,结合防护林建设实际用途,按照下面四种方式,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科学合理的改造退化防护林。

3.2.1 抚育改造 对于轻度退化的防护林,采取疏伐、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修枝、平茬、浇水、割灌除草、施肥等方式,清除死亡木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调整林木的密度,改善通风和光照状况,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同时对林间空地进行补植补造,注意增加灌木数量。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结合保留的优良植株,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3.2.2 择伐补造 对于中度退化的防护林,根据枯死木、濒死木分布状况,采取块状择伐、带状择伐、单株择伐等方式,伐除枯死木、濒死木,改善森林质量。对林间天窗进行补植补造,同时,注意保护自然更新的苗木,营造乔灌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

3.2.3 更替改造 对于重度退化防护林,过熟龄防护林,病虫害严重的,特别是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护林,采取小面积块状皆伐更新、带状采伐更新、林下造林等方式改造。注意培养异龄林和乔灌混交林。

3.2.4 渐进改造 对于退化农田牧场防护林,要按风向、地势的防护作用,在不影响防护功能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分批更新。采取隔带、半带、断带、带内整行及带外补造等方式更新造林,并及时伐除保留林带内的枯死木、濒死木,改善林带结构。相邻的并列林带,不能同时更新,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操作,避免影响农田牧场防护林的防护作用。

[1]国家林业局.《全国退化防护林改造规划(2016—2025)》的通知(办造字[2014]158号)

[2]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1

猜你喜欢
中龄林防护林株数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米槠中龄林施肥试验研究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巧解“植树问题”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林业生态工程竣工验收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