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哭泣

2015-04-16 00:31林建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辅导个案

林建树

〔关键词〕绘画治疗;合理情绪疗法;辅导个案

小彤(化名),女,15岁,初三学生,因烦恼、失眠而主动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进到咨询室却沉默不语,自带纸张(作业本的纸两张),将纸张撕成一条条,然后又一条一条地将它撕成碎片。我想她可能在整理思路,于是耐心等待。撕完后,小彤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然后又将纸片一张张地捡起来握在手里。见此,我鼓励她说:“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不会跟别人说的。你说说看,看老师能不能帮你。”小彤抬头看看我,沉思了一下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想了想,递给她一张A4纸和一盒彩色水笔说:“要不你画画吧,想到什么画什么。”小彤接过纸和笔开始画画。

一、情况分析

1.作品分析

图画作为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个体表达自我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工具。绘画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绘画时会佷自然地浮现一些联想、记忆和片段,它融入了我们的情感和经验;相对语言文字而言,绘画能打破来访者在生活中长期积累下的言语防御;而且对于一些困难的来访者,如不善表达、情况复杂无从说起或者高防御的来访者,绘画可以为咨询师提供有效交流途径和关键信息点与突破口。

小彤画的是一位女孩在哭(见下图),图中没有画出躯干和四肢,头部也没有画出耳朵,她给作品命名为“虚伪”。我问她画中的人是谁,她说是她的妹妹。小彤绘出的线条比较断续,整个画面显得有点凌乱,显示来访者的内心比较凌乱,情感复杂,或者比较烦躁;图中没有画出耳朵,小彤说被头发遮住了,可能来访者认为图中人比较自我中心,听不进批评和意见。值得关注的是:图中女孩的嘴巴画得特别大,并被小彤用力地重复描绘了几遍(心理固着或者存在与此部位相关的冲突),显得特别突出。

图 虚伪

2.问题定位

“妹妹怎么了?她为什么要哭?”我问。

“她老哭,动不动就哭。”小彤皱起了眉头。

从小彤的表情和语气来看,小彤对妹妹的哭泣显得佷反感。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喜欢妹妹动不动就哭对吗?”

“对,而且她特会装,我最讨厌她装哭。”

说话和吃是嘴巴的基本功能,过分强调嘴巴可能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或者与欲望满足、爱的满足有关。在此,小彤对妹妹嘴巴的强调,以及用笔的力度(过于用力代表攻击性),说明小彤与妹妹在此上面可能存在着冲突:语言冲突(妹妹可能说了一些让小彤厌恶并痛恨的话语)或者小彤对妹妹的某些欲求表示强烈的不满。

我以此为突破口与小彤展开谈话,很快了解到,小彤的妹妹比小彤小六岁,现在上小学三年级。自从妹妹出生后,爸爸妈妈就特别宠溺妹妹,什么都是妹妹优先,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让着妹妹。比如家里的水果,自己先拿的苹果,妹妹非要自己的那个,如果自己不给,她就会哭闹,父母就会批评自己,就连吃饭坐的座位她都要和自己抢;又如自己过生日,父母带去买生日礼物,妹妹看见了却闹着要双份,而那天又不是她的生日;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

小彤讲到这些时非常委屈和愤怒。前段日子,趁父母不在家,小彤狠狠地凶了妹妹一顿,妹妹不服气,声音比她还大。一气之下,小彤重重地打了妹妹一巴掌,其结果可想而知。妹妹仿佛是被捅的马蜂窝,大声尖叫哭闹,说小彤是坏蛋,不但打电话向父母告状,而且还把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最后是小彤被父母从头到脚骂了个遍,而对妹妹则又是安慰又是哄,还实现她的两个无礼要求作为补偿。

妹妹出生之前,小彤父母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小彤聪明、懂事、乖巧。自从妹妹出生以后,小彤却经常被父母批评说自己不懂事。小彤从小到大父母从没有像那天这样骂过自己,每次回想父母骂自己的情形,小彤就越想越委屈、气愤,自己做错事父母就这么骂自己,而妹妹做错事父母却纵容她,甚至安慰她。小彤觉得妹妹很可恶,不光会用甜言蜜语博得爸爸妈妈特别的关爱,还会用泪水来抢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时,她怨恨父母偏袒妹妹,不爱自己,有强烈的离家出走以让父母担心的念头,但又担心会因此耽误学习或给家里造成意料之外的伤害,结果得不偿失;同时她又恼怒自己中考将至,还因为这些事情影响学习,内心十分烦恼焦虑。最近一个多星期常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非常低。

妹妹出生前,小彤享有父母所有的疼爱,加上小彤从小较聪明、听话,常常得到父母的赞扬。如今多了个妹妹与她分享父母之爱,又因妹妹小,父母难免会放更多的注意力在妹妹身上。小彤倍感失落,心理失衡,但是小彤性格较为内向、克制,内心又想维系乖乖女的形象以赢得肯定,因此不主动与父母沟通内心的想法。家长也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长期的失衡、压抑使小彤对妹妹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同时小彤存在着不合理的信念:“爸爸妈妈偏袒妹妹,他们不再喜欢我。”因此目前小彤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解除对妹妹的嫉妒心理,学会用更成熟、宽容的态度看待妹妹。

二、咨询策略与过程

针对小彤的不合理信念,我采用的是合理情绪疗法中“产婆术式”辩论技术与其辩论。“产婆术式”辩论技术就是先让对方说出他的观点,然后依照他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他的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使他认识到原先观念中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主动矫正。

“你能说说不喜欢一个人是怎样的吗?”我问。

小彤思考了一下说:“有点难说,就是不希望他靠近,不想和他在

一起。”

“你说父母不喜欢你,那是否有这样的证据证明呢?”

“没有。”

“但是我刚才说的是同学朋友间的不喜欢,不是父母对孩子那种不喜欢。”小彤又补充说道。

“那你能举例说明父母不再喜欢你了吗?”

“就是什么事情都偏袒妹妹,一有事情就批评我。”

“你的意思是父母过去经常表扬你,说明他们喜欢你,现在父母总是批评你,所以他们就是不喜欢你了,对吗?”endprint

“是的。”

“如果你认为表扬夸赞就是喜欢,那那些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人是不是都是因为喜欢对方呢?”

“不是,这不一样,那些人是有利用目的的,他们表达的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只是想从中获得好处。”

“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时,你希望他的生活、人生会过得怎样?”

“我希望他每天都开心,将来过幸福的生活。”

“但是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个人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身上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和品质,而这些条件和品质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需要学习和创造。如果你很喜欢或爱的人身上有不利于幸福的东西,你会提出批评和忠告吗?”

“会。”小彤沉思了一下又说:“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其实我只是觉得父母爱妹妹多过我,总偏袒妹妹,就显得他们不太爱我。”

“每个孩子不同阶段父母给的爱和爱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二十多岁的大人,父母还像两三岁一样给他洗澡,陪他睡觉,那是不正常的。通过聊天,老师也觉得你很聪明,比较懂事,父母也肯定是这么认为的,你不是说父母以前经常夸你聪明懂事吗?所以父母会对你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年比一年降低要求,那未必是件好事,你能理解吗?”

小彤低头沉思,然后点头表示理解。

“可是我很讨厌妹妹,她老是跟我抢爸爸妈妈。”小彤又说。

“你的意思是说妹妹有意地跟你争取父母更多的爱的行为让你很反感是吗?”

“是。”

“争取爱是每个人本能的反应,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这很正常,你只是因为妹妹争取父母的爱而反感

她吗?”

“也不全是这样,该怎么说呢?就是她总仗自己小,就什么都要自己霸着,爸爸妈妈什么都让着她,让我觉得很不公平。”

“所以你觉得很委屈对吗?”

“是。”

“可是,我觉得妹妹也挺委

屈的。”

小彤有些惊讶,有些困惑地望着我。

“你想想,你出生的时候,你享有的是爸爸妈妈全部的爱,而妹妹呢?她一出生就只享有爸爸妈妈一半的爱。”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小彤思考良久说。

看到问题给小彤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的目的已达到,随后我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记下至少五件体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事情,包括细微的琐事,甚至是一个动作;记下令自己反感的妹妹的行为,然后为妹妹的行为找理由,为妹妹进行辩驳,直到消除自己的怒气或消除对妹妹的负面情绪为止;找出妹妹的可爱之处,或者体现姐妹亲情的行为,每天至少写出一件。

最后,通过家庭作业,在小彤充分肯定父母之爱的前提下,鼓励其与父母敞开心扉,沟通自己的想法,包括父母对妹妹的教育。同时引导小彤,一个美好的家庭不是大家都争夺彼此的爱,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为家庭贡献爱;鼓励小彤以积极、关爱的态度对待妹妹,积极与妹妹沟通,消除芥蒂。

三、辅导效果

通过四次心理辅导,小彤的问题基本解决,自述自己不再失眠,上课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心胸也变得开阔起来,与妹妹的关系也逐渐亲近,现在正在努力备考当中。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民众中学,中山,52844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辅导个案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体像焦虑研究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
复读生心理咨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