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准则与资本市场公众利益保护

2015-04-16 15:35邓郁于艳芳
会计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邓郁 于艳芳

【摘 要】 以2007—2012年上市公司评估报告书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2008年主要资产评估准则实施前后数据的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评估结果应用情况、评估结果增值情况和关联方交易情况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综合判断资产评估准则对保护公众利益所发挥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评估准则实施之后,资产评估委托方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更加认同,对资产评估结果的信心更加充分;对抑制关联方之间的不正当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资产评估准则; 上市公司; 资产评估报告书; 评估增值率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8-0081-02

一、引言

资产评估行业作为社会中介行业,在其诞生之初就担负起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光荣使命。尤其在资本市场,随着上市公司资产交易和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活跃和频繁,侵害小股东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随着各项资产评估准则的陆续实施,为资产评估行业保护公众利益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资产评估准则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

上市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书是资产评估服务资本市场的主要成果,公正、高质量的评估报告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交易结果公允性、防止大股东利益输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资产评估准则是约束资产评估行为,保证资产评估结果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中,大部分准则是2007年11月发布的,2008年7月开始执行(如评估报告、评估程序、业务约定书、工作底稿、机器设备、不动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等)。

因此,通过准则实施前后数据的对比(2007—2008年与2009—2012年数据对比),从评估结果应用情况、评估结果增值情况和关联方交易情况等方面,可以综合判断资产评估准则对保护公众利益所发挥的作用。

二、分析数据的取得

(一)资产评估报告书

为了便于对准则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主要从公开渠道搜集了评估基准日在2007—2012年的上市公司资产评估报告。通过网络检索,共收集到1 328份资产评估报告书或摘要。其中,2007—2008年438份,2009—2012年890份。

从交易双方关系来看,涉及关联方交易的评估报告389份,非关联方交易评估报告770份;从评估对象类型来看,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或股权价值评估报告587份,单项或组合有形资产评估报告367份,单项或组合无形资产评估报告160份。

(二)董事会关于资产交易的决议

为了反映资产评估委托方对资产评估报告结果的应用情况,课题组通过网络检索,跟踪了1 159份评估报告书的最终应用情况,结果共搜集到356份董事会关于资产交易情况的决议。其中,2007—2008年121份,2008年以后235份。

三、评估准则对评估报告结果应用情况的影响

通过对董事会关于资产交易决议情况的分析,2007—2008年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评估报告结果直接作为交易价格的有93份,占总体样本的76.14%,其中关联方交易样本36份全部直接将评估报告结果作为交易价格;以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作为参照的样本有27份,占总体样本的22.31%,其中交易价格与评估结果相差10%以内的样本有18份,交易价格与评估结果相差10%以上的样本有9份。

2009—2012年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评估报告结果直接作为交易价格的有196份,占总体样本的83.4%,其中47份关联方交易样本中直接将评估结果作为交易价格的有43份,占总体样本的比例为91.49%;以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作为参照的样本有20份,占总体样本的8.52%,其中交易价格与评估结果相差10%以内的样本有16份,交易价格与评估结果相差10%以上的样本有4份。

根据上述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资本市场采用资产评估报告结果直接作为交易价格的比重较高,尤其是2008年以后这一比重由2007—2008年的76.14%提高到了2012年的83.4%,而且2008年以后以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作为参照样本案例与实际交易价格的差值比例较2007—2008年样本案例有所降低。这说明资产评估准则实施后,资产评估委托方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更加认同,对资产评估结果的信心更加充分。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2008年以后采用资产评估报告结果直接作为交易价格样本比例比2007—2008年有所提高,但是关联方交易的这一比例却有所降低,从2007—2008年的100%降到了2009—2012年的91.49%。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08年各项新评估准则实施以后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有所提高,可能由于评估结论不能满足关联方的某些意图,导致评估结论的应用率有所降低。

四、准则对评估报告结果增值情况的影响

评估增值率是指资产评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率,尽管这一指标并不能直接判断评估结果的质量,但是通过各项准则实施前后资产评估增值率的历史变化,可以总结资产评估准则对资本市场资产评估行为的影响和实施效果。

(一)准则对总体增值情况的影响

2008年实施的8项资产评估准则和2009年7月实施的3项准则可能会对2009—2012年资产评估增值率产生影响。由于只有2007年至2012年的数据,若新准则产生影响,每年的增值率都会不同。采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评估基准日对评估增值率的影响。

表2方差分析表表明,F为0.226,Sig.为0.878,按0.05的水平,即不能认为不同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有显著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评估新准则施行时间不长,新准则有一定的成效,但其潜力未能马上释放,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可能是因为政策有时滞性,资产评估人员积极学习新准则、深入理解新准则和正确实践新准则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

(二)部分实体性准则对增值情况的影响

在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中具体准则分为程序性准则和实体性准则,本文将重点分析2008年和2009年开始实施的不动产、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等实体性准则(修订版)。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书中不动产、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等项目评估增值率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从横向角度各年度评估项目增值率的平均值看,在当前评估管理体制、原则普遍采用的方法下,平均值较大的是无形资产增值率。从纵向历史角度来看,不动产和机器设备评估增值率从2007—2008年的32.41%和12.56%降到了2009—2012年的30.86%和10.78%。无形资产增值率由2007—2009年的64.334%降到了2010—2012年的61.8412%,说明3项新准则的效果初见成效。

第二,从各年度评估项目增值率的中位数看,各年度评估项目增值率的中位数基本上都为0或者接近于0,不动产、机器设备增值率连续六年为0,但是无形资产中位数与0的差别较大。无形资产增值率中位数在2008年明显下降,从92.421%降到18.4825%,而2009年有所上升,为42.96%,特别是2010年竟达到111.05%,说明评估质量可能有所下降,新准则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第三,从各年度评估项目增值率的标准差看,不动产、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率标准差都比较大,说明数据相对分散。但是,从纵向历史趋势来看,不动产、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的增值率标准差都在下降,说明在3项新准则施行后,有集中的趋势,结合平均值的变化,说明新准则影响范围的广度较大,评估增值率普遍降低。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来看,2008年、2009年集中实施的各项评估准则在提高评估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部分准则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无形资产评估仍将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

五、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影响

不正当的关联方交易一直是危害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成为资产评估准则监管的重点内容。表3和表4分别分析了不同类别公司资产和不同类别交易性质评估增值率的相关情况,其中ST公司是指经营上陷入困境、交易中存在“异常情况”的公司。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ST公司资产评估增值率明显高,且标准差较大,说明其资产评估质量较差,可能原因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公司,其财务状况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评估难度较大。关联交易的平均增值率明显小于非关联交易的增值率,标准差区别不大。这说明资产评估准则的实施对于抑制关联方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结论

2008年、2009年我国集中实施了一批新制定或修订的准则,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书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新准则实施后资产评估委托方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更加认同,对资产评估结果的信心更加充分;对抑制关联方之间的不正当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说明资产评估准则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准则的实施效果不太明显,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准则的培训、实施和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平裔.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增值率波动:大股东侵害还是盈余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沈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资产评估增值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邓丽.资产评估准则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刘玉平,池睿.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改进[J]. 会计之友,2014(1):22-27.

[5] 陈静,厉国威.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准则的国际比较[J]. 会计之友,2013(33):26-28.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上市公司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的影响研究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