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语法化及其语用规范研究

2015-04-17 04:46凌德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混用音节词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

文章通过考察“作”与“做”的古今演变,针对“作(zuò)”与“做”的混用现象,从“作(zuò)”的虚化、词素化以及语法化趋势入手,由语音形式、词类、语法结构、四字格词化成语和语义特征以及扩展转换形式等方面, 对“作”与“做”的语用规律、辞典及语用实际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作”;“做”;语法化;混用;语用规范

H041A010907

一、 “作”与“做”的古今演变

“作”字起源很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均作“乍”,后来分化为两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作,起也。从人,从乍。”

至少在中古时,“作”已经分化为不同的读音。《广韵》①中 “乍”音为“开口二等假摄麻韵”(目次:去四十祃。韵母拟音为[a]),“作”未列平声韵,仅分列去声和入声韵:

(1) 去声暮韵。臧祚切(目次:去十一暮,韵母拟音为[u])。

(2) 入声铎韵。则洛切(目次:入十九铎,韵母拟音为[uk])②。

“作”的词义发展演变过程: 起→兴起→产生→制作(造)→工作→创作→作为/当作。

“做”约魏晋时开始出现,应为源于“作1(制造)”的后起字。 《广韵》“做”仅列与“作1”相同的音韵。

《集韵》③中云:“‘作,宗祚切,造也,俗作‘做”, 把“做”视为“作(制造)”的俗字。后世所有词典都一直沿用这一说法,一般均笼统地认为“做”是“作”的后起字。其实,“做”仅为去声“作(zuò)”的分化,“做”最早也仅在“制造”义项上开始与“作”并用。

实际上,现在全国很多方言区“作”与“做”的发音还是有区别的。根据有关方言调查显示④,合肥、苏州、南昌、梅县、广州、厦门、温州、潮州、福州和建瓯等南方的各大方言点“作”仍保留有入声,与“做”发音差别较大。如合肥话“作”读为“tsu?”,而“做”为“tso53”。因此,上述南方方言区的人,这两个字一般很少会混用的。而北京、济南、西安、太原等北方方言区“作”和“做”的发音基本上都为去声。

《现代汉语词典》列“做(作)”。该词典《凡例》二“字形和词型4”中说明:“本字典单字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异体字(包括繁体字)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之后。”⑤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把“作”当作“做”的异体字。

“作”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四类用法:

(1) 作(zuò)。主要义同“做”或“当作”、“作为”等。《现代汉语词典》除单列“作(zuò)”外,还列出含“作(zuò)”类词条94个。

(2) 作(zuō):《现代汉语词典》仅列“作坊”一词,意为“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

(3) 作(zuō):(瞎、胡乱)折腾。

(4) 作(zuò):折合。如“作价”。

“作3”在口语中实际用得较普遍,如《女人就得有点“作”》张玫:《女人就得有点“作”》,载《青年时报》,2012年9月23日。中的“作(zuō)”等等。而词典中所收列的“作案”、“作弊”、“作对”、“作恶”、“作梗”、“作怪”、“作假”、“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践”、“作乱”、“作孽”、“作弄”、“作死”、“作祟”、“作威作福”、“胡作非为”、“自作自受”等中的“作”应与“作3”语义有密切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词典均未收列“作3”,“作4”也未单列,而在很多方言中“作3”、“作4”读音也与“作1”并不相同。还有一些方言中“作3”、“作4”与“作1”和“作2”的读音也不完全相同,如合肥话“作1”大多为入声的“tsu?”;“作坊”、“作价”中“作”的调值为高平的“tsu55”;而像“作业”、“作文”、“作为”、“作孽”、“作死”、“作假”等前置的“作”多普遍词化变调为212调值的“tsu212”。这些读音均与调值为去声的“做(tso53)”则有明显不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因此,综合来看,现代汉语中“作3”和“作4”的规范标音均应与“作2(zuō)”相同为妥。

凌德祥:“作”的语法化及其语用规范研究

二、 “作”与“做”的混用现象

“作”与“做”在语用中出现的混用,主要是因为在普通话及大部分北方话中,二者同音,加上意义又是非常接近。由于“做”在北方话中与“作1(制造)”音同义近,魏晋时开始出现混用,如:

(1)晋代《佛说项王故事经》:“便作是念。”

(2)宋代秦观《江城子》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宋代谢懋《石州引》词:“飞云特地凝愁,做弄晚来微雨。”

(4)明代吴承恩《水浒传》第四回:“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

(5)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6)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九回:“巧姐哭了一夜,必要等他父亲回来作主。”

现代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二者读音相同,意思一样,已经逐渐合流,甚至有人提出干脆保留一种用法,或统一用“做”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不宜混用“做”、“作”》,载《语文建设通讯》,2005年第80期,第8081页。。其实,从古到今,“作2”、“作3”和“作4”与“做”还鲜有混用。

也有人认为二者语音与表义有细微差别,特别是构成“复音词”时有明显差异顾江萍:《“作”和“做”的混用与分化——对语音演变中新出现的一例同音异形词的考察》,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第3541页。,“做”主要用于单音节动词使用,“作”主要表现在作为词素构成复音词。

很多人甚至简单地提出“作”和“做”的使用可参考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李炜:《论汉语中的“作”和“做”》,载《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第1924页。。其实,目前所有的汉语词典,都并未能对“作”与“做”的语用作出明确的区分与规范,即便是现在似乎被公认为规范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将“作”作为“做”的异体词处理,其词语收列及举例也存在诸多矛盾。如:

(1) 只列“作客”,没列“做客”。

(2) 只有“当做”,但在“作”释义(6)中却用“当作”。

(3) 只有“作为”,没有“做为”。

(4) 只有“做主”,没有“作主”一词。

但在释义中却大量出现“作声”/“做声”、“作主”/“做主”、“作诗”/“做诗”、“用作”/“用做”、“作出”/“做出”、“当作”/“当做”、“看作”/“看做”、“作菜”/“做菜”、“所作”/“所做”等混用现象。

由于无清晰规范可依,电脑中文输入和编辑系统以及具体的语用同样也陷入混乱。在Microsoft word中文编辑系统中,却在“作客”、 “作主”、“作声”、“作出”、“作诗”、“当做”、“做为”和“看做”等下用红波浪线明确提示这些词语均为不规范或错误用法,与一些规范词典也多存抵牾。

1995年,因考试命题“作”的标注,甚至引发成为轰动全国的一起教育行政案件刘亚林:《一起因“作”字读音引发的教育行政案件》,载《人民司法》,1996年第10期,第4344页。。国外一些汉语教材也有过于简单化地依据所谓现行“规范词典”,将“作”与“做”作简单统一。如日语版的《简明实用汉语课本》日本东方书店《简明实用汉语课本》编辑部:《简明实用汉语课本(全1册)》,相原茂、喜多山幸子编辑,鲁晓琨、宋燕校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25日初版,第1次印刷发行,2001年11月15日初版,第3次印刷发行。,通篇几乎不用“做”而仅采用“作”。主要如:

(1) 他作什么工作?(63页)

(2) 妈妈作的点心。(141页)

(3) 你想作什么工作呢?(160页)

(4) 哪里,这是我应该作的。(183页)

(5) 这个练习不用作。(185页)

上述混用、错用情况昭示,只有首先做好词典的规范,才可以更好地指导语用规范凌德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规范”》,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3期,第1517页。。

三、 “作1”的语法化趋势

根据我们的全面考察与研究,“作”和“做”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已经逐步全面合流。其实,从古到今,“作2”、“作3”、“作4”与“做”很少混用,古代“作1”与“做”的混用大多源于南方和北方不同作家的方言差异,同一作者或作品,“作”和“做”混用还较少见。而目前国家重要的政策、法律文书也尚未出现类似混用情况,一些重要的书刊和出版物也罕见类似混用现象。

这主要由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四字格成语词汇化,“作”的逐步虚化、词素化及语法化趋势所致。

现在通常所说的“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一般是指词语意义的逐步虚化、词语逐步表现为语法功能成分的过程或现象。Haspelmath从语言演变的共性角度将语法化的频率条件概括为:“一个语法化的候选者相对于其他参与竞争的候选者使用频率越高,那么它发生语法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吴福祥、张谊生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语言项的频率高低取决于重复的运用。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1800万字范围的现代汉语语料库郭曙纶:《中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年。统计分析,“作”出现25,842次,占1417‰;“做”则出现6,977次, 仅占0383‰。由此可见,“作”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做”,因此其词素化、语法化趋势也非常明显。

“作”的语法化致使“作”与“做”语法形式及语用逐步分化。“做”现在主要单独用为动词,而“作1”近代以来词素化语法特征日趋明显,逐步演变成仅作词素构成复音词,现在几乎已不单独使用。即便是现在一般容易被混用的“作1”与“做”,二者在语音、表义与语法形式上也有明显区别,特别是构成复音词时区别更加明显。

《现代汉语词典》收列情况含“作”词共110个,其中“作(zuò)”109个,在“作”(zuō)条下列“作坊”1条。含“做”词仅40条详见附录一:“作”与“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情况一览。。结合现代汉语语用现状作分析,“作”已明显意义虚化,呈现出词素化的语法化趋势,而“做”则显示为明显的词化特征,二者语用分工、分化越发明晰。

与英语等有形态语言相比,汉语二字格词与词组界限并不分明,反映了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语仍处于语法化进程中,即词汇双音节化进程尚未全部完成。过去一般将四字格成语看作是词组(固定词组或短语),由“作”语法化趋势来看,现代汉语四字格成语应属“词”的范畴。同时,由四字格“作”字成语的语用来看,四字格成语也应看作为“成语词”更为确切。现代汉语词汇不仅体现双音节化,同时也呈现出四音节(四字格)成语词汇化趋势。

四、 “作” 与“做”的语用规律及规范

现代汉语“作2”、“作3”、“作4”与“做”不存在渊源关系,且语用分工也非常明确,不应存在混用现象,只可统一规范用“作”,而不应用“做”。

由于“作”的词素化、语法化趋势,“作1”与“做”在单音节(独立运用)、三音节(三字)、四音节(四字)成语组合中分化已基本完成,一般也不存在混用问题。

由于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仍处于继续发展进程中,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与词组界限现在还不是那么分明 ,因此,“作1”与“做”构成的双音节(二字)组合同样也会出现词与非词的困扰。但“作1”与“做”构成的双音节组合,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也已基本分化完成,只有较少的词语仍处于虚化、语法化的过渡的分化状态,二者看似形似,这类词难免会产生混淆。但这些词语,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在语音、语法方面的区别非常明显,语义方面也有细微差别,也可通过比较明显的“形式标志”作区分,因此,混用情况并无一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廓清其语用规律,加强对词典规范及语用的引导。

1. “作1”与“做”独用规律及规范

由于“作”的语法化,现代汉语中“作1”已无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运用,凡看似独立运用的“作1”,其黏着性很强,多用于较为固定的书面化结构中,如“(为)……(而)作(出)……”、“(A)作(B)”等语法槽或语法结构中。“作”虽看似独立使用,但大多均可替换成“作出”、“作为”、“为”、“当作”、“当”等。上述“作”应可看成为“作出”、“作为”和“当作”等在特殊结构中的简略形式,因此均可统一规范为“作”而不应再用作“做”。

“做”独立成词,语义的动作性相对“作”更强一些,因此,凡独立运用情况下应统一规范用作“做”。

2. “作”与“做”在三字组合及四字格成语中语用规律及规范

现代汉语三字(三音节)组合多为词组(短语),因此,在三字组合中一般多用为“做”。如:“做活儿”、 “做礼拜”、“做买卖”、“做满月”、 “做圈套”、 “做生活”、“做生日”、“做生意”、“做手脚”、“做文章”、“做学问”、“做针线”、“做对头”等等。

由于“作”在汉语中的语法化及成语的词汇化,现代汉语四字格成语越来越凸显其词化特征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在四字格成语中,大多均用为“作”。根据“作”及四字格词化成语的特征,少数如“作/做贼心虚”、“逢场作/做戏”等,可统一规范为“作”。

3. “作”与“做”双音节词语的语用规律及规范

“作”用于双音节复合词(除“做作”一词为避同音同形的“做做”外),而“做”均用于双音节词组。

现在一般都会把“双音节化”看成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主要特点,但现代汉语中“词”和“词组”的界限本来就不是那么分明,特别是双音节组合,词与词组界限更是难以分辨。说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仍处在发展进程中。

现在绝大多数汉语辞典收“词”实际并没有将词素、词和短语(词组)作明确区分,有些词组、词素也被一同列为“词条”收录。

而正是由于“作”的词素化、语法化,“作”和“做”在双音节组合中,绝大多数也已分化清晰,远比一般双音节词与词组区分更为容易,仅在“动宾式组合”、“动+zuò”和个别“形+zuò”组合中存在表面看似相同、平行的“作”字词和“做”字词组,但“作字词”与“做字词组”的语义及扩展、转换形式有明显不同,完全可以据此简便区分并加以规范。

(1)“作”与“做”前置

《现代汉语词典》收列双音节前置“作”字词65个。双音节前置“做”字词语虽仅列39个,但“做~”为词组(“做作”仅一词,可能为避同音同形的“做做”)则属比较自由开放类,类似更多组合,词典一般并未收录。前置双音节“作”字词与“做”字词组的主要区别,见表1。

汉语“动宾式”近20年来一直处于语法化进程中。根据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规则凌德祥:《试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基本规律》,载《汉语学习》,1999年第5期,第913页。,动宾式“作字动词”一般均可带宾语,同时其扩展及语义转换形式与“做字词组”也明显不同,如“作客”、“作媒”等中的“作”用于较为固定的书面化格式中,一般均可据其语义转换为“作为”、“为”或“成”等;“做媒”中的“做”则不可作这样的替换,但可扩展、插入为“做个媒”或“做媒人”等较为明晰的词组形式。其他还有些形似的平行组合如“作诗:作诗(一首)做诗:做(首)诗”、“作旧:作(价为)旧(件卖)做旧:做(成)旧(件)/做旧(的物件)”等,可据其不同的搭配及扩展转换特点作规范选用。随着“作”的进一步语法化,今后一些动宾式双音节“做字词组”很可能逐步会转化为“作字词”。

(2)“作”与“做”后置

《现代汉语词典》列条或例举“作”字后置双音节词仅25个,但其他词典收录及常用的至少有118个 详见附录二:常用后置“作”字双音节词表。;《现代汉语词典》仅列“当做”、“叫做”和“看做”等“做”字词语3条,其实,“~做”为自由、开放的词组。后置“作”字词与“做”字词组的主要区别,见表2。

扩展形式动词+补语/宾语:

争作一团/选作市长状+做+宾语:争做模范/选做这件事

语义及转换形式当作=当/作/当成定作=定为争作一团=争成一团

现做=现场/现在做争做=争着去做选做=有选择地做

“动+作”中“作”语义为“当”、“当成”、“成”和“为”,常用于比较书面化句式中;而“动+做”中“做”语义通常为“干”、“制”、“造”等。

可能主要因词典收录引导的缘故,目前也仅有“动+~”结构中“当作/当做”、“叫作/叫做”和“叫作/看做”等少数用例极易产生混用现象。根据上表所列方法,《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列的“当做”、“叫做”和“看做”以及类似高频易混词语,均可分别根据上述语义及扩展、转换形式作规范选用。如:

“当作:(把A)当作/当(B)——当做:(这件事)当做(不)当做”;

“叫作:(把杜鹃花)叫作(映山红)”;

“看作:(把他)看作(最好的朋友)”。

附录一:“作”与“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情况一览

《现代汉语词典》1688页列“做(作)”。根据《凡例》二“字形和词型4”中说明:“本字典单字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现在通行的为标准。异体字(包括繁体字)加括号附列在正体之后。”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是把“作”当作“做”的异体字来处理的。

(一)《现代汉语词典》列含“作”词共110条,其中含“作(zuò)”词语109条,单列词94条,例举15条。在“作”(zuō)条下列“作坊”1条。

1. “作”(zuò)字条后列词65条:

“作案”、“作罢”、“作保”、“作弊”、“作壁上观”、“作别”、“作成”、“作答”、“作对”、“作恶”、“作伐”、 “作法”(旧时指道士施行法术)、“作法”[(1)作文的方法;(2)做法]、“作法自毙”、“作废”、“作风”、

“作梗”、“作古”、“作怪”、“作家”、“作假”、“作阶”、“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件”、“作践”、

“作客”、“作乐”、“作脸”、“作料”、“作乱”、“作美”、“作难”(zuō)、“作难”(去声)、“作孽”、“作弄”、

“作呕”、“作陪”、“作品”、“作色”、“作势”、“作数”、“作死”、“作速”、“作祟”、“作态”、“作痛”、

“作威作福”、“作为1”、“作为2”(例举却为“当做”)、“作文”、“作物”、“作息”、“作兴”、“作业”、

“作揖”、“作艺”、“作俑”、“作用”、“作乐”、“作战”、“作者”、“作准”、“作秀”(2002年增补)

2. 例举含“作(zuò)”词语15条(重复不计):

“振作”、“日出而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自作自受”、“佳作”、“杰作”、“成功之作”、

“装模作样”、“当作”(词典并未列条,只列“当做”)、“作为”、“过期作废”、“认贼作父”、“发作”

3.列其他含“作(zuò)”词语29条:

操作、创作、发作、逢场作戏、耕作、工作、合作、合作化、合作社、胡作非为、佳作、杰作、

精耕细作、劳作、力作、连作(作物)、诗作、述而不作、天作之合、细作(旧指暗探;间谍)、

下作、写作、译作、原作、运作、造作(做作)、振作、自作聪明、自作自受

5.作(zuō),只列“作坊”条。

另,《辞源》收列的“自作主张”、“自作自画”、“作(zuō)挞”、作配、作晚(早晚)、作嫁、作霖(下雨)等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列。

(二)《现代汉语词典》中含“做”词共有40个(列条37个)

1.在“做”条后列词34条:

“做爱”、“做伴”、“做东”、“做法”、“做工”、“做工(做功)”、“做功”、“做鬼”、“做活儿”、“做客”、

“做礼拜”、“做买卖”、“做满月”(类似更为常用的“坐月子”/“做月子”等,该词典却未收录)、“做媒”、“做梦”、

“做派”、“做亲”、“做圈套”、“做人”、“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日”、“做生意”、“做声”、“做事”、

“做手脚”、“做寿”、“做文章”、“做戏”、“做学问”、“做贼心虚”、“做针线”、“做主”和“做作”等词,例举3个词语(重复不计):“做诗”、“用做”、“做对头”等。

2. 列其他含“做”词语3条:

在“当”条后列“当做”;在“叫2”条后列“叫做”; 在“看”条后列“看做”等词。

附录二:常用后置“作”字双音节词表(118个)

比作、看作、拆作(两块)、吹作(天仙)、凑作、雕作、定作、订作、钉作、读作、堆作、讹作、翻作、

分作、封作、缝作、奉作(圣明)、改作、割作、隔作、化作、换作、混作(一团)、挤作、嫁作(商人妇)、

假作、降作、叫作、巨作(《现汉》收“巨著”)、剧作、裹作(小包)、聚作、焊作、卷作、刊作、刻作、

夸作、扩作、拦作、烂作(一摊)、炼作(仙丹)、列作、裂作、留作(他用)、拢作(一畦)、弄作、

搂作(一团)、乱作(一团)、骂作(娼妇)、忙作(一团)、描作(一幅画)、妙作、名作(《现汉》“名著”)、

磨(阳平)作(瓶状)、磨(去声)作(粉状)、拈作、酿作、捏作(人形)、凝作、扭作、弄作、挪作(他用)排作(一排)、盘作(螺状)、判作(错误)、炮作、配作、喷作、捧作(圣明)、劈作、片作、剖作(竹丝)、敲作、翘作、切作、屈作、曲作、娶作、蜷作(一团)、认作、揉作、散作、实作(B)、收作(徒弟)、

书作(名词/动词)、拴作、滩作、添作(二一添作五)、填作(草坪)、调作(糊状)、听作(B)、 团作、屯作、挖作(鱼塘)、歪作(一边)、弯作(弓形)、忘作(B)、围作(铁桶)、误作、朽作

陈彭年、丘雍.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扬州使院. 清康熙45年(1703年)版.

[2] 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M]. 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重印.

[3] 赵振铎.《集韵》校本(全三册).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字汇(第二版).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88.

[6] 张玫.女人就得有点“作”[N].青年时报.20120923.

[7]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

[8]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不宜混用“做”、“作”[J].语文建设通讯.2005,(80): 8081.

[9]顾江萍.“作”和“做”的混用与分化——对语音演变中新出现的一例同音异形词的考察[J].辞书研究.2002,(2):3541.

[10] 李炜.论汉语中的“作”和“做”[J].辞书研究.1998,(3):1924.

[11] 刘亚林.一起因“作”字读音引发的教育行政案件[N].人民司法.1996,(10):4344.

[12] 东方书店《简明实用汉语课本》编辑部.简明实用汉语课本(全1册)(相原茂、喜多山幸子编辑,鲁晓琨、宋燕校订).日本:东方书店和商务印书馆.1998年3月25日初版第1次印刷发行,2001年11月15日初版第3次印刷发行.

[13] 凌德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规范”[J].语文建设.1998,(3):1517.

[14] 吴福祥、张谊生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5] 郭曙纶.中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2013.

[16] 详见附录一:“作”与“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情况一览.

[17] 凌德祥.走向世界的汉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8] 凌德祥.试论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基本规律[J].汉语学习.1999,(5):913.

[19] 附录二:常用后置“作”字双音节词.

A Study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Pragmatic

Norms of “zuo(作)”

LING Dexi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The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zuò(作)” and “zuò(做)” in Chinese. To clarify the confusing usages of the two words, a tho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virtu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zuò(作)”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iom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peech sounds, parts of speech, semantic features,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nd extended transfer forms, etc,it explores the pragmatic rules, dictionary meaning and pragmatic norms of “zuò(作)” and “zuò(做).”

zuò(作);zuò(做);grammaticalization;confusing usages;pragmatic norms

周淑英

猜你喜欢
混用音节词组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拼拼 读读 写写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看音节说句子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