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蒜—烟—稻轮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2015-04-17 03:11孔三娟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竹荪烟株大田

孔三娟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农技站 354000)

水北镇地处邵武市城郊,水稻种植面积2506 hm2,是邵武市粮食主产区。其中三都村水稻种植面积511 hm2,也是食用菌主产地。近几年来,推广竹荪—蒜—烟—稻轮作模式,较烟—稻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 竹荪栽培技术

1.1 原料准备

每667 m2用量:竹丝粉3000 kg、尿素50 kg、复合肥(含氮20%)25 kg、石膏粉50 kg、轻质碳酸钙75 kg。

1.2 原料堆制

原料发酵质量直接影响竹荪的产量,原料分5层堆制,首先将尿素、复合肥、石膏粉、轻质碳酸钙搅拌均匀,一层竹丝粉一层肥料,每层铺后浇水至湿润,发酵至15 d 第1 次翻动,隔10 d 翻动第2次,再隔10 d 翻动第3 次,每次翻动必须保证均匀。一般12 月下旬至翌年1 月上旬堆制原料,发酵50 d 左右颜色变铁锈色即可。

1.3 整畦、播种

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段面大田种植竹荪。大田整平后开好四周沟,用于管理和排水,整畦前20 d 每667 m2用10%草甘膦300 倍液30 kg喷施防除杂草。2 月中旬将发酵好的原料建畦,畦宽120 ~125 cm。长裙竹荪每667 m2用菌种800袋,穴播,然后畦面上盖8 cm 土壤,再盖一薄层干稻草。

1.4 管理与采收

当稻草上菌丝露白可见时,搭遮阳网,减少阳光直射。经常检查畦面,菇蕾生长期必须早晚各喷水1 次,保持畦面湿度,稻草变干时就要喷水;土发白要多喷、勤喷;前期菌蕾小要喷雾;菌蕾大要多喷、重喷;晴天、干燥天多喷,阴雨天不喷,以确保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5 月中下旬可采收第1 批菇,第1 批菇出势猛,早晨6:00 ~9:00 为最佳采收时间段,采收的菇烘烤后颜色白色剔透、商品性高;上午9:00 以后温度升高,菇开始开伞,烘烤后颜色变黄,容易折断,外观不美,商品性欠佳。出菇期为5 月中下旬到9 下旬至10 月上旬。全生育期一般可采收4 ~5 批菇。

1.5 烘烤竹荪

采收的竹荪及时运回烘烤,用40℃文火烘烤至七八成干后再升温至50 ~60℃,直至菇体足干,冷却后及时装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干菇回潮发霉变质。

2 大蒜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目前适宜水北镇种植的大蒜品种主要是本地的“小红蒜”,该品种株型矮壮,高25 ~30 cm,叶片厚、浓绿,香味浓,口感好,市场价高。

2.2 适时播种

9 下旬至10 月上旬竹荪采收后,畦面人工稍作整理,除草后即可种植大蒜,本地大蒜生育期110 d(从播种开始计算)。播种前,先将蒜瓣进行筛选,除去病虫害侵染的蒜瓣,大小分开,分级播种。

2.3 合理密植

播种不宜过深,土壤要保持湿润,促进大蒜提早出苗。本地品种蒜瓣小,每667 m2保证3 万~4万株,行距15 ~18 cm,株距8 ~10 cm。播种后覆盖稻草防杂草。

2.4 田间管理

2.4.1 施肥 种植竹荪的土壤比较疏松,清除杂草即可,播种前7 d 用13%二甲四氯喷施除草,每667 m2施鸡粪300 kg、复合肥15 kg 作基肥,大蒜3 ~4 片叶时施追肥(尿素20 kg)。

2.4.2 灌水 大蒜播种后如果土壤湿润,一般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土壤干燥时应灌齐苗水。在幼苗期一般少灌水,适当控制水分。在抽薹和鳞茎肥大期要沟灌,避免受旱,保持土壤湿润。

2.4.3 防病害 大蒜生长期间,病害主要有锈病、叶枯病、疫病。可在发病初期或发病期间用粉锈宁、百菌清、敌菌特、速克灵等药剂防治。

2.5 适时收获

选择晴天采收大蒜,1 月下旬采收完毕,准备起垄种植烟叶。一般每667 m2大蒜产量600 ~700 kg。

3 烤烟栽培技术

3.1 育苗

选择优良品种,如K326、云烟85、云烟87、CB-1。播种时间12 月10 ~15 日;水北镇采用漂浮育苗,烟苗整齐一致,有利于提高大田烤烟的整齐度,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3.2 整畦

整成单垄高畦,畦高35 cm,行距120 cm,株距50 cm,开好边沟及十字沟防积水。机械起垄的,仍要求手工开深畦沟,以确保畦高达35 cm。

3.3 移栽

烟苗7 ~8 片真叶时移栽。烤烟移栽大田的最佳时段:K326 和云烟品种在3 月1 ~5 日,CB-1在2 月25 ~30 日移栽,要求同一烤房烟苗在2 d 内栽完毕。

3.4 肥管

每667 m2基施鸡粪150 kg、烟叶专用肥35 kg、钙镁磷肥13 kg、氢氧化钙13 kg。移栽前10 d 开条沟,宽10 ~15 cm、深15 cm,将基肥均匀撒施。地膜紧贴畦面,四周盖严实,以减少烟畦杂草。移栽后40 d 结合培土施硫酸钾18 kg、硝酸钾8 kg,施在烟畦一侧距烟株10 cm 处。

3.5 水管

开好“十字”沟及边沟(低于畦沟10 cm),保持土壤半湿润状态,确保烟田不积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水。进入团棵至旺长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手捏易成团。若遇干旱,应灌“跑马水”使烟畦湿润,以水调肥,促进烟株旺长。6 月下旬后干旱少雨,烟田水分不足,应适当浇水或灌水,防止烟株出现高温干旱逼熟现象。烤烟采烤前2 d 可灌水,以增加上部叶含水量,提高易烤性。

3.6 打顶抹杈

适时打顶留叶,培育腰鼓形至筒形的合理株型,每株留叶18 ~20 片,烟株营养充分的可多留1 ~2 片叶,促进顶叶开面,提高上部叶工业可用性。打顶后整体烟株的株高必须达到90 cm,打顶时花蕾和托花叶一并打掉,一般采用一次性打顶,不能开面时及时进行二次打顶,确保顶叶开面长50~55 cm、宽20 ~25 cm。打顶按先健株后病株的顺序进行。打顶后抹去3 cm 以上烟杈,及时用烟净、菜草通等抑芽剂杯淋或点滴抑芽。

3.7 病虫害综合防治

天气转暖后,易发生花叶病,特别是受灾的烟叶,在培土或者多摩擦的情况下更易传染发病,应提早做好花叶病的防治工作,建议喷施东旺杀毒、病毒清等药剂,并清沟锄草。根黑腐病和黑胫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灌根或喷淋烟株颈部;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200 万单位或20%青枯灵粉剂600倍液进行灌根或喷淋根颈部,预防2 ~3 次,每次间隔5 ~7 d。

3.8 科学采烤

在采收阶段,要求做到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适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 ~6 片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烤。掌握三段式烘烤工艺,把烟叶烤黄、烤熟、烤香、烤鲜、烤干。

4 水稻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适中、稳产、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如甬优9 号、中浙优8 号、宜优99、钱优0506、江优明62、特优627、深两优5814 等。海拔较高的山区,为了保证烟后稻安全齐穗,也可用选用早稻品种T78 优2155、中优2155、株两优22 等。

4.2 适时播种

水北镇烟叶收获一般于7 月中旬前采摘结束,故烟后稻播种期宜在6 月15 日前,秧龄30 ~35 d。

4.3 插足基本苗

烟后稻可适当密植,采用18.5 cm×18.0 cm 的插植规格为好,丛插2 粒谷秧,每667 m2基本苗8万~10 万丛,插秧做到浅、直、匀。

4.4 科学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一般每667 m2用水稻专用肥50 kg、过磷酸钙15 kg、氯化钾15 kg 作基肥。施肥策略:足氮、适磷、增钾,攻前稳中补后。大田插秧后5 ~7 d 每667 m2用尿素15 kg 及时追肥,并喷施丁草胺200 g 进行化学除草;插后10 ~15 d 追施复合肥15 kg、氯化钾15 kg 作分蘖肥;破口时追施尿素5 kg 作穗肥,以利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在水管上,做到浅水(3 cm)插秧、深水(6 ~10 cm)返青、浅水分蘖、够苗烤田,当苗数达到18 万~24 万苗时立即烤田,保证每667 m2有效穗数达18 万穗左右,后期多次轻搁保持干干湿湿,孕穗到扬花,干湿交替到成熟。在收割前10 d 断水,水稻进入孕穗期应及时复水。

4.5 防治病虫害

近几年主要病虫害有穗颈瘟、南方条纹矮缩病、细条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应根据不同生长期开展综合防治。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以防治稻蓟马和稻飞虱,采用叶青双、5%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5%博泰防治稻飞虱,80%杀虫双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猜你喜欢
竹荪烟株大田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一碗竹荪汤
打顶后养分供应水平和采收方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水氮耦合对烟株生长、产量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