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17 03:11罗宏妹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黄秋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罗宏妹

(福建省沙县良种繁育场 365504)

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罗宏妹

(福建省沙县良种繁育场 365504)

介绍黄秋葵特征特性,并总结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词:黄秋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黄秋葵又名秋葵、洋茄、咖啡黄葵,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幼嫩蒴果,嫩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铁、钙及一种粘性糖蛋白质,经常食用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健胃整肠,有增强人体耐力的功效,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新兴特种蔬菜。沙县于2013年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黄秋葵栽培试种,笔者经过几年的栽培探索,总结出一套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黄秋葵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耐热怕寒,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期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结果期最适温度为26~28℃,夜温低于14℃则生长不良。在干旱、少雨、高温40℃的直射阳光下无日灼发生。在沙县种植,全生育期180d,从播种到采收65d,可持续收获100d以上,每667m2可产蒴果1500~2000kg。

黄秋葵根系较发达,直根系,茎直立生长。苗期胚轴上有茸毛,木质化后消褪,茎秆绿色,基部节间短,叶腋间常发生侧枝,上部节间较长,无侧枝发生。叶互生,掌状五裂,裂缺边缘为不规则齿形,叶柄细长中空,主茎下部叶片大,上部略小些。雌雄同花,单瓣,淡黄色,深紫色花心。植株自下而上顺延开花结果,果实为蒴果形,蒴果五棱,顶端尖细。蒴果由绿变黄,成熟期为褐色。籽粒近球形,灰褐色,千粒重约55g。

2 栽培技术

2.1 田地选择

黄秋葵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忌连作,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种植产量高、品质好。

2.2 整地做畦

种植前对田块进行深耕,耕深20~30cm。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钙镁磷肥50kg、硫酸钾10~20kg,随耕地施入,耕地后细耙,整平做畦。畦宽100cm,畦沟宽40~50cm,畦高25~30cm。每畦2行,株距45~50 cm,每667m2栽植2000株左右。

2.3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为方便采收与管理,一般选择早熟、植株较矮的品种种植,如新东京五号、台湾五福、美丽五角等。由于黄秋葵种子外皮粗、种皮厚,播种前须对种子进行处理。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30~35℃温水浸种10h,然后放入25~28℃的培养箱中催芽2d,待一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可在种子中拌入适量防地下害虫的农药 (如辛硫·乐斯本),预防幼芽受害。

2.4 播种与育苗

在沙县栽培黄秋葵,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栽培。用8cm×8cm的营养钵育苗,将配好的营养土装袋,浇水备用,每钵播2~3粒种子,播种后用山土灰覆盖,搭薄膜拱棚保温保湿,保持温度25℃左右,5d左右出苗,出苗后保持温度15℃以上,以利幼苗生长,温度超过35℃需打开薄膜通风降温。

2.5 适时定植

播种后15~20d,苗高10~20cm、带1~2片真叶时移栽。移栽前田地犁细耙平,南方多雨地区要做成高畦,按畦带沟宽140cm、畦高25~30cm起畦。每畦种2行,株距40~50cm,行距60~70 cm,每穴种植1株。移栽时带土取苗,注意不要损伤根系,种后浇透水。

2.6 中耕除草

黄秋葵定植初期生长缓慢,杂草生长较快,要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地温,并起到保墒作用。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黄秋葵生长较好,当温度25~30℃时,正是开花结果的适宜时期,应加强中耕,促进根系生长,及时松土除草。在植株封垄前、灌溉雨后,根系土壤被冲刷,应及时培土复耕,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

2.7 水肥管理

黄秋葵需肥量大、吸肥力强,生长前期施肥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定植7d后,每667m2浇施腐熟人粪尿500kg;定植10~15d后,结合中耕松土,每667m2浇施三元复合肥10kg;定植30~35d后进入开花结果期,每667m2追施复合肥20~30kg。在采摘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在生长中后期继续追肥1~2次。黄秋葵植株较大,需水量较大,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在7~8月高温干旱时要保持充足水分,每周可灌水1次,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造成烂根。

2.8 整枝修剪

黄秋葵以主茎结果为主,当茎部叶腋处发生侧芽、侧枝或种植过密互相遮阴对生长不利时,应及时去除侧枝、老黄叶片,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主枝60cm时可摘心,以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开花结果。当植株生长较高时,要插竹竿或木棍支撑,用细绳捆绑主茎,以防止倒伏或被风刮断。收获嫩果后保留下部1~2片叶,摘除其他叶片。

2.9 虫害防治

黄秋葵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斜纹叶蛾、斑潜蝇等。蚜虫可使用10%吡虫啉或1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棉铃虫、斜纹叶蛾每667m2可用苏云杆菌100g或茚虫威30g对水50kg喷雾防治;斑潜蝇可选用10%斑安乳油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为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以上农药要交替使用。

2.10 及时采收

黄秋葵以幼嫩的蒴果为食用器官,从播种到采收55~65d,一般开花后6~8d,果实长8~10 cm,单果重10~15g,果皮浅绿翠嫩,果实品质较好,应及时采收。果实长度超过品种特征长度,果色由绿色转为白色,果荚纤维化,食用品质下降,失去鲜食价值。采摘时要带柄小心摘下嫩荚,不要损伤植株。为保持最佳食用品质,早期2~3d采摘1次,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kra

LUO Hong-mei
( Sha County Seed Multiplication Farm,Fujian Province 365504)

Characteristics of okra was introduced,and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Okra;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10.13651/j.cnki.fjnykj.2015.07.018

2015-06-03

罗宏妹,女,1974年生,农艺师。

(责任编辑:林德梓)

敬告读者——

猜你喜欢
黄秋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