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研究

2015-04-22 00:27
戏剧之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体晚会仪式

谭 力

(钦州学院 音乐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研究

谭力

(钦州学院 音乐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舞台主持”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传播活动,在我国被广泛运用。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主要分为“传播理念”与“主持人传播策略”两部分,可以进一步优化“舞台主持”的传播效果,更好的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服务。

舞台主持;舞台主持人;组织传播;传播策略

一、前言

“舞台主持”是在我国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主持形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生活中常见的“舞台主持”以晚会、宴会、庆典、会议、仪式等形式出现,具有组织传播的特殊功能且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但很多人在对于“舞台主持”的认知上存在误区:其一,是将“舞台主持”直接等同于“晚会主持”。其二,是将“舞台主持”中的主持人直接等同于“报幕员”。其实“舞台主持”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传播学理论尤其是组织传播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是较好的一个研究视角,因为主持与传播之间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不仅如此,通过组织传播理论来认识“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可以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主持艺术理论,探索出一套优化“舞台主持”传播效果的传播策略,增强晚会、庆典等活动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舞台主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更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组织传播:“舞台主持”的本质属性与传播理念

组织传播是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1]关于组织的定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舞台主持”就是这样的活动。

“舞台主持”不仅仅是“晚会主持”,它还包含了会议、宴会、仪式、庆典等场合的主持。哪怕“舞台主持”是专指“晚会主持”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是主题鲜明的专题晚会,主持人与受众的特征、需求、功能就越会发生变化,晚会现场由主持人、受众、工作人员构建起来的这个群体就越像是一个组织。所以,“舞台主持”的本质属性是组织传播,它是主持人在晚会、庆典、会议、仪式及宴会等固定的特殊场合,通过自己特有的话语体系和“仪式感”,不以节目为载体,一般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而直接面向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当我们明确了“舞台主持”的本质属性之后,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传播理念。这里所提及的传播理念包括:传播思想、传播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晚会、宴会、庆典、会议还是仪式,哪一种“舞台主持”的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传播理念。“舞台主持”的传播理念是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具体可以分解为:

传播任务——组织信息的准确输出。

传播目的——体现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传播手段——独特语体的使用及“仪式感”的体现。

传播效果——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们以“晚会”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晚会”的认知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晚会”的本质是一次组织传播活动。“晚会”的举行不是简单的聚会、表演而是带着鲜明的目的性。在“晚会”中出现的节目、串联词、小游戏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为“晚会”的传播服务,增强到场的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团结意识和凝聚意识。其次,主持人在“晚会”中使用的语言营造了独特的“语境”,身处这种语境中的每一个观众都能深刻的体会到话语背后的深意。通过晚会,每一个观众(组织成员)都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身份、更加坚定不移的向着共有目标前进,这才是“晚会”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组织传播的作用,这才是“舞台主持”的传播理念。

三、“舞台主持”中主持人的传播策略

主持人作为“舞台主持”中的核心人物,同时也作为组织传播活动中的主导者、传播者、宣讲者,其承担的责任是重大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每一次“舞台主持”,发挥“舞台主持”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主持人必须寻找到合适的传播策略以助其事半功倍。尽管主持人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处的“舞台主持”场域也各不相同,想梳理出一套“万能”的传播策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同时也知道,个性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共性做为基础,个性也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应该是具有传播共性的,应该是能体现“舞台主持”中主持人的个性与主导性的。下文将以“晚会”为例探讨“舞台主持”中主持人传播策略的几大要点:

(一)提前介入,果断取舍主持内容与环节

主持人不仅仅是“报幕员”、“传声筒”,他是整台演出的串联者、把控者、主导者。他串联起了演出各工种之间的联系和节目之间的衔接,他把控着演出现场的气氛和局面,他主导着整台演出的流程。可以说,主持人是演出导演意图的实践者,是集体智慧的代言人;主持人业务能力的丰富和艰难是超出一般人想象的。一个深刻理解了晚会性质和组织传播理念的主持人,必然会早早的提前参与到晚会的前期各项筹备工作中去。其中,构思与策划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台晚会中,主持人要进行的构思与策划主要体现在以组织传播为传播理念,果断取舍主持内容与环节,让晚会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环节、每一次互动都紧密围绕晚会主题,为组织传播服务。就拿主持人的说话内容来说吧,节目和节目之间的衔接是否有必要每次都由主持人完成?如何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节目的主次和重点所在?现场互动环节的增减有没有给予主持人主导权?互动环节是寓意深刻,还是简单娱乐?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从主持人的主持话语中得到答案。

我们建议主持人应该提前进入到晚会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去,尽早了解晚会主题,明确传播任务,分清节目主次,取舍主持环节,设计话语要点,提升传播品质,以求做到主持的精准传播、精致传播、精美传播。特别是在晚会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少而精,不一定每个节目都需要上场串场,但每一次串场都让人印象深刻,有情调、有美感。互动环节一定不要停留在表层的“瞎胡闹”、“假热闹”,而是应展现语言的智慧和力量来进行控场,使得现场气氛不仅热闹,更能让人从中体会到组织性和自豪感。

(二)灵活掌握和转换两种语体

我们在观看晚会时经常会发现,主持人的说话方式总在“变”。晚会开场时,主持人的语言激昂豪迈、大气雄伟;晚会结尾时,主持人的语言饱含深情、委婉动人;而在晚会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却又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其实这种语言上的“变”,就是主持人在灵活掌握和转换着自己的主持语体。

所谓语体,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宣读式(朗诵体)和谈话式(谈话体)是“舞台主持”中主持人最常使用的两种语体,这两种语体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朗诵体,句式工整、对仗、押韵、朗朗上口,多用于抒情式的表达;谈话体,亲切、自然、口语化,适合于近距离交流。两种语体的轮换使用,使得主持人在“舞台主持”的过程中既体现了组织传播的庄重性又没有疏远与受众的距离,也使得受众在观看晚会时既感觉到隆重又能体会到亲切、温暖。

尽管我们说“舞台主持”是组织传播活动,“晚会”也必须体现组织传播这一属性。但毕竟举办“晚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教,而是让受众在身心愉悦、心甘情愿的状态下去接收“晚会”传播出来的信息。因此,想要优化“舞台主持”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主持人具备这种语言上的“变”的能力。因为,善于传播者同时必定是善于运用语体者。[2]

(三)准确体现舞台主持“仪式感”

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能让人感觉到“仪式感”的存在,“舞台主持”中也是如此。连接“舞台主持”与“仪式感”的核心链条是“形式”一词。“仪式感”的外在表现就是形式。而“舞台主持”是什么?是艺术(主持艺术)。艺术又是什么?艺术也是形式。例如俄国的形式主义者们就认为,艺术就像是一颗洋葱头——内容是核,形式是皮。洋葱头的特点就是剥开一层皮下面还是一层皮,剥到最后剩下的还是皮。这个比喻形象的告诉了我们,艺术其实就是形式。因此,要想准确体现“舞台主持”的“仪式感”,必须准确的把握好“舞台主持”的外在形式。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主持人的体态语和服饰这两方面。

在体态语方面,主持人的站姿是首先要考虑的。且不说主持人自己的站姿要挺拔、精神,就连和搭档之间的距离也大有学问。一般来说,主持人和搭档之间的距离是0.3-0.5米,如果距离过远则显得生疏,过近则显得太亲密。主持人上场和下场时的走动,采访和互动时的走动,都要考虑到体态美。甚至于脸上的微笑、眼神的交流都应该是规范而不拘谨、大气而又亲切的。试想一下,舞台上的四位主持人整齐、对称、规范、端庄的出现时,是不是用一种精准的、外在的“形式之美”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仪式感”。

服饰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选择和搭配上。一般情况下,“舞台主持”的场合会要求主持人着礼服、正装,但其中也有一些小差别。例如:跨年晚会,除了西服、礼服外还可以选择“中山装”、“唐装”、“民族服装”等喜庆的服饰;而新年音乐会这样的场合,就应该选择较为正式的西装、礼服。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就是主持人之间的服饰的互相配合要恰到好处,最好能做到“两两呼应”,才能显得整齐、大方。所谓的“两两呼应”,指的是每两位主持人的服饰在搭配上努力的从颜色、款式、配饰中寻找到一致的或互补的地方,这样的服饰看起来才不会让人感觉“混搭”。服饰是一种文化,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准确的选择服饰对主持的成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增强“舞台主持”的艺术效果,提升“舞台主持”的文化内涵,保持“舞台主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必须运用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只有这样,“舞台主持”的定位才会更准确,“舞台主持人”的作用才会更明确,通过“舞台主持”来达成有效的组织传播这一任务才可以圆满完成。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9.

[2]李水仙.播音主持艺术的语体特征[J].新闻界,2005(05).

J812

A

1007-0125(2015)03-0243-02

谭 力(1984-),男,广西河池人,硕士,讲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研究方向:影视理论、播音主持教育教学研究。

钦州学院科研课题“基于组织传播理论的舞台主持传播策略研究”(编号:2014XJ KY-34B)。

猜你喜欢
语体晚会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