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模式探究——以园林树木课程为例

2015-04-23 12:25刘王锁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汇报公众微信

刘王锁,马 青,陆 静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750199)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几乎已经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不仅影响着各行各业,也对传统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基于手机微信平台(We-Chat)的教学也逐渐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兴手段之一[1]。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随着微信软件的发展,它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并发展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交流工具和平台。因此,微信也逐渐出现在教学领域,学习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发挥教学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自问世以来,在短短的时间里,微信用户突破4亿户,作为一种新型交流平台和推广平台,在年轻的一代走红,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认可和应用。通过建立微信公众订阅号,使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便捷桥梁,有效的促进互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是一种紧跟时代潮流的做法,值得在高校推广。

PBL是一种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2,3],也可以是一种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早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强调学习要围绕着具体的任务和问题展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开始进行查询,一直持续到发现正确的方法为止,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问题解决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PBL教学模式中问题是在情境中提出的,常见的情境种类有描述性情境、真实情境、虚拟情境和现场情境等多种方式。

本文针对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课程,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来探讨和设计PBL教学模式。

2 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对象

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网络冲击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缺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1 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室仍然以传统课桌式为主,师生难以开展互动教学,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探究没有显现出来。教学计划不符合高职教育体系要求,实践教学时数远不达一半。一堂课中,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传授知识,而不是 “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和动手做。这种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来自高招录取时最后一批生源高职生的积极性。

2.1.2 以教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育文化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讲究教师的权威性,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由此产生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容易受限。由于教师完全主宰了课堂,导致了学生没有表现和发挥自我的机会,很多优秀的学生在默默无闻中结束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虽然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过于单一和浅显。这样,学生逐渐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显示被动化。

2.1.3 考核方式单一,应试考核占主导地位

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出色的学生,这在历届毕业生就业中得到了很好的例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仍然以期末考试为重点考核方式,这必然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而不重视学。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纵然将知识点倒背如流,也会考完就忘。这种机械的掌握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和创新意识,更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研究对象特征分析

职业院校面对的研究群体是中高职学生。通过多年的《园林树木》教学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2.2.1 基础薄弱,目的不明确,方法不适当

近些年高校进行扩招,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通过高考或职业考试的层层筛选,录入分数较低,使得职业院校生源基础薄弱。在基础薄弱情况下,不少学生都表现出自卑、厌学、逃课等现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法方法也适当,实训考核和卷面考试均表现不理想。

2.2.2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很多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前景缺乏理性思考,对课程所教的知识不感兴趣,无法做到深入学习,依然沿袭了中学时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存在应付、抄袭、上课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等现象。

2.2.3 心智不成熟,性格不完善,生活在虚幻中

虽然有较强的人际交往需求,但是由于心智不成熟、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容易产生自卑、孤立、被动的心理;也有的迷恋虚幻网络和手机游戏等,不求上进,生活在虚幻中;一些同学遇事处理不得当,容易自我和任性,常常产生逆反心理。

2.2.4 喜欢寻求关注,自控能力和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或错误的认为只要自己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就能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或能力;也有一些学生精力充沛,但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受到约束或不遵守校纪校规,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承受能力也较差。

2.2.5 精力旺盛,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

职业院校学生多数处于17~22岁,精力旺盛,大多数学生好动但不好学,思维活跃,年轻而富有朝气和活力。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课前学习需要关注 “宁防沙院园林植物”、“观赏树木”、“走进园林植物”、“园林之窗”、“北方园林树木”等微信公众平台,以3~5人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在微信平台探索和思考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单。

课堂教学根据课前预习设置问题,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PBL教学模式包括创设情境、问题设计、分析问题、小组讨论与探究、小组交流汇报、评价和总结6个环节组成,见图1。

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模式

4.1 课前微信公众平台课程资源学习

本环节是在课前完成的。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分析任务单,在指定的微信公众平台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课程资源。课程以本学院建立的“宁防沙院园林植物”为主,同时参考 “观赏树木”、“走进园林植物”、“园林之窗”、“北方园林树木”等平台为辅,利用课前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单。现以公众号“宁防沙院园林植物”、“观赏树木”为例,展示《园林树木》课程共享资源部分内容,见图2。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特点,在“宁防沙院园林植物”公众号设置了一级菜单3个,分别为课程学习、互动交流、行业资讯。在每个一级菜单下,再自行设置二级菜单,最多不能超过5个。在课程学习菜单下,又设置了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常绿树木、落叶树木、花卉及草本地被植物、沙生植物5个二级菜单;在互动交流菜单下,又设置了课程任务单、讨论与交流、学习心得、资源链接4个二级菜单;在行业资讯菜单下,又设置了行业动态、人才需求、苗木信息3个二级菜单。每一个二级菜单下,蕴含丰富的学习资源,均以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内容,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尽可能的全部展示在微信公众平台。同时,除了本公众号外,学生还可以关注添加其他微信公众号,如“观赏树木”、“走进园林植物”、“园林之窗”、“北方园林树木”等进行在线学习。在课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参考指定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4.2 PBL教学过程

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内容,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单,在课前完成,而PBL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内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见图3。

4.2.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后合理提出问题是PBL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整堂课程需要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而展开。创设情境主要采取描述性情境与现场情境两类。描述性情境在教室内完成,教师充分考虑到《园林树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是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与园林应用知识点,根据本课程涉及的树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呈现出多种常见的情境,由此产生各种常见的问题,问题真实可信,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动机,难易程度应适当。现场情境采取随堂校园授课方式,在校园现已种植的树木中,现场创设譬如植物形态描述、分类依据理解与巩固、树种统计与识别等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究和思考。本环节控制在8min内。

4.2.2 组建讨论小组

根据班级人数建立讨论小组,一般3~5人为一组,每组从本课程开始一直到课程结束,组员不允许变动,不指定永久组长,每个组员轮流当组长。讨论小组形成一个小团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前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查找资料、交流资源、讨论问题,最后各组员将各自所找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合,一并汇总给组长,形成探究性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需统一在20min内完成组内讨论。

4.2.3 小组汇报与互评

由于组长是轮流制,因此,每位组员都有机会登台汇报,本节课的汇报由本节课组长来完成。汇报要求以问题为核心,解决问题为目的,将讨论汇总成果汇报给大家。小组汇报的形式多样化,根据组员的汇总和要求,可以绘制图例、实例标本展示、模拟标本展示、PPT文档,也可以口述或文字表达等。每组汇报时间在3~5min之内。各组汇报完后,留出5~7min的组间互评时间,组与组之间互相进行评价、查缺补漏。所有汇报和互评在37min内完成。

4.2.4 教师总结与点评

各组汇报和互评结束后,教师根据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将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分析,给出合理的解答。再根据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点评需要以激励方式点出每组汇报中的亮点和优点,缺点不明指出但也不能忽略,而是以继续努力来给予鼓励,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产生兴趣和动力。总结与点评环节控制在15min内[5,6]。

5 讨论与教学组织

5.1 讨论

5.1.1 教师角色的转变

考虑到如今学生沉溺手机网络的特点,本研究完全颠倒课堂,将课程内容上传到手机微信平台,让学生利用手机网络完成学习任务,再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检验学习效果,这种模式彻底颠覆了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程参与的创新模式,同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知识构建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主持人、参与者,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在PBL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设计好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寻求答案,教师在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组织和控制。

5.1.2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图文并茂,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课堂期间,利用手机网络开展快速查阅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寻求答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查缺补漏,达到了较好效果的学习。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小组汇报中,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教师点评和鼓励中,获得了自我成就感。

5.1.3 培养了团队精神

基于一个问题下,各个组员产生不同的认识,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互相讨论和交流,最终要以团体的名义进行小组汇报,因此,每一组员都必须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既要努力合作,又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无形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交往技能,提高了合作和团队意识。

5.1.4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信息资源,以“问题”为中心,开展PBL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围绕问题展开,带着以解决问题的任务进行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形成集体知见,并要汇报。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往能力、公众演说能力、评价能力等。同时,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转变,掌握了“授之以渔”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高[5,6]。

5.2 教学组织与控制

5.2.1 严格完成课前学习

在开展PBL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资源进行课程学习,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单。为了促进课前学习的积极性,可通过教师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勉和激励,要求那些后进的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单,完成好课前的任务。对于屡教不改、不求上进的个别学生,需要教师多给予关爱,单独进行交流和耐心引导学习,并要求组内一对一互帮。

5.2.2 有效设计问题

PBL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均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问题既要包含课程内容,又要挖掘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因此,问题本身具有真实性,以课程内容为依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大多数与日后工作岗位要求及求职相关联。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既可以理解教材内容,又可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问题除了涉及到课程内容外,还可以外延至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价值观体系等内容当中。一般情况下,《园林树木》课程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根据观察到与树木相关的现象,设计情境并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园林施工种植过程中,规划某绿地为儿童游乐场所,需要树木选择与种植方案设计,即可设定情境,提出“如何为儿童游乐园选择和设计园林树木?”的问题。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善加引导学生思考:儿童游乐区的功能和特征、周边环境等。

5.2.3 合理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

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汇报是整个PBL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各小组可通过再次浏览微信平台、网络资源或查阅书籍等各种信息资源,按照问题分析出的任务查找信息,再和组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加工,最后形成统一的探究性讨论成果,由本节课小组组长汇报。小组的每一个组员都必须要认真对待,否则不好完成汇报,或在互评的时候丢面子。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随时参与并监督开小差的学生,及时观察各组各成员出现的问题,对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引导和启发,尽可能最大化的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

5.2.4 多角度总结与评价

汇报结束后,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很重要。对于那些开小差、合作不到位、无所事事的学生只做鼓励,不做任何评价也不计分数,但也不能冷落;而对于那些表现突出、学习积极上进的学生给予赞赏和肯定,计平时成绩登记入册,并给小组评定“最佳汇报组”荣誉。教师整堂课程再进行回顾性评价,思忖可取与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总结与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陈雪蓉,陶永进 .微信公众平台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4):92~95.

[2]刘海涛,张福涛 .翻转课堂—微课设计研究与制作指导[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3).

[3]吴 刚 .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5.

[4]丁金昌 .高职院校基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4~96.

[5]陈丽虹,周 莉,吴清泉,等.PBL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3(8):70~73.

[6]籍建东 .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教海拾贝,2011(5):43~45.

猜你喜欢
汇报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微信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