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通报2015 年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抽情况超半数产品不合格

2015-04-24 06:41
大众标准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蚕丝被填充物产品质量

“75 家企业生产的80 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1.9%。”10 月29 日,质检总局官网通报了2015 年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超半数的不合格率,让人大跌眼镜。

天气转冷,蚕丝被迎来销售旺季,不过连续几年都被曝出以次充好或缺秤少量的问题,令蚕丝被这一“被子中的贵族”风光不再。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连续几年来蚕丝被市场屡禁不止的市场乱象,质检总局再次扮演“神秘买家”,采取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取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和四川12 个省(市)135 家企业生产的154 批次蚕丝被产品。经检验,62 家企业生产的74 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仅为48.1%。

质检总局通报显示,本次抽查涉及天猫、京东商城、1 号店、当当网、亚马逊5 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其中,抽查了天猫销售的67 批次产品,涉及67 家生产企业;抽查了京东商城销售的36 批次产品,涉及36 家生产企业;抽查了1 号店销售的26 批次产品,涉及26 家生产企业;抽查了当当网销售的12 批次产品,涉及12 家生产企业;抽查了亚马逊销售的13 批次产品,涉及13 家生产企业。这些电商平台共检出75 家企业生产的80 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1.9%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纤维含量问题。本次抽查发现52 批次产品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主要表现在产品标称纤维成分与实际不符,以及实测含量超出了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二是pH 值问题。本次抽查发现16 批次产品的pH 值项目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在加工工序中所用助剂为碱性化学物质,后续洗涤不充分,导致碱性过高。pH 值检测不合格是本次抽查发现的主要安全性问题。三是填充物问题。纤维含量项目有52 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以化学纤维冒充天然纤维,以柞蚕丝冒充桑蚕丝。填充物品质项目有10 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以短丝绵冒充长丝绵。填充物含油率项目有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丝绵精炼、洗涤不充分,含蛹油过高;另一方面,丝绵加工过程中加入过量油脂类助剂也是导致含油率检测项目超标的原因。填充物质量偏差率项目有39 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减少产品填充物重量。

与以往抽查电商平台自营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不同,本次抽查以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销售产品为主,共从5 家电商平台企业抽查第三方销售产品130批次,自营销售产品24 批次。这也是本次抽查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本次抽查还突出源头追溯和监管联动。通过电商平台企业,联系生产企业对样品和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电商平台企业,督促电商平台企业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处置措施,并建立健全质量内控体系,着力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针对本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质检总局方面表示,将继续抓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的作用,使质量违法失信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质检总局还要求各省(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我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本次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对于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突出质量问题,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同时,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切实维护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蚕丝被填充物产品质量
蚕丝被产业发展及其关键质量性能指标分析
蚕丝被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
底部填充式BGA封装热机械可靠性浅析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祛火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