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早熟玉米套种冬瓜高效栽培模式

2015-04-27 16:00罗强罗丽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罗强商品性西南地区

罗强 罗丽

导读:根据四川简阳市等西南地区多年的早熟玉米、冬瓜栽培经验及间作套种原理,在充分利用光照、气温、玉米秸秆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笔者对栽培模式及种植时节进行优化总结,探索出一套早熟玉米套种冬瓜的“有架”高效栽培模式,以期在西南地区大范围推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罗强,西南财经大学重庆教学部,重庆渝北,401120,电话:18580693099,

E-mail:1586614859@qq.com

罗丽,四川资阳市简阳市工商局

收稿日期:2014-10-25

简阳市地处西南地区,当地有多年的早熟玉米、冬瓜栽培历史,但多数农户因种植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光照、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经济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近年,部分菜农尝试早熟玉米和冬瓜间作种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鲜食玉米已成为日常餐桌上的优质食材,市场需求量陡增,尤其是糯玉米、水果玉米等商品性好、耐贮藏的早熟栽培种。冬瓜含水量丰富、口感细腻、栽培方式简单、无需施用农药、绿色生态,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鲜食蔬菜之一,也是月饼、罐头等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

目前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农户采用传统的单独种植的方式栽培早熟玉米和冬瓜,未充分利用立体栽培优势,单产收益率低。且冬瓜以无架栽培为主,授粉率低,瓜体与土壤接触面凹凸不平、上部着色不均匀、瓜形不正,导致冬瓜商品性大大降低,未实现增产增收。2013年,笔者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栽培管理模式、收益产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西南地区农户采用的早熟玉米和冬瓜栽培方式进行了优化,利用间作套种原理,对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调整,实现了玉米秸秆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作物生长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了冬瓜的商品性及土地单产收益。现将其关键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高效栽培模式关键技术

1.1 品种选择

各地区可根据地域情况及当前市场供求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表现优良的品种,如玉米可选择糯玉米、水果玉米等新优早熟品种,冬瓜可选择银辉冬瓜、黑皮冬瓜等优良品种。

1.2 茬口安排

西南地区玉米播种育苗时间宜在2月中下旬,行距30~50 cm,穴距40 cm。每穴3苗,3行为1组,每组间隔2 m。冬瓜播种育苗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4月中下旬即可定植。冬瓜种植在玉米的组间隔中,居中栽植2行,行距1 m,穴距50~80 cm;每穴1~2株苗,每667 m2栽培700~800株为宜。

1.3 播种育苗

玉米、冬瓜播种育苗多采用穴盘、营养钵及方块育苗 [1]等方式,可节约种子,提高发芽率。冬瓜播种育苗前用30℃左右温水浸泡10 h,先进行集中催芽,再播种育苗,25天左右即可定植;玉米育苗在2月中下旬,20天即可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可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

1.4 田间管理

玉米、冬瓜定植后,破膜出苗期需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早春气候变化多样,易出现低温雨雪或强日照干旱天气。幼苗生长以白天气温25℃、夜间18℃左右为宜。管理方式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如晴天时地膜午揭晚盖,低温雨雪时加盖薄膜。幼苗高30 cm后,注意保水保肥,还要加强对根腐病、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病虫的防治。

1.5 玉米适时采收

玉米的适时采收是该模式的关键环节。早熟玉米采收期一般在6月,鲜玉米可于授粉28天后采摘。对于糯玉米、水果玉米等优质品种,采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上市,必要时可冷冻贮藏。6月瓜蔓已超过1.5 m,具22节以上节位,正值冬瓜授粉坐瓜期,此时玉米及时采收有助于为冬瓜提供生长所需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与冬瓜竞争,为冬瓜后期引蔓、授粉、坐瓜提供保障。

1.6 冬瓜引蔓

玉米采收后将秸秆在1.3 m处掰折,折而不断置于土中。随即对冬瓜进行引蔓,使瓜蔓攀附在玉米秸秆之上,使无架变成“有架”,同时也提高了授粉率。坐瓜后,随着瓜体质量不断增大,瓜尾坐在地上。这种“有架”栽培模式不仅使冬瓜在夏季高温时节避免暴晒灼伤,也改善了传统栽培中瓜体与土表直接接触而导致的着色不均、瓜形不正等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冬瓜商品性,深受市场青睐。

1.7 水肥跟进

据试验观察,西南地区采用该模式栽培银辉冬瓜,水肥跟进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重施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40~50担(50 kg/担),第二、三雌花稳果后,猛施追肥,该模式下栽培的冬瓜上市整齐度高,平均单瓜质量达20~25 kg。

1.8 因地制宜

早熟玉米生长周期140天左右,冬瓜生长周期约160天,各地采用该栽培模式时,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对播种育苗、采收引蔓、病虫防治等管理措施适时调整,合理选择品种、恰当安排茬口,高效利用土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 效益评估

据调查估算,在该栽培模式下,667 m2可产鲜玉米棒1 800 kg;冬瓜按每667 m2栽植700株苗,每株按1个冬瓜计算,每个单瓜质量20 kg,可产冬瓜14 000 kg。鲜玉米棒按1.5元/kg、冬瓜按0.6元/kg批发价保守计算,每年可实现11 100元/667 m2。若后期水肥跟上,冬瓜可连续坐瓜,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鲜玉米贮存、冬瓜露地贮存[2]等管理技术,继续深挖该栽培模式的潜在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罗强.瓜菜高效育苗技术——方块育苗[J].四川农业科技,2008(5):38-39.

[2] 罗强,李瑶琴.无架冬瓜露地贮存保鲜技术[J].现代园艺,2009(10):19-20.

猜你喜欢
罗强商品性西南地区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副省长罗强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
你是仙人掌,我就是你的沙漠
独山县茄子引种比较试验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