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和作家

2015-04-29 10:33王宗仁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藏线政委报告文学

2014年清明前夕,随着一场绵绵的春附,周克玉上将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直热爱着的军营,把自己的体温留给了土地。我当时出差在京外,未能最后送他魂归故里,心里总觉沉沉的不安。好多年前,在他任总政治部常务副主任分管全军宣传文化工作时,就平易近人地走近了不少作家,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心底存放着他的不少往事,每每回忆起来,心头就涌上一种甜美的喜悦。

1990年夏天,周克玉调任总后勤部政委不久,他就几次让人捎话想见见我。当时我并没有把这话当真,觉得那么高位的领导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做,哪有时间和一个作家谈话,再说我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交往。后来,又有人告诉我,周政委在谈话中提到我写平津战役的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准备和我聊聊文学创作的事。果然,没有几天,我记得是s月20日晚,我和创作组其他三位创作员接到通知到了总后礼堂休息室,周克玉政委和赵南起部长已经在等候我们了,还有总后政治部的几位领导。周克玉政委这次和我们谈话的中心内容,是让我把总后的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抓起来。他说,文学的根在基层,后勤的单位布遍全国,线长面广,是文学的富矿带,光靠你们几个专业作家是不会有大怍为的,要有一套人马,一批人才,组织起一支队伍。我在表示了要完成这个任务的决心之后,提出业余作者没有发表作品的阵地,是很难培养出入才的。他问为什么不办个刊物。在场的一位政治部领导回答说原先有个刊物,因为经费紧张前不久被砍掉了。他问办一个刊物一年需要多少钱?我说5万元就够了。这时周克玉说了一句震慑人心的、令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话,他转向赵南起说:“部长,我看我们少吃一顿饭,把这笔钱给他们办刊物吧!”赵部长笑着很风趣地回答道:“我说周政委今天让我来见作家,原来是要经费呀!好吧,政治部写报告,这笔钱我批!”

《后勤文艺》就这样办起来了。我当了10年执行主编,2000年退休时周大新接替我担任主编罕今。周克玉那次接见我们时还决定了另外两件事:每年举办一次文学创作笔会;设立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每两年评一次。那次接见后,我即刻和总后文化部部长卢江林带领20多名作家奔赴青藏高原深入生活,创作了报告文学集《雪线热流》。第二年我们又组织作家开拔北大荒,创作了报告文学集《辉煌的黑土地》。两本书均由周克玉政委作序。

我竭尽全力创作的报告文学“青藏风景线系列”三部曲:《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青藏离原之脊》《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于1991年在《当代》《十月》《长城》发表后,周政委投入了特别的关沣,他多次鼓励我要继续写下去,并亲临研讨会,很动情地说:“我为王宗仁的成功和成长感到非常高兴,他从事业余和专业创作30多年来,写得最多的、写得最好的,还是青藏线。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对那片土地的炽热感情;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不停地开采青藏线这片文学创作的宝库,吸吮生活赐予的丰厚养料,才滋润了文学之树叶绿果红。”

周克玉政委在总后工作的10多年间,走遍了后勤的艰苦单位。他经常说:“对于我们来说,至多就是多走几步路,和官兵们坐在一个餐桌吃一顿饭,可是他们受到的鼓舞、得到的温暖却是长久的。”入伍不久的基层业余作者耿力,从来没有见过周克玉政委,总是听大家讲周政委平易近人,尤其关心业余作者的成长,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政委写了封信,谈了业余写作的一些苦乐和愿望,还附了自己的一篇作品,表达心迹。没有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周克玉用毛笔写的亲笔回信,回信写道:“读你的信和文章,就可以想象你的形象——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勤奋好学的热血青年。对于我来说,能直接听到基层战士、干部的心声,是最大的安慰。官大了,可是不容易听到真情实话啊!我一直认为,这是当领导者的主要危险。你信中对我的感谢之言,我不敢承受,但我知道这是真挚之情。像我这样已经进入老家伙行列的人,看到中青年特别是年轻人的蓬勃生机,茁壮成长,不断显露才华,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我多次讲过,总结我数十年的经验,归纳起来,一是肯学,二是肯干,坚持不懈,总能做出点事情来。最近一位作家要我写字,我写了两句话:笔有千秋业,心聍万卷书。也顺便赠给你。祝你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又不怕挫折。”

这位当年给周克玉写信的耿力,就是今天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学研究室工作的唐韵。她已经创作出一批受到读者喜爱的散文、报告文学。

猜你喜欢
青藏线政委报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出青藏线
成功穿越青藏线锣响挂车见证品质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气宇轩昂
出入在糖果店里的政委解风
政委何方礼的三种身份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青藏线ITCS系统部分车站GPS定位不良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