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与迁移导向的高职理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2015-05-04 09:06张向红
关键词:概念知识点成本

张向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基于情境与迁移导向的高职理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张向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高职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增强知识传授效果和培养实践能力,应纳入一个连贯的理论结构和逻辑体系之中。当学生学习一个特定的理论知识点时,可以引导他们有效地集中于各理论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其获得切实可行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境;迁移;高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务院专门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要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就业为导向,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目前高职教育与国家对其规模规划与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项根据上海66所高校2012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电话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专科院校毕业生各项素质和总体情况的满意度,位于各类高校的末端,其中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两项指标满意度最低。在专业技能上,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旨的专科院校,企业对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企业也只有69.5%,而其余各类高校在75%~90%之间。[1]专科院校毕业生各项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弱化,直接导致专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偏低,进而导致专科毕业生虽然“好就业”,但“好就业”的岗位缺乏“专属性”的职业地位和向上流动的机会及空间;已经毕业的高职专科学生难以通过高职专科教育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上层的现实,影响了部分中下阶层家庭对高职教育的选择。[2]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在目前全国高考计划录取率不足80%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以“低计划完成率”、“低报到率”和“低分数”为表征的“招生难”现象,这又对国家扩大高职教育规模的规划产生了实质性负面影响。

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居安思危,摆脱既有惯性思维,跳出经验主义陷阱,积极学习吸收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并加以实践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从细微处着手,逐步引导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等各项素质。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知识学习的方式。这一有关认知与学习的情境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3]学习者通过跟这种学习环境的互动,在学习解决具有真实意义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且灵活的理解。[4]

辩证唯物论也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概念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务,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难以解决的。[5]

John D.Bransford认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迁移是理解人如何形成其重要能力的关键。迁移被定义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在初始知识点学习与后继知识点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取决于两个事件(情境)之间要素的匹配程度。只有“有条件地”指明概念知识点可使用的情境,进而通过将系列重要概念知识点联系和组织起来,才能有效支持概念知识点的有效理解和迁移到其他情境,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概念知识点的字面定义。

受限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日渐弱化,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和强调技能培养导向引导,高职教材不断降低“难度”和内容的“多样性”,进而导致知识系统性降低,学生无法自主建立适当的知识联系。因此,理论概念知识点的实践化来源,相互间联系及迁移性应用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以解决。为此,基于情境与迁移导向的高职概念知识点教学设计应按如图1所示进行。

二、概念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为便于对图1所示概念教学体系设计模型的深度理解与实践性操作,选取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所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材中涉及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概念A)、沉没成本(sunk cost:概念B)、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概念C)三个基础而具有内在联系性的概念课堂教学流程加以阐释。

(一)机会成本概念应用情境

机会成本概念应用情境A:从金钱角度衡量,读三年高职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为便于学生对概念的渐进式理解,可进一步将情境A细分为以下四个渐进式问题。

问题1:读高职为了得到什么?

问题2:计算读高职三年要花多少钱?

问题3:假如不读高职,高中毕业后就去上班,三年大概能挣多少钱?

问题4:请问高中毕业后放弃上班而去读三年高职所付出的金钱总代价是多少钱?

情境A选择学生正在经历过的事情或容易验证的假设,容易引起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兴趣与共鸣。四个连贯的问题逐一在学生中进行问答探讨,并就问题答案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经笔者课堂实践操作,得到演示结果如下(表1):

表1 情境A系列问题课堂实践演示结果

通过四个层层推进的机会成本应用情境A子问题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很自然地共同得出以下结论:每个学生为了获取所学专业知识、谋生技能和高职毕业证书平均放弃了高达15万元的金钱价值。即得出从金钱角度衡量的读大学的平均机会成本。至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即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有了前面应用情境A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机会成本的定义就深入多了。至此,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便基本完成了理论概念知识点从生活到课堂、从具体实践到抽象概念的思维建构流程。

应用情境的引导,解决的是学生理论概念的理解性学习问题。学会迁移性的使用相关理论概念分析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才是形成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关键。

(二)机会成本概念迁移情境

机会成本概念迁移情境D:理论概念迁移情境的选择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举出多样化的迁移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扩展性应用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养成。

问题1: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当你大一结束时,大二结束时与大三结束时,因放弃高中毕业就去上班所付出的金钱机会成本是多少?

问题2:请同学们回答为何我院从大一到大三,选择自愿中途退学的人数会越来越少?

问题3:请同学们从机会成本角度解读“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这句话。

问题4:请同学们本周末分组到欧尚、家乐福、苏果超市去实地调查,对它们的卖场人流量做统计调查,从购物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其差别所在?下周上课分组汇报。

问题1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质上属于情境A问题的延续,学生可以很快就从前述情境A的结论计算出结果来。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们顺利推导出迁移情境D之问题2的答案做铺垫,即学生越到高年级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会越高,选择退学而失去大专毕业证书的代价就越高。

问题3让学生学会拓展性的用理论概念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先自发讨论、争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来。课堂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举这类问题,以扩充学生用理论概念解读实践的视野。

问题4的复杂度更高,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及自身做好先期实地调查等充足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做好将能实质性的提升学生的理论概念实践化迁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养成习惯。

(三)沉没成本概念应用情境

沉没成本概念应用情境B。

问题1:请同学们回答为何我院从大一到大三,选择自愿中途退学的人数会越来越少?

经授课教师引导下同学们共同探讨,可得出从大一到大三,同学们不但付出的金钱成本越来越高,也付出诸如时间等其他成本。这些成本一旦付出就不可收回,并且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可改变。这都是由同学们做出上高职的决策导致的。至此,可顺利导出沉没成本概念,即沉没成本(sunk cost)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6]

该情境问题的选择与上述机会成本概念迁移情境D之问题2一模一样。选择该应用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会基于应用情境导向辨析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概念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起到为两个理论概念即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性学习搭建情境化脚手架,促进结构化概念知识点的整体性有效理解与迁移性应用。

(四)沉没成本概念迁移情境

沉没成本概念迁移情境E。

问题1:请同学们从沉没成本的角度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含义及痴迷于赌博的人为何越输越赌直至输个精光甚至去犯罪?

问题2:为何同学们刚入校时移动公司愿意推出冲两百话费返还640的优惠活动(套餐:冲两百立刻返还100+36个月每月返还15元共540元,要求每月最低消费40元)?

问题3: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学院学生食堂能否推出像移动通讯公司一样的套餐,即入校充200元饭卡,三年累计返还640元?为什么至今没推出过?

问题1仍就是让学生学会拓展性的用理论概念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选择该情境的除了起到迁移性应用沉没成本概念外,还能起到警示教育,传递正能量的目的,即智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问题2让学生明白移动通讯公司如何利用制造价值100元的沉没成本概念设计产品捆绑客户,即通过三年分月返还的方式才能最终享受440元的话费优惠,而这三年中学生若持续使用该电话卡,付出的总代价至少是1640元(200+480×3),最优状态下只相当于整体话费打八折。

问题3的选择也十分关键,该情境的引入一方面配合问题2能有效导出边际成本的概念,即在信号带宽容量充裕的情况下,学生多花100块钱电话费给移动通讯公司增加的成本大大低于每月多花100块钱吃饭给食堂增加的成本。进而,自然导出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概念,即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成本概念应用情境C与迁移情境F的教学设计流程与前述一致,后继知识点概念的情境与迁移性教学设计遵照该模式循环推进,直至将该课程概念体系纳入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整体结构之中,最终使得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点概念时,能够有效聚焦于该知识点概念所在的概念整体结构体系中的众多相互关联且联系紧密的课程概念的辨别与再联系。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现实可行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进而有效迁移到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结语

高校持续多年大规模扩招导致高职院校招生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核心的教学工作若不能及时因应学生学情快速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日积月累,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后继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弱化将持续发酵,最终必将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

基于情境与迁移导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教材理论概念结构体系有宏观逻辑性强的整体把握,各个概念内涵外延及相互异同点逻辑关系的准确分析,概念应用情境与迁移情境的精准挖掘运用。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前期的备课工作量与实施难度要求是很大的。考虑到“教学相长”客观规律对教师成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及高职院校生存发展与教师紧密相联,加强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丁笑炯.基于用人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3(1):42-50.

[2]张瑶祥.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现象分析——基于社会分层视角[J].教育研究,2013(5):90-95.

[3]Jean Lave,Etienne Wenger.SituatedLearning:LegitimatePeripheralParticip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td 1991:3.

[4]裴新宁,赵健.学校学习情境中的教学设计[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61-65.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2-284.

[6]华桂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5.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text and Transfer Orientation

ZHANG Xiang-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Maanshan 243031,Anhui,China)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at the enhancing of knowledge imparting effec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ies,and it must be cohesively and consistently put into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and logic system.And it is expected that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a specific poin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can be encouraged effectively to center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oretical conceptions,and they can acquire feasibly the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apply them efficiently into their work and life in the solution of any issues they may meet.

context;transfer;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design;classroom teaching

2015-01-05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特色专业(2011009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连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2013tszy054)

张向红(1969-),女,安徽怀远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硕士。

G712

A

1671-9247(2015)02-0105-03

猜你喜欢
概念知识点成本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幾樣概念店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