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

2015-05-04 07:00郭宗清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性美边城沈从文

郭宗清

【摘 要】文学是人学 ,应当观察人性、表现人性 、思考人性 。否定了它,整个文学将失去最为绚烂的色彩,甚至整个庞大的文学大厦就将倾斜。沈从文写了种种人性,都是为了将人性的闪光部分现在人们面前,这些不同人性从不同的人物身上折射出来,构成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湘西地方一幅浓郁的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里,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构成了沈从文湘西小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沈从文 湘西小说 《边城》 人性美

竭诚歌颂人性美、表现人性美一直都是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的主旋律,正如作者所说的他建筑的精致“希腊小庙”里供奉的就是“人性”。 那么作者在他的湘西小说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原始纯朴的人性之美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纯洁自然的爱情中凸显人性美

人性美,在沈从文的心目中,就是一种人类的“爱”。用“爱”揭示一种新的、健全的、理想的、自主自为的生命存在形态。在爱情、婚姻关系上,它表现为自然、纯真、健康,而且又自主自为地抗拒着封建文明与城市商业文明的污染,形成大都市的对立面,用以观照和批判弊病丛生的现代都市文明。这种“爱”在他的精品小说《边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这交织着别人关心和误解的爱情,得到的是隐含忧郁、略带凄凉的悲剧结局,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情窦初开的翠翠,善良而又单纯,每天和老船夫守候在渡船边。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与外公失散,得到船总儿子傩送的帮助,顺利返回渡口。从此在翠翠的那年轻的少女心里就产生了对傩送的爱慕之情,而这时傩送的哥哥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派人说媒。此时,王团总却看上了傩送,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答应以碾坊作为嫁妆,但是对爱痴情的傩送情愿不要碾坊而要渡船。当天宝兄弟知道彼此喜欢上同一个人后,就采取当地最古老的办法——“走马路”(唱歌),天宝自知自己的歌唱的不如弟弟,于是就选择了离开。但是,正因为这样,天宝在闯滩中因溺水而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但又不愿屈从父亲的安排娶王团总的女儿为妻,因为他爱的是翠翠,于是他也选择了离开。终于,疼爱着翠翠并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经不住重重地打击,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离开了翠翠,剩下她孤身一人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傩送归来,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翠翠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纯洁、充满着青春活力,她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做着各式各样美丽甜蜜的梦。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她的爱情留给人们更多的同情和赞赏。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及其两个儿子、过渡客人、商人、水手等无一不是那样热诚、质朴善良。作品为人类的“爱”作了恰如其分地说明。沈从文凭借高超的艺术,充分表达了他表现人性美的创作意图,发挥了以美好人性净化人们“心灵的治疗”作用。

二、淳厚健康的灵魂中注入人性美

美丽的湘西桃源世界《边城》把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极致,边地的美丽景色、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表现了边地人们的人性之美。作者在《边城》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作者将湘西极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实也就是沈从文的文化价值寄托。人性之美就是人性中闪光的部分。比如《边城》,写了翠翠、爷爷、二老、船总顺顺、杨马兵等众多人物,他们都很善良,有理性,有人情味,处理事情都追求完美,遇到难事都互相帮助,通篇是一幅既凄婉又温情的生动画卷,写的是普通人的健康的人性,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

老船夫已70岁,他撑船摆渡,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五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勤恳工作,热情为人。老人的热诚和负责精神,得到了过渡客人由衷地感激,但他觉得这都理所当然,平常得很。他得到了人们各种形式地回报,可他什么都没有接受。小小山城,人间之爱普遍存在,他们以诚相待、互相尊重。在老船夫平凡的生活里,处处可见见义勇为、见利就让的金子般的心在闪闪发光。这位淳朴忠厚的老人,内心却有忧郁,这便是外孙女翠翠的婚事。翠翠是一个辛酸爱情故事的结晶。老船长为了补救当年对自己女儿婚事的疏忽,对翠翠加倍地关心,加倍地谨慎行事。在《边城》里,美丽天真的翠翠、她的殉情的双亲、侠骨柔肠的外祖父、豪爽慷慨的顺顺,都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在那几乎与世隔绝的角落古风犹存,人们身上更多一些淳朴,作家也对它作了美化,用以表现对人性美的向往与追求。

三、原始古朴的人生理想中透出人性美

沈从文的小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透视人生,以表现人性为中心内容,以探讨民族品德的重造为旨归,热衷于表现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生的审美理想。《边城》里,爱与美完美结合,人与人肝胆相照。天真温柔的翠翠,勤劳朴实的祖父,能干体贴的傩送,个个美好善良;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弥漫在作品中,缓缓地、悄悄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展示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之所以要构建如此淳厚、优美、健康的人情,是出于作者改造民族精神品格的愿望。从小生活在这偏僻、闭塞、落后的乡村,当过兵,收过税,作过排字工人,最后闯入城市,成为以创作为业的作家,他从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中感受到我国20世纪20年代,外强侵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刀所压,失去了原来朴质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为了振兴民族,拯救国家,急需扶植国民精神,把失去的民族高尚的品德重新建立起来,这就要树立高尚的人生标准。

沈从文的一生,是对人性执着追求的一生。我们从沈从文的作品中,品味到了当年湘西之神韵。沈从文的作品是一个湘西百科全书,那素朴的人性美,那纯朴的民风,那湘西的社会百态,使我们了解了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的作品,给我们知识,给我们美的享受,还给我们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散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沈从文.边城[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性美边城沈从文
边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