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04 01:42赵启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赵启明

【摘 要】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对于情境化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也就是说,学习中的建构过程总是与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及环境关联在一起的,即知识与学习总是具有情境性的。注重情境化设计,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成为数学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是激发兴趣乐学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在白板上画画写写,这样学生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观察课件上的信息,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学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经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他们学习兴趣更浓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五、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特别针对小学生有效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认知特点,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趣味化情境,促进学生实现注意力的分配,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实际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把某一阶段流行的动画形象,例如“机器猫”“喜羊羊”等,引入教学,目的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趣味化情境需要“趣味化情境素材”。“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符合教学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笔者曾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孙悟空过关”的口算情境,在过关后获得4个西瓜,紧密地和后面的“猪八戒分西瓜”的主题图故事联系起来,引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使得教学环节紧扣,教学内容过渡自然。学生在有趣的动画形象吸引下顺利完成学习。

其次,“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PPT课件首先呈现“喜羊羊”经典的思考动作图片,学生的眼睛立刻闪现兴奋的眼光。教师及时设问:“请大家像喜羊羊一样思考一个问题。”接着,呈现“《喜羊羊和灰太狼》播放时间是18时30分开始,19时45分结束。”思考: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两个时刻。在这次情境的创设中,“兴趣点”是学生对《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的喜爱。 “知识点”就是动画的播放时间作为素材整合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

情境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低学龄段的学生。记得有专家曾经说过,对于低龄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表示深深认同。

可以说,无论是低段的小学生,还是高段的小学生,在的意义都很重要。而游戏需要一定的情境背景,虽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并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笔者就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了“青蛙过河”的基本笔算练习题,“数学小法官”的判断题练习,“数学小博士”的改错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练习,增加了练习密度。把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放”出来。并且,信息技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题型,满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趣味化的练习能够维持学生有效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创设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只要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多了解学生,通过联系前后知识,结合现实生的活的实例,必能创设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会引发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 赵淑英.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07(09) .

[2]凌国伟.反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教育,1985(16) .

[3]陈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个案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

[4]母应香.数学情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