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聪明”的观察写出优秀的文章

2015-05-04 07:03张小洁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聪明联想观察

张小洁

【摘 要】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用眼、耳、手等全体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把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嗅觉形象等用作写作表达的材料,加以合理的联想,写出生动、独特的灵气之作。

【关键词】观察 全感 联想 聪明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并学习作者观察加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就恰恰要用到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就像识字教学中经典的关于“聪”的教学——各种感官合起来学习才叫聪明。为了让学生形象地掌握,在教学中,我就把它命名为“聪明”的观察方法。

一、学习课文中那些“聪明”的观察

本组课文,每一篇都写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作者正是经过细心地观察才可以写出这种美好。在学完一、二两课后,我就把观察方法作了这样的梳理——

用眼睛看: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而红色。(《雨中》)

用鼻子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山中访友》)

用手抚触: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山中访友》)

用耳朵聆听: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中》)

由此可见,观察,绝不是我们一般地认为用眼睛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各种感官,要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抚触,用鼻子去闻,要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这样的观察结果才是全面、丰满又独特的——“全感”的观察,才是“聪明”的观察。

二、使用“聪明”的观察学习怎样观察

有了这样的例子,一、二两课的教学一结束,我就专门安排了一个有关观察的小练笔,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现象,指导学生去观察记录用眼睛看到的、用手摸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等各种感觉,然后抓住一点展开联想。

有了这样的记录,学生的观察就有了明确的指向,也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真正加以实践,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那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 才能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只有发挥自己的“全感”去观察,才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做到有创意地表达。

三、利用“聪明”的观察进行合适的联想

这一单元,作者描写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通过观察加上联想与想象的部分,正是这联想与想象的部分才让普通的事物有了栩栩如生的意象,让无情的大千世界变得丰富而感性,让文章有了飞扬的文采。

所以,我除了提炼出观察的方法,也着重对作者联想与想象的内容加以赏析。还是举上文中出现的例子,“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每次遇到此类句子,我都会引导学生首先找出作者观察的部分,然后再找出联想的部分,比较单有观察和加上联想之后文字的不同。到最后一步,把这类句子加以综合,找一找作者怎样表达联想,引导学生发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表达联想的作用。

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了解到观察乃想象之母,接下去,就可以利用手中这份观察单,写一篇状物的小散文,要求合理利用联想与想象。节选两位学生的作品——

阳光下,栀子花像一名军人,傲然挺立着,用手摸摸树皮,上面有些粗糙,又有些坑坑洼洼。如果我们变成蚂蚁大小,一定会觉得这条山路很难爬。再瞧瞧那雪白娇小的花,白得端庄,白得典雅。再美的花,没有绿叶的衬托也不免有些单调。这栀子花叶的绿真不知该如何比拟,那些贴在千年古刹墙上的爬山虎,绿得有些厚;梅雨潭的绿能一眼见底,又有些薄;鹅黄色的柳叶绿得有些杂,和田的碧玉又太纯了。这栀子花的叶子绿得恰到好处,再配上白色的花,真让人由衷赞叹! (王佐晨《栀子花》)

起风了,风来到大树爷爷前,像个淘气的孩子,拉着它的树叶胡子,把大树爷爷痛得沙沙大叫。风拉下几片胡子,跑了。玩着树叶,它跑进了一片竹林,竹子们被突然冲进来的风吓了一跳,东弯西倒,风倒也不怕,勇敢地跑向前,吹起一阵阵叶卷风,跑了出来。它来到我面前,把竹叶打到我的面上,又在我耳边说对不起。我想抓住它,但它从指间跑过,给我留下了凉丝丝的回忆,带着叶子和泥土的芳香,走了。 (钱佶儿旦《风》)

从类似以上两篇优秀的习作入手,在小结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全感全面”,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不用把自己观察的所有面面俱到地写进文章,也不用将每一项观察的现象都进行联想描写。观察到的材料根据主题进行取舍,联想在合理合情合适之处。比如《栀子花》中写粗糙的树皮,联想到小蚂蚁爬山路、《风》中写风的声音联想到说对不起。真正将“聪明”的观察与合适的联想二者合二为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主张“观察习作是中小学习作教学的基础;观察习作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认为这三点是科学习作教学的三根支柱。

作文中大量的表达是形象回忆,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形象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用全身感官去进行“聪明”地观察,学生写作时回忆起来的形象就会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味觉形象、触觉形象、嗅觉形象,不光是以往认为的视觉。我们写作文,是要写出文中应有的、需要的形象。这种形象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就需要用联想加想象更生动、独特地表达出来。有了这两样法宝,学生的作文就会一步一步向着新课标倡导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方向迈进,写出有源头活水的灵气逼人之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聪明联想观察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