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2015-05-04 07:06朱显齐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朱显齐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迫切任务,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我就教学中的体会与实践,做如下几方面的浅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并不是离开素质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创新环境,主动探索求知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创新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创新,为学生腾出快乐的学习空间,。培养和加深情感的交流,能使学生思想开放,求知欲旺盛,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 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罗杰斯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学生必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学生是凭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来获得知识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不是急着让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天,有几个月等等,而是在介绍年月日相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当设置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的问题时,学生纷纷利用原有的知识罗列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

A.31×7+30×4+28(平年) 或31×7+30×4+29 (闰年)。

B.90+91+92×2(平年) 或91×2+92×2(闰年)。

C.31×12-4-3(平年) 或30×12+7-1(闰年)。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不断探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及精密的思考能力,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参与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潜能和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四.注重开放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按着自己的教案一题一题地给学生讲解,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老师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乏味,导致学生上课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容易开小差: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讲解课堂内容,同学们只是单纯地接收信息,却很少进行思考,无法调动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我曾经做过一次课堂反馈小调查,我发现有的题目自己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很多次了,但是还是会有几个同学不会。他们说在课堂听老师讲的时候他们能记住,但是课后就记不起来了。

五,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 。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各种思维训练,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长足培养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