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

2015-05-04 07:19杨小强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杨小强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锻炼的认识,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自主锻炼 体育教学 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终身化,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一、加强引导,培养爱好,增强自主锻炼的主动性

大家都知道,每次观看体育比赛,都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那是因为参与到比赛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一切均发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规定,更不需要强制,情感与运动的交融,参与得满足就足够了。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如在进行篮球运球训练时,来回运球单调乏味没有动力,所以,我设计了几个游戏和比赛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我设计了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小组运球接力赛,之后又设计了运球障碍赛,加大运球的难度,之后又设计“二对二”运球抢球游戏。这样的三次活动,难度层层递进,学生也感受到了竞争激动的心情,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运球技能得到了充分地训练,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又如在排队方面,我尝试了除了常规4列横队外的其它队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队形,满足学生“喜新厌旧”的心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强自主锻炼的独立性

重视体育课堂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如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准备,周边的情况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场地的布置来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调查分析,在体育课堂中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导致了部分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注意场地设置合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周围环境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作用,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因而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 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 前滚翻教学时要选择较为安静的场地,不应与球类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广播操教学则应与耐力跑教学的班级一起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做好学生锻炼效果的跟踪调查和过程监控,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基础。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搬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这样会挫伤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监控、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在完成练习的次数、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学到好的方法与经验。这样使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得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得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我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抢座位”“红绿灯”“打雪仗”、“堆雪球”等教学游戏,“篮球夏令营”“体育锻炼超市”等主题活动,都是学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体育课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到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及现有的各种设施等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各种客观的优势,做一个有心人,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生活中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并不断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锻炼的方法,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基”,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面向全体师生,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与爱好的不同需要,真正落实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