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5-04 07:20丁永安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口头口语中学生

丁永安

刘勰曾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形象比喻来说明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口语水平低下,与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

不少中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口齿不清,不善交际,连完整的意思都说不出来。不仅基础差的学生如此,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很木讷。这种现状在农村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结合本校的抽样调查发现:经常词不达意的学生占20%,课堂上从不举手的占42%,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辩论赛,从不参加的学生有35%。而作为衡量口语质量好坏的另一标准——语音,更是不容乐观。暂时撇开语音标准度这个标准,农村中学生在校与同学交谈时习惯说普通话的初中生只有20%,不说普通话的接近80%。

二、造成农村中学生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闭塞的生活空间,使得农村中学生视野相对狭窄,接触的事物少,可谈论的话题不够丰富多彩,另外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有限;平时与父母亲人沟通少,甚至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情达意。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任何人的语言学习都开始于家庭,家庭环境对于语言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农村中学生多生活在偏远山区,他们听到的、使用的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家庭语言环境欠佳,学生就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

(三)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当今的应试教育机制,中高考试题,只注重词语的运用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察,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考察,致使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读写能力的训练,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方位培养。

三、提高农村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对策分析

尽管农村中学生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口语水平比不上城镇中学生,但他们所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更需要对农村中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

(一)学校开设专门的口语课,进行常规化、系统化的训练

如每周开设1—2节专门的口语课,教师可专职,也可由语文教师兼职,根据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口头表达训练方法

1.平时多朗读。朗读可使口语得到常规化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词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2.课堂教学中多提问。这也是口语训练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由机械性训练过渡到创造性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重复性提问,要求学生重复课文中现有语句表达的内容,加深记忆。第二阶段是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来答题。第三阶段是创造性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然后发表自己观点。对学生回答含糊不清的,可采用连续发问,连续回答,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口头作文,以说代写。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4.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一举多得。

(三)学校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课堂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最佳“语境”,创设一种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气氛。教师要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在组织讲话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从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农村中学的师资培训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教师口若悬河、字正腔圆、激扬顿挫,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成为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学生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语文技能训练课,每一个语文老师把它当做一堂必修课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必将会收到喜人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头口语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语对对碰
口头表达一点通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