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5-05-04 07:22扶诗军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

扶诗军

【摘 要】随着通讯技术、开放教育、互联网等的广泛应用,“微课程”成为了国内外研究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角度,结合“微课程”的特点阐述新的教学模式,希望为以后的研究及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最基本的要求。经过数十载的改革与实践,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信息化社会,“微课程”的形式就是将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将学习方法和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创新型复合人才,具备一定计算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必然趋势。

一、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弊端

(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已经不能同时满足于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发展水平的学生。部分同学认为教学内容简单,希望在有效的时间内接触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及技能,另外部分同学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教学内容没办法迅速理解并掌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所以,如何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是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有限的课堂时间与课程内容过多存在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课程容量也越来越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开展了基础应用及拓展类选修课。现有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而理论教学大多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上机实践大多在机房完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能完成多种任务,学生想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必须在课堂外自主完成,否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利用“微课程”,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课后,学生可通过微视频巩固课堂知识,避免遗忘而导致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教学的不同水平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许多学校并未对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教师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并不都具备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所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难题。

(四)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有效地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大多数小学还是以期末测试的成绩好坏与否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课程较多等现实情况,考试成绩只能单纯反映学生对此门功课的概况,对一些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无法全面地在考试成绩中体现出来。即使分数相同的学生,对知识各模块的学习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且现有的考试模式,易于让学生养成平时不学习,考试前临阵磨枪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二、“微课程”的含义与应用

“微课程”起源于93年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及95年英国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McGrew教授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引入、解释说明、列举实例。Kee要求学生进行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精炼的一分钟演讲,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总结来说,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指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小,主题明确地讲解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通过智能手机、Powerpoint2013以及IPAD中的软件录制,后通过Cooledit、QQ影音等软件完成后期制作,并适当地添加字幕突出学习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微课程”这种新的教育方式逐步被采纳并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愿意接受。以国内“微课网”为代表的中小学微课程评比为微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现微课程除了作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外,还为课前的情景引入,课后的总结等提供支持。

三、积极构建“微课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在小学的教学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微课程”的提出力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师在课前制作PPT、HTML网页及拍摄“微课程”,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并思考。同时借助平台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完成课前任务。课堂中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课后的复习巩固也是关键,课后的作业分享以及测试评价使学习的知识更改牢固。

四、结束语

“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来讲现可将“微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学习内容的导读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综合评价测试设计。即使设计新颖,但也暂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在其基础上提供补充并完善其不足,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及欲望。把教学的课程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整合学习资源方面更加用心,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在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全新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2]钟晓流等.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

[3]钟琦,张剑平.高师院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现状探究—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调研与结果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王娜,徐鲁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