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护自救技能训练培养的研究

2015-05-04 05:52李营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游泳火灾技能

李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具备很多优点,但是,过分的家庭保护加剧了学生情感、意志的脆弱倾向;加之,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出现惊慌、害怕、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自护自救的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必须全方位地进行,尽可能地对各种情况提出各种假设,告诉其正确的应对方法。

(一)唤醒和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也是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重要转折期。因此遵循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其进行自护自救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生活常识,让他们树立白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护自救的本领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培养其自我保护的必备素质,这会让其受益终身。

(二)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各种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各种自护自救能力

1.居家安全

独处家中时陌生人来访怎么办?如果外出回家,遇到家中有贼怎么办?如何防止家中火灾?失火怎么办?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后怎么办?怎样避免触电?一旦触电怎么办?洗澡时昏倒怎么办?在户外特殊的环境中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免发牛过失伤害的行为?作为家长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2.树立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掌握自救技能

交通安全法规从理论上制约和规范着每一个人的交通行为,应经常向学生宣传、讲解交通法规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展览和影视片,经常将耳闻目睹的交通事故案例讲给他们听,引导学生从中明辨事理,吸取教训,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思想上交通安全之弦紧绷,避免由于认识不正确而导致行为上的错误以酿成大祸。

3.树立火灾逃生意识掌握自护自救技能

俗话说,水火无情,一旦有火灾发生,往往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教育学生一旦发生火灾时应谨记及时报警。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必须赶快报警,边跑边喊,以便取得群众的帮助。拨通“119”电话后,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是什么、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使用电话的号码。

4.树立游泳戏水安全意识预防溺水掌握自救技能

让学生牢记游泳时应该注意的安全常识:(1)游泳前要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状况;(2)要选择好游泳地点,了解浴场情况;(3)下水前要先活动身体;(4)不要贸然“扎猛子”,潜泳不要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5)正确估计自己的水性,不要逞能;(6)不要在急流、旋涡处游泳,禁止酒后游泳。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开展自救自护教育

1.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2.开展防护知识的专题讲座。

3.组织观看安全知识教育片。

4.组织学生进行自护自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二)发展有效的学校安全教育机制

1.建设一支具有团结向上、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1)组织骨干队伍,积极选送课题组成员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课程学习和培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以点带面,分层分级开展专题研究;(2)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学习教育理论,形成共识;(3)党支部、校工会、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创设安全和谐的校园、班级人文环境。

(1)对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老师做到随时提醒,及时帮助改正;(2)与团、队活动相结合,在各年级成立值勤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我来查”等活动;(3)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4)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日活动,节日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班级开展“安全就在我脚下”等活动;(5)根据自编、自导、自演建设“安全与我同行”自我教育网站,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安全意识、自护意识和能力;(6)抓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运用学生身边的生动素材进行适时教育,提高实效性。

三、研究成果

1.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制度。 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促进安全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降低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提高学生自护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及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自护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安全意识增强了。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自护能力、身体自护能力、意外伤害自护能力及心理自护能力等。

3.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安全意识 。教师中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全体教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安全认识,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技能训练,提高教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以及在紧急状态下疏散、救助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体验身体各部分的独特功能,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使学生把课内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紧密联系起来,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课外的探究活动;特别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学生对亲情、伦理的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化、经常化、长期化的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要保证它的效果,就一定要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关注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仅根据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感性认识,对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粗浅的看法,相信能给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启示,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游泳火灾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拼技能,享丰收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