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现状及误区校正

2015-05-04 05:59黄锦堂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教家庭家长

黄锦堂

现代教育的发展呼唤“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宝安作为特区腹地,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工来此谋生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子女在此入学,各种文化、观念在此交汇、冲突、激荡,带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研究新形式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选准突破口、切入点很重要。作为三结合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家庭教育正是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端口”。

本文仅以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为调查“蓝本”,进而对我区家庭教育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校正意见。

一、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我国国民受儒家文化影响,从古至今,对家教都是很重视的,昔有孟母、窦燕山都是教子典范。《增广贤文》也以俚俗语言训导子民:“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但社会发展到如今,家教仍存在不少误区,列举如下:

(一)过多苛责、过高要求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一些家长崇尚“棒打出孝子”,以严厉责罚代替严格要求,以武力镇压代替说服教育,以至孩子在高压心理氛围中自尊受到损害,甚至造成了一些人格被扭曲的恶果。如我校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爸爸的性子很暴躁,动不动就打人。一次,我的英语考了56分,根据以往的经验,回家非挨揍不可。为了免除皮肉之苦,我灵机一动,将‘56改为‘86。回到家,爸爸妈妈看了我的成绩,高兴地笑了。爸爸还奖励我10元钱呢!”日记寥寥数语,却入木三分地道出了父母的“巴掌”与孩子“撒谎”的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二)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制约了孩子成长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含在口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这是很多现代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形象写照。生活富裕了,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家长懂得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广告的诱惑,于是乎各种营养品,把孩子们“灌输”成了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的肥胖儿;过多的照顾,使得孩子四肢不勤,体质虚弱。

(三)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行动自由过多地干涉、约束和限制。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树、不要上街、不准看电视、不准同异性交往、不准看小说等,可以说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甚至连日记、书信、交朋结友都要受到父母盘查甚至监督。如此这般,孩子的潜能显然得不到应有的释放,也不可能健康地成长。

(四)过多欣赏、过多表扬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也搞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然而,过多欣赏孩子,过多表扬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负面问题视而不见,一味迁就,就错失许多“挫折”教育的良机。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智力发展也不错,但承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心理不够健康。

(五)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辛苦的是孩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体谅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则会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失去连续的滋养。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是全球销量超亿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肖恩·柯维的名言。然而,在更多的中国家庭中,恰恰忽视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二、宝安区家庭教育现状

笔者曾对我校1600余名学生家长做过一番家教现状调查,形式有访谈、问卷调查、个案跟踪指导,归纳出我区家教类型基本上有下列几类:

(一)养而不教型

此类家长以自己水平低、忙着打工谋生为由,口头上说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实际中任由孩子自生自灭,此类家长占总数的5%左右。他们的孩子多数带有恐惧、自卑、虚荣等不健康心理,多为班上的后进生,有的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性(如打架、说谎、偷盗等),对班级的破坏力极大。

(二)重物质投入,轻感情投入

一些忙着拓业致富的家长们认为只要有了钱,孩子读多少书关系不大,此类家庭多为富裕家庭,而父母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水平低,教好他全靠你们了,你打他骂他都行,只要教好他。此类家庭比例较大,占有20%左右。

(三)重熏陶感染型

此类家长素质较高,在家教中注意言传身教。此类家长占15%左右。

(四)重视但不得法型

在调查中有60%的家长希望孩子有出息,也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从何着手,更缺少正确的理念和得当的方法,不知道用什么好的方法更有效,更有说服力。

三、误区校正

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对症下药应是家庭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欣赏自己,进而赏识孩子

全国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曾以“翘起大拇指,唤醒好孩子”为例进行赏识教育。要赏识孩子,首先要欣赏自己。但处在特区的家长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一些家长便将“垃圾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垃圾接受箱”,久之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心理氛围,因此要想赏识孩子,家长必须学会从心理上欣赏自己开始。

(二)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型家庭

家长的言传身教主要是通过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型家庭这个途径来实现的。

家长们投身到“创建学习型家庭,争做学习型家长”的洪流中来,可从下列方面做起:

(1)充实家庭文化活动内容。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创造人人好学的气氛,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读书看报、评论影视、辅导子女、参观游览、欣赏音乐、讨论时事、交流心得等,发动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

(2)家长在学习上做出榜样。家长不但要在做人方面以身作则,在学习方面也要给孩子做出示范。家长在家庭中能带头看书学习,畅谈心得,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学习活动;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将所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去,并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经常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沟通,配合学校教育,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做到家庭、学校双轮驱动,共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3)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家长要组织家庭成员,包括孩子在内,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公益劳动等活动;教育家庭成员要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帮助弱势群体,为建设社区文明做出贡献。

(三)学校应承担责任

学校作为学科教育主战场,还应承担沟通学生家庭、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学校应创设各种平台,构建家校联系桥梁。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宝安区“家庭教育工程”的启动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展示与交流平台,在全体家教老师的努力下,家教这块教育新天地正为广大家长所认识、接纳、实践。家长学校分校也正发挥着宣传教育作用。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建设学习型家庭的一个必备条件。我校家长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做到定时间、定场地、定主题,家长们通过学习,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全校家庭教育状况也有了显著改善。

二是开好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我校为创新家教工作方法,走“藏智于民”的群众路线,成立了由每班两败俱伤人组成的,全校共68人的家长委员会,将他们作为宣传学校、联系家庭的一个窗口。经过参加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们的学习情绪普遍高涨,乐于做学校教育的参谋,当好家庭教育的主角。我校已成功迈出了家校联系的第一步,这为我校进一步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身处特区的孩子受各种文化的洗礼,他们在成长中有诸多困惑。如果学校、家庭不及时给予调适,久之则会引发孩子心理障碍,造成心理变异,以至变态。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震动教育界,引起了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深思: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塑造学生良好品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灵加油站”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进而进行心理辅导,把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四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校为解决校园环保问题,推行了“校园环保监督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在进行班级德育教育时,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在班中开设“一句话新闻”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展“可爱的家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猜你喜欢
家教家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