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生的作弊行为

2015-05-04 06:00曾德智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社会初中生

曾德智

【摘 要】考试作弊是一种性质极为恶劣的行为,它不但会助长学生恶习的蔓延,侵蚀学生的思想,妨碍学生的成长,还会败坏考纪考风,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教学的开展,害人害己。为了引导全社会能正确对待考试,建立诚信的考纪考风,我将对初中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治疗的处方。

【关键词】初中生 考试作弊 家长 学校 社会

一、病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作弊行为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必有其因。

(一)学生

1.曲解、畏惧考试

考试是一种手段,非目的。通过考试,师生可以了解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学生认为考试是大人们弄出来折磨、惩罚他们的玩意,对考试十分的反感。当考试来临时,学习基础差、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常常是茶不思、饭不想,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常是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2.心存不良想法及怕吃亏、嫉妒心理所致

部分学生平时无心学习,考试时私欲膨胀,如遇监考不力,便心存歪主意,为自己赌上一把。再有,“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就显得不公平了”,这是部分学生心里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见别人以作弊得到高分时,眼红、嫉妒,心理失衡,被迫作弊。

(二)家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总会对孩子有所期待。于是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愿的驱使下,过分苛求孩子,为孩子设计未来。再有,一些家长的虚荣心特强、功利思想特重,喜欢攀比,谁家孩子成绩要是比自家的好,心里就会不舒服,拼命要求孩子争气。同时,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一些父母并未意识到此,举止不检点,不注意自身形象。在如此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作弊也属正常。

(三)学校

在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制度不建全,管理不到位,导致课时延长,学生从早学到晚,不得不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其次,个别监考人员我行我素,监考时常看书看报、玩手机、打瞌睡等等。再有,学校不想把“家丑”外传,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了了之。同时,老师总希望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主动性,积极思考,努力钻研,能够取得好成绩。可对一些学生而言,老师的期望过高了,特别是差生。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老师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常常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形式表露出来。所有这都会助长学生的作弊心理

二、治疗处方

针对初中生作弊的种种病因,我们得对症下药,开好处方。

(一)学生

1.加强修养,提高认识

要让学生明白考试仅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学生须明辨是非,充分认识到作弊行为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符,害人害己。学生一旦进入考场,听从监考人员的安排,自觉把资料书籍放到指定位置。考试过程中严守考纪,恪守规则,严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心、眼、手、口,做个诚信之人。

2.养成良好的习惯

莎士比亚曾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初中阶段是各种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因此,须从细节入手、小事做起,注意培养认真学习、独立学习、善于思考、主动探索、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等良好的习惯。

(二)家长

须知不是每个孩子都成得了“龙”或“凤”的,考试不是孩子的全部,家教不是非把孩子培养成博士才行。作为父母,应有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孩子,少些过高的期望、虚荣、功利、攀比思想,少些过分苛求孩子的举动,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实情,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教会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学校

1.高度重视,做好考试的各项工作

严肃考纪考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考前,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平衡心态,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做好各类宣传,营造考试的良好氛围。考试中,监考人员各尽其职,严格监督,密切配合,做到零容忍。

2.做好表率,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须事事、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恪守社会公德,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以自身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好人师。

(四)社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全社会需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新风正气,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作弊行为的发生有内因也有外因,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全社会明是非、辨善恶、鉴美丑、知荣辱,密切配合,共同把好关。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刹住作弊之风,建立诚信的考纪考风。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敏.父母要懂心理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学习读本[Z].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社会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