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引领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5-05-04 06:02孙学军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孙学军

【摘 要】改革开放后以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物欲横流,这一切都构成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有效地引领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除了中小学校的常规教育手段外,还必须用传统文化引领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寄宿制中学 留守学生

今天,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却俗化了精神领域,淡化了人情关系。这些不良影响反映在青少年身上,集中表现在学校里、家庭里。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将他们视为掌上明珠,溺爱他们,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孩子要什么父母便给什么,孩子要做什么父母便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约束,不加管教,这也是孩子在学校形成不良心理行为的原因之一。据我们调查,有近60%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学习的结果,很少思考或问及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一旦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不问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不良习气。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在校学生有276人,寄宿学生有239人,占总人数的86.59%,绝大多数学生在校住宿。据调查,我校3.62%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且平时绝大部分时间寄宿在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加之我校地处全区最大镇子附近,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因素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工作、宿舍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德育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它的博大精深早令世界折服,至今仍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在学习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修炼,才能做到不被物欲所惑。我们看看经典《大学》里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中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都告诫我们欲做事先做人,必须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

一、传统文化对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育人模式与现代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孔孟文化以“礼仁义为”核心,屈原文化以“爱国爱民”为核心。在德育教育上传统文化重视“明人伦关系,崇尚和谐”,在行为上重视“温、良、恭、俭、让”等,这些对留守学生的伦理素养、道德信念、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程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古今目标具有一致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小学生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留守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思想品德课中强调青少年要关注社会、情系祖国;要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会竞争也懂合作的人;做一个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做一个与人为善、相处有方的人。这些精神在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弘扬传统理想人格,注重加强自身修养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复合型文化。传统思想文化的理想人格在儒为“圣人”、在道为“真人”、在佛为“菩萨”。三家理想人格虽格具特色,但有以下共同特点:内圣外王,修身治国;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积极进取,坚忍不拔。我们教育青少年也要引导他们追求当代理想的人格,这一点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勿以恶小而为之”“自尊自信”“诚实守信”“明辨是非”等话题。

二、传统文化引领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近年来,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宏扬、复兴,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意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和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尤其是要以传统文化引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例如,我区教育体育局由局长亲任主编,组织编写《国学经典选读》读本,免费为全区中小学生发放。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很大。

(二)充分利用墙体文化,营造校园良好的传统文化小环境

比如:在校园墙壁、走廊书写有关德育教育的国学经典名句或者张贴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国学经典宣传画,让国学经典在校园随处可见,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升国旗、周会、大课间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课外活动期间校园广播播放古典名曲,将经典诵读配乐设置为上下课铃声,让学生伴着国学经典上、下课、游戏。

(四)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同时渗透各学科

学校组织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在课本中精选《弟子规》《三字经》《楚辞》、古诗词等诸子百家经典。诸子百家经典及文言文与现化汉语教学相承接,古典剪纸、汇画与中小学课程里的美术课相承接,精选部分武术编入体育课程,同样古典名曲进入音乐课,毛笔字走进写字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小学阶段从故事带讲、熟读成诵、自读自悟到悟中求实、导读成诵、温故知新,中学阶段从升华内涵、吟读成诵到阅读鉴赏、内化培育自我品格,直至健全人格的系统德育教育。

总之,我认为,随着时空的运转,社会的发展,在东西文化碰撞、交流融会之际,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明智之举,以便引导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以及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思想文化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