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5-05-06 00:46李春晓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李春晓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郑州 450000)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李春晓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郑州 450000)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传统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现行教学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以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甚至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越来越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因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各大高校专业设置建设,以及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上各大国家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主要基地。现如今,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社会的日益高速发展,所以亟需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国家与社会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提出,它的内涵概念也逐渐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日益关注。1998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提出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即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一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是指大学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一定的质量标准,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主要活动为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培养模式是需要一定过程的,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应该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符合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目标,具备教学的可操作性。并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程单一、模式刻板,教学场地局限于学校之中,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之上。其中,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陈旧,不善变通。在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获取知识的地位。同时,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往往不顾所授班级学生的层次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授课。教学模式僵硬,教师只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创新。

高校以升学率为目标,以分数作为划分学生等级的唯一指标,导致了现在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而疏忽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缺乏创新能力,这也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大批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大学的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加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因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3 如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1拓宽专业

高校专业设置要符合我国现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人才需求。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市场上人才就业率低,以及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高频发生。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要进一步拓宽各大专业的口径,对现行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要增强专业对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3.2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比较注重专业需要,以及偏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要拓宽基础,淡化学科专业意识,加强对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素质结构。

3.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划分过细,比如历史教材就将整个史实划分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3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整合知识,同时各门课程又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导致知识学习的零散。因此,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要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4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重在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4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现行教学存在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以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甚至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逐步实现与时代发展的同步化,适应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才能为世界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申彩芬,陈娜.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

[2]王美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3]欧阳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及支撑条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

[4]黄勇.试论我国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策略[J].经济师,2011(5).

10.3969/j.issn.1673-0194.2015.09.131

G64

A

1673-0194(2015)09-0242-01

2015-01-1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