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2015-05-06 01:23李晓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睑下垂上睑先天性

李晓苹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李晓苹

目的 观察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 76例(9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给予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儿童常见疾病, 因该疾病属于严重的面部畸形, 对患者眼部及面部形象影响较大, 因此患儿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心理问题, 影响其健康发育。需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矫正治疗, 改善其面部及眼部畸形情况。本院为研究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 选取76例(98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与常规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76例(98眼),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 50眼)与对照组(38例, 48眼)。观察组男20例, 女18例, 最大年龄7岁, 最小年龄2岁, 平均年龄(4.8±7.5)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7例, 最大年龄6岁, 最小年龄3岁, 平均年龄(4.7±7.7)岁。根据上睑下垂分级标准:轻度:下垂1~2 mm;中度:下垂3~4 mm;重度:下垂>4 mm。本次研究对象中, 轻度20眼, 中度59眼, 重度19眼。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按照重睑成形术设计单睑患儿切口线, 按照重睑高度设计重睑患儿切口线。给予全身麻醉处理, 沿线切开眼轮匝肌皮肤及上睑皮肤, 通过眶隔将露额肌、眼轮匝肌交汇处框上缘向上分离, 剥离额肌筋膜瓣, 贯通眶隔膜中下部, 形成滑车, 要求眶缘中央与切口保持平衡, 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去除适当眶脂肪。利用眶隔膜滑车下隧道褥式缝合固定额肌筋膜瓣于睑板上, 确定上睑缘在角膜上缘后进行间断缝合即可。

对照组采用常规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 设计切口线后给予局部麻醉, 按照切口线将皮肤切开, 剪除约2~3 mm宽的睑板前眼轮匝肌, 暴露睑板, 并向上分离眼轮匝肌, 显露上睑提肌与腱膜, 于其腱膜上、内、外位置分别作垂直切口, 分离其深浅两面。根据患者上睑下垂程度切除肌肉, 随后缝合即可。

1.3 疗效判定标准[1]上睑缘对角膜上缘遮盖宽度<2 mm,且形态自然、美观, 可视为满意;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宽度在2~3 mm, 可视为欠矫;上睑缘在角膜上缘以外, 可视为过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睑下垂矫正效果比较[n(%)]

3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属于眼科常见疾病, 主要是因上眼睑发育不完善或支配上睑提肌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缺陷引起的,造成患者上睑上提肌功能出现障碍或因受损造成上睑下垂现象, 一般有部分遮住瞳孔及全部遮住瞳孔等, 不利于患者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 并且重度患者发生弱视及脊柱畸形现象可能性极高[2]。根据相关研究可知, 10岁以内均是儿童视觉功能发育及成熟的阶段, 且2岁左右是患儿视觉功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因此对于上睑下垂患儿选择在该年龄阶段内进行手术, 可有效避免发生视觉障碍现象, 治疗效果显著[3]。手术是该疾病治疗的唯一方法, 早期治疗效果明显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 观察组上睑下垂矫正满意率为82.0%, 显著高于对照组3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在先天性上睑下垂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额肌瓣悬吊术是现阶段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被称为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金标准”, 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及相关适应证, 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4]。额肌瓣悬吊术在上睑下垂治疗中作用显著, 主要是由于额肌瓣主要受面部神经支配, 周围血管丰富, 且弹性较好, 横纹肌组织可进行上下垂体舒张或收缩, 因此提睑效果较为理想。但常规额肌瓣悬吊术中对原有组织形式造成一定破坏, 或一定程度影响了患儿额肌的扩张或收缩能力, 因此术后矫正效果一般。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是额肌瓣悬吊术改良后的一种手术方式,术中有效避免了对眼部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 并可最大程度实现提睑效果, 因此术后眼部美观度较高[5]。

综上所述,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术后美观度好,患儿满意率好, 可有效促进术后患儿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与成熟,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收稿日期:2015-03-26]

[1] 刘艳艳.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4):69-70.

[2] 王崇玉.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1):175-176.

[3] 吕艳.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护理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8):224-225.

[4] 李晓阳.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医学, 2012, 32(7):94-95.

[5] 胡军.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126-1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50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睑下垂上睑先天性
上睑脂肪的解剖特征及临床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