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的符号组合模式研究

2015-05-06 07:21尧文群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校徽隐喻模态

○尧文群

(江西华东交通大学 外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前 言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1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模态交流逐渐成为社会交流的主流,语言以外其它非传统符号,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形式和表达意义的手段。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部分由不同符号模式来表示的隐喻。[2]在多模态的语境下,各种线条、形状、式样可以赋予我们的信仰、怀疑、希望、需求和理想以实体与形式。这些实体与形式通过两种或多种模态或符号相互作用、相互组合,构成多模态隐喻。[3]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媒体文化。[4]

二、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符号及意义潜势

Forceville 认为模态是“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以阐释的符号系统”。模态涉及两个元素,一人的感官,二符号表征。与人的感官联系起来,Forceville把多模态分为五种类型: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1]

语言文字。在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中,语言文字无处不在,文字隐喻起着说明,解释或补充等画龙点睛的作用。

色彩。色彩是最基本的视觉符号。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中色彩有的延续着古老传统,有的表现新时代的创新,如人大校徽历史悠久的深红色和南京师大校徽青春洋溢的果绿色。

图形。它是平面设计的概念。校徽是图形符号的典型代表。我国校徽有椭圆形,盾形,圆形等,其中以圆形居多,在我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中,圆形象征包容,灵活与开放。

图案。它充满创意,不可复制,是传达多模态隐喻意图与意义的重要载体。人大校徽正中三个篆字体的"人"的图案,简洁而形象地彰显人大办学精神:一为人民办学;二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造型。它是一个立体符号,传达空间区域的文化信息,是校园物质文化设计(如建筑雕像)的重要元素。校园雕塑是物化了的精神载体,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三、校园多模态隐喻的符号组合

Kress&Leeuwen 认为多模态通过综合使用若干符号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或行使补充功能,或进行有层次排序。[2]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的终极目标是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和传达校园精神,而这些无法名状的抽象概念必须借助人类感官可以捕捉的多种模态或符号加以有效再现。

组合一:文字+图像+色彩。校园多模态隐喻中的文字隐喻通常是识解多模态隐喻的核心;离开文字隐喻,整个多模态隐喻意义将无法辨别。图1是大学生设计的创意广告海报,它的隐喻意必须依靠海报下方的文字“Water is life/水是生命”凸显。

图1

组合二:图案+色彩+图形。多模态组成的平面隐喻中,文字隐喻不出现时,图案隐喻成为主角。视觉隐喻把常规性的语言隐喻进行视觉化处理,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强,引发人的情感效应,更具影响力。同济大学校徽(图2)中心图案三人划龙舟昭示着同济的目标: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一流目标奋力拼搏。

图2

组合三:造型+材质+图像+色彩。当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主体是立体实物,图2 造型与材质就构成隐喻意义的焦点。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校门由过去的“两横一竖”结构演变到现在的特色校门,造型和材质功不可没。国防科技大学校门外形呈正梯形(图3),两侧立柱宽厚巨大;墙体采用灰色和米色石材,层层堆叠,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牢固矗立于天地 之间,庄严、肃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4)校门采用了两条白色斜拉桥式的钢筋混凝土弧线作为主体结构,大门中间点缀了几条红色钢结构拉接线条,简单的曲线连接与明亮的红白搭配,像两根舞动的飘带,动感十足,彰显学校的年轻活泼与时尚现代。

图3

图4

组合四:音乐+舞蹈+图像+色彩+语言。这种组合融合了视觉等多种感官模态与符号精彩地再现动态的校园行为文化,如紧张激烈的竞技比赛,意义非凡的主题活动,激情四射的毕业演出等。中国海洋大学2006 年3 月启动“阳光使者”计划,旨在呵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心灵成长。它的宗旨被完美地隐喻在活动图标里“像阳光一样撒进每个人的心房(图5),给予每个人阳光般的温暖和激励”。该计划实施至今,发展了阳光心理剧社,阳光心情报社和阳光团辅社等组织,并举办了很多心理健康活动。

图5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文化世界,无论是来自客观的需要还是出自主观的需求,多模态隐喻大量存在校园文化中。各种多模态组合的隐喻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校徽,校训,雕像,建筑,海报,人文活动等。优质的校园文化应该在继承优良传统精神和接轨新时代的基础上,在校园文化的形态设计,尺度把握,色彩暗示等方面传递学校核心文化。[3]多模态隐喻认为,借助文字,图像,色彩,声音及影像等语言与非语言的多种模态符号协同作用,隐喻目标域的形体和空间维度更直观,隐喻意义的生成和识解变得更鲜活生动。[4]

[1]Forceville,C.&Urios-Aparisi,E.2009.Multimodal Metaphor[M].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刘福英.大学校徽多模态隐喻现象及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12(5).

[3]庞正专.对新时期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人才,2010(11).

[4]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2011(5).

猜你喜欢
校徽隐喻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我的心爱之物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火了高校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