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手术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的变化

2015-05-08 02:59张德禄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开腹胃癌腹腔镜

张德禄

分析手术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的变化

张德禄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的变化。方法 50例胃癌患者, 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 每组25例, 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前、术后1周、1、6个月血清VEGF、MMP-3的变化。结果 术前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腔镜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均明显比开腹组低, 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血清VEGF水平仍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水平在手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具有较小的影响, 安全可行。

手术治疗;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讨了手术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 ~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符合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1], 均没有显著的手术禁忌;将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术前行放化疗、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患者排除在外[2]。其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36~70岁, 平均年龄(58.6±10.4)岁。胃癌类型:20例为中高分化腺癌.26例为低分化腺癌.4例为粘液癌;临床分期:31例为Ⅰ+Ⅱ期.19例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20例未转移;17例远处转移.22例未远处转移。随机将患者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 每组25例, 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6.8±10.2)岁。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腔镜组患者中.11例接受远端胃切除术, 8例接受近端胃切除术, 6例接受全胃切除术;开腹组患者中.10例接受远端胃切除术, 8例接受全胃切除术, 7例接受近端胃切除术。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切除范围。依据胃癌处理规定的胃癌分期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淋巴结进行清扫[3], 并给予其D2根治术, 严格遵循无瘤原则有效清除掉胃周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

1.2.2 检测方法 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6个月清晨抽取三组受试者的3 ml空腹静脉血, 0.5 h内进行15 min离心,离心速度为3000 r/min, 然后对血清进行分离, 在-80℃的温度下对其低温冷空保存待测。选用血清VEGF定量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MMP-3定量试剂合(Bridge公司), 均测定血清VEGF、MMP-3, 测定过程中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并严格依据说明书操作, 在450 nm处运用BIO-R AD550 型酶标测定仪对OD值进行读取, 并依据标准曲线换算为VEGF、MMP-3的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用Pearson分析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腔镜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均明显比开腹组低, 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MMP-3水平均接近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血清VEGF水平仍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受试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术前比较,a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开腹组和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VEGF(pg /ml)MMP-3(ng /ml)腹腔组25术前404.14±71.32a.39.28±6.72a术后1周334.26±64.63b.21.78±3.36b术后1个月296.19±53.85b.16.92±3.63b术后6个月168.48±39.30a15.15±2.57开腹组25术前382.45±80.82a.37.24±7.52a术后1周567.46±88.1326.90±3.75术后1个月354.65±56.4118.86±4.22术后6个月179.92±44.7214.93±2.65对照组25117.45±20.4114.20±2.84

3 讨论

3.1 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概述 在胃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是临床采用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 腹腔镜胃癌根治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微创技术中出现, 在极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并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是关于其是否能够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至正常, 临床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治疗胃癌失败、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复发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 步骤和环节均较多, 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新生血管生成、劈坏基底膜等。目前VEGF是医学界发现的一种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MMP-3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 是一种蛋白水解酶, 能够对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有效的降解。多数临床研究表明,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过程中, VEGF、MMP-3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作为对胃癌转移进行预测、对胃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评估的敏感指标。

3.2 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 主要优点包括患者具有较少的出血量、较快的恢复速度、较小的痛苦等,同时对患者具有较小的损伤[3]。如果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腔镜下将周围结缔组织整块清扫掉, 那么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效保持淋巴结及其淋巴管的完整性, 对癌细胞脱落种植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同时通过其放大技术, 在各精细操作方面也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和肿瘤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相吻合。由于肿瘤的早期转移情况能够在血清VEGF、MMP-3水平中得到有效的反映,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术后二者变化的对比, 评价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本研究结果表明, 术前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腔镜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均明显比开腹组低, 但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VEGF、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MMP-3水平均接近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血清VEGF水平仍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对肿瘤瘤体具有较轻的挤压程度及较快的切口愈合速度等。可以看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会使肿瘤的转移几率增加。

总之, 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水平在手术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具有较小的影响, 安全可行。

[1] 吴在德.外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0.

[2] 曾益新.肿瘤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4-258.

[3] 陈峻青.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十三版重要修改内容简介.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99.2(3):193-1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33

2015-07-20]

112499 西丰县第一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开腹胃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