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05-08 02:59王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培南米卡亚胺

王静

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静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到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药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株铜绿假单胞菌, 痰及咽拭子中分离出89株(77.4%), 尿中分离出11株(9.6%), 伤口及分泌物中分离出7株(6.1%);临床科室分布:呼吸内科占22.6%, 脑外科占14.8%, ICU中心占12.2%。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24.3%), 美洛培南(25.2%), 阿米卡星(26.1%)。结论 本院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为主, 临床科室以呼吸内科、脑外科及ICU中心为主, 其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提倡个体化选择药物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有相当重要意义。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由于其具有多重耐药、易定殖、易变异等特点, 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为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现对本院2014年分离到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来源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希望对临床更好的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有所帮助。具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115株铜绿假单胞菌自2014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所采集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同一患者分离所得菌株不重复计数。所有菌株均经Vitek系统鉴定到种。M-H培养基及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27853。

1.2 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 操作及判断标准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原NCCLS)2005版指南进行。

2 结果

115株铜绿假单胞菌, 痰及咽拭子中分离出89株(77.4%),尿中分离出11株(9.6%), 伤口及分泌物中分离出7株(6.1%),血中分离出5株(4.3%), 其他中分离出3株(2.6%)。见表1。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呼吸内科占22.6%, 脑外科占14.8%, ICU中心占12.2%。见表2。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24.3%)、美洛培南(25.2%)、阿米卡星(26.1%)。见表3。

表.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n, %)

表.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中分布(n, %)

表.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n, %)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隶属于假单胞菌属, 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是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因, 在ICU病房的插管患者中尤为严重, 铜绿假单胞菌还可导致院内泌尿道、伤口感染等。表1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由痰及咽拭子中分离率最高, 共占77.4%, 其次尿9.6%, 伤口及分泌物6.1%, 由此可见, 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伤口为主;而由表2可看出产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科室以呼吸内科(22.6%)、脑外科(14.8%)、ICU中心(12.2%)为主,血液内科(9.6%)和老年科(8.7%), 次之这可能与这些科室患者长期住院治疗、易发生院内感染有关, 因此, 这些科室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铜绿假单胞菌一直是各个医院抗感染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这主要与其复杂的耐药机制有关, 包括菌膜通透性降低,产生β-内酰胺酶, 外膜靶蛋白改变, 主动外排机制, 形成生物膜等。表3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相关报道[2]。这其中敏感率在60%以上的有头胞他啶、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8种常用抗生素, 而较为敏感的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在70%以上。作者注意到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 如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加, 这与有关报道不符[3], 这是否与临床长期习惯用药诱导其耐药性有关仍需进一步考证。氨基糖苷类中仍以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 提示可以将阿米卡星作为氨基糖苷类首选药物。碳青霉烯类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 但其本身即是很强的诱导剂, 诱导产生的AmpC酶可以水解亚胺培南, 造成耐药[4], 因此不提倡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首选用药。

本文研究显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日益严重,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提倡个体化选择药物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率有相当重要意义。

[1] 戴海, 吕爱云, 冯海荣.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 临床检验杂志.2005.23(4):307.

[2] 李家素, 李素云, 王进.2000~2001年度中国细菌耐药研究.现代感染病杂志.2014(4):1-13.

[3] 汪复, 朱德妹, 吴湜, 等.头胞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2(3):129-132.

[4] 刘永芳, 吕晓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11):699-7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073

2015-07-13]

224003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培南米卡亚胺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米卡的灯花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的分析